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41:实业新政引进新式织机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41:实业新政引进新式织机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进新式织布织是清末织布业改革的基础。它发生于抵制洋货运动之前,在北洋实业新政中即已开始了。这数字明显地表示,北洋实业振兴,实质上,是作为织布业振兴运动展开的。[45]在这个过程中,引进的新式改良织布机使以往的织布业发生了质变。所谓新式织布机,引进至天津,是在1903年天津教养局总办凌福彭赴日,介绍各种织布机时开始的,教养局可看作实习工场的雏形。他们立即在和歌山购进织布机,同时,雇聘了一对织工夫妇。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41:实业新政引进新式织机

引进新式织布织是清末织布业改革的基础。它发生于抵制洋货运动之前,在北洋实业新政中即已开始了。

北洋实业新政的总帅袁世凯,于1903年3月派遣周学熙(山东巡抚周馥的儿子)到日本三个月,详细地视察作为日本的富国强兵的基础的工商业。同年9月,根据周学熙的建议,作为北洋实业振兴的中心机关,开设了北洋工艺总局。在这下面又设立了考工厂及北洋工艺学堂(1904年改称为直隶高等工艺学堂)。翌年(1904年),设立了实习工场,1905年设立了教育品制造所。其中规模最大的实习工场,官费工徒有200名,此外,还接受各州县的委托培训工徒,以六科(以后是十二科)作技术指导。至1907年为止的三年期间,毕业生仅官费生达671名。其中,织布方面的织科、染科、提花科的三科有583名,即占全官费生的87%。这数字明显地表示,北洋实业振兴,实质上,是作为织布业振兴运动展开的。[45]在这个过程中,引进的新式改良织布机使以往的织布业发生了质变。

所谓新式织布机,引进至天津,是在1903年天津教养局总办凌福彭赴日,介绍各种织布机时开始的,教养局可看作实习工场的雏形。它设置了织布、地毯、染色三科。收容少年乞丐80名。最初工艺法教以学理大要,然后教染物、织物二科简易法以及机械染织法等。从日本招聘技师三人。两年教育后,“其成绩颇好,完全合格的毕业生,十人中有八九。”[46]那时,教养局总教习藤井恒久[47],因试验性地采用人力织布机取得好成绩,便向袁建议说应在天津振兴织布业。之后,由袁的委任,教养局总办凌福彭伴随藤井,于1903年10月,到日本的和歌山县,详细视察了织布工场,确信了织布业作为中国的民间产业,是颇有前途的。他们立即在和歌山购进织布机,同时,雇聘了一对织工夫妇。

当时他们带回的“织布木机140副”。其中,40副装置齐全,其余100副只购买了铁轮和织梭,在天津自行装配。这些织机,为了培训女工拨给广仁堂40台,100台设置在教养局。这100台中的40台,是在民立半日学堂的学生在教养局掌握技术后,或出租或让与给他们的。[48]

上面所说的“织布木机”是哪一种机种呢?当时日本人技师笠原参观教养局,这样说到:“教养局是对贫民子弟传授职业之场所,……随意参观了有关染织方面的工场。机台都是称为松田式的日本制自动脚踏机,织棉法兰绒的条子布及其他两三种布。”[49](www.xing528.com)

因此,凌福彭购进的织机,不叫铁轮机、脚踏机,而是被记载的“木机”,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脚踏机。

教养局,培养出第一届毕业生后,于1904年末由新设的实习工场来接办而关闭了。实习工场,如前所述,把重点放在掌握织布技术上,而这里拥有的织机,特以脚踏机为多。不久,脚踏机由在日本租界的加藤洋行等商行供给,而且实习工场、北洋劝业工厂也开始出售自家产的脚踏机了。[50]

开发模仿洋布的技术,不断积蓄在教养局实习工场的数百名工徒中。实业新政本身的目的,或许是为了解决游民就业问题及确保财源,但新兴企业家也可以和这些工徒联合起来,在他们所掌握的技术里予以他们自身的价值。这也就是说,他们经过1905年抵制洋货运动,明确地把实业振兴与抵制洋货结合起来,为夺回洋布市场,对技术愈加精益求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