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龟龟与蟾蜍:水族类中的祥瑞象征

龟龟与蟾蜍:水族类中的祥瑞象征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龟龟在古代文化中被认为长寿而且灵异的水族类中祥物。就对祝寿图像资料的全面梳理来看,在长寿题材中龟意象出现的频率,要远远低于白猿、仙鹤、瑞鹿等。蟾蜍有冬眠春苏之性,被誉为不死的象征。因此,在古代的神话传说、民间艺术中,蟾蜍经常被喻为长寿的象征或比附。在山东出土的画像石《西王母·人物·牛羊车》中,就有西王母、伏羲、女娲、玉兔和蟾蜍的形象。

龟龟与蟾蜍:水族类中的祥瑞象征

(一)龟

龟在古代文化中被认为长寿而且灵异的水族类中祥物。《述异记》:“龟,千年生毛,寿五千岁,谓之‘神龟’,万年曰‘灵龟’。”这里虽为夸张之辞,但是,在水族类中龟的长寿是众所周知的。郭璞的《游仙诗》中也有:“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以蜉蝣的短命与龟鹤的长寿反差来形容长寿。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龟的种类较多。《尔雅·释虫》曰:“十龟:一神龟,二灵龟,三摄龟,四宝龟,五文龟,六筮龟,七山龟,八泽龟,九水龟,十火龟。”可见古人很早就开始关注龟了。时间维度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中就有龟的出现,而且不是简单的动物,而是能够以四足撑天的神龟形象,为人类在天地间的生存做出了特殊贡献。实际上,这一神话已经把龟视为与天地并存同在的长寿神物了。《史记·龟策列传》记载:“龟者,天下之宝也。生于深渊,长于黄土。知天之道,明于上古,游三千岁,不出域,安平静正,动不用力。居而自匿,审于刑德,先知利害,察于祸福,以言而当,以战而胜。王者宝之,诸侯尽服。”[26]这里更是赋予了龟多种感应天人的神力。另外,龟不仅长寿,还被作为方位神。《礼记·礼运》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27]在封建神学政治中,龟被认为具有可以占卜的灵异本领,《龟经》记述:“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终结。”

宋代寿词中经常以用“龟”“鹤”喻高寿。宋人张纲的《点绛唇》写道:“飞雪初晴,晓来佳气生庭户。宝薰笼雾。帘幕香庭度。鹤发龟龄,堂上潘舆驻。花深处,缓歌《金缕》。莫昔杯频举。”宋人侯寘的《水调歌头·为郑子礼提刑寿》词:“坐享龟龄鹤算,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与长寿有关的祝福语有“龟鹤齐龄”“龟鹤延年”“龟龄鹤寿”“鹤发龟龄”“龟寿千秋”等。元代以后,由于龟在人们心目中的名声发生了变化,龟开始与“缩头乌龟”等带有侮辱男性的字意联系了起来,龟便成为俗语中贬义色彩明显的物象,以至于灵龟在祝寿图像中作为长寿构成意象的出现率急剧下降。如元人石君宝的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第四折的唱词提到:“如今且学乌龟法,只是缩了头来不见人。”元人陶宗仪在《辍耕录》中写道:“废家子孙诗,‘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28]实际上,民俗图像中符号系统传承过程中,因为某些时代观念发生变化,有时会导致民俗艺术传播和要素构成的异化。就对祝寿图像资料的全面梳理来看,在长寿题材中龟意象出现的频率,要远远低于白猿、仙鹤、瑞鹿等。

(二)蟾蜍(www.xing528.com)

在祝寿图像中,蟾蜍的出现是经常令人费解的;但是,它还是时有出现,尽管应用不广,并在后来的祝寿图像中其形象逐渐被淡化、替换或移除。

蟾蜍有冬眠春苏之性,被誉为不死的象征。汉代神话题材的画像石中就有西王母坐在龙虎座上,座下刻绘有立起的蟾蜍形象。《抱朴子·对俗》中就有“蟾蜍寿三千岁”[29]之说。由于蟾蜍有冬眠春苏之习性,先民们就缘此附会其以长生不死的类比与联想。因此,在古代的神话传说民间艺术中,蟾蜍经常被喻为长寿的象征或比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后化为蟾蜍,成了一位专门给西王母捣制不死仙药之神。可见,在这样的文化观念背景下,蟾蜍自然也易于被视为长寿的神物、仙物。在1972—1974年长沙西汉马王堆一号和三号墓先后出土的两幅帛画中,我们能看到蟾蜍口衔象征长寿的仙草——灵芝的图像,在这幅充满宗教气息和神话色彩的帛画图像中,画工把蟾蜍和能使人起死回生的仙草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然是当时俗信观念的反映,从中不难发现图中蟾蜍的意象明显具有长寿利命的文化指涉意味。”[30]在“刘海戏金蟾”图式中,金蟾的形象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形体巨大,可供刘海趺坐。明代画家商喜笔下《四仙拱寿图》(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中的三足蟾蜍就是这样。像《太平御览》引《玄中记》就有“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的记载[31]

月宫中的另一形象蟾蜍,也是长寿的。据《玄中记》载:“千岁蟾蜍,头生角。”[32]这种蟾蜍给人以非同寻常的灵异之感。它有冬眠春苏之性,经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而且,在道家的仙药中也有蟾蜍的配入,比如,在《抱朴子·仙药》中就认为内芝的药物构成为:“千岁蟾蜍、灵龟、燕之属为肉芝,谓食之可以长寿。”蟾蜍在月中捣药,亦为长寿之物。因蟾蜍丑陋和令人不悦的形象,同样难以在这种祝寿的吉祥喜庆场合下出现;相反,它常常出现在丧葬礼俗中,例如,湖南长沙马王堆辛追墓出土的帛画中,蟾蜍就作为阴类的象征,出现在冥界中。由此,金蟾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改变。

蟾蜍成为长寿象征的另一重要文本依据还有一些,但是张衡《灵宪》中的解释更具有说服力:“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蜍兔。”如果,嫦娥为不死的寿仙,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服食过西王母的“不死之药”。在山东出土的画像石《西王母·人物·牛羊车》中,就有西王母、伏羲、女娲、玉兔和蟾蜍的形象。“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始于五代后周宰相,刘海修道成仙后,战胜并降服了为害一方的金蟾精,从此把金蟾作为生钱的“工具”,并带着它游历四方,扶贫济困,广施善缘,造福于人间。《赤脚大仙背蟾图》,反映的是在宋人神话故事中,刘海和金蟾都被赋予长生不老的民俗观念,金蟾能够随同刘海一起往来于十洲仙岛,往返于仙凡之境,这显然是神性的体现。蟾蜍作为祝寿图像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明代画家商喜所创作的《四仙拱寿图》画幅中在万顷碧涛之上,刘海蟾、铁拐李寒山拾得四位佛道仙人一起拱手仰望天空中乘驾仙鹤的南极仙翁。蟾蜍作为仙人刘海的坐骑,正如寿星乘驾的仙鹤一样,都是长寿的仙物。该作作为诸仙祝寿题材,表达的是寿庆的吉祥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