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艺术:自省反思与创新视角

中国当代艺术:自省反思与创新视角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文化理论与批评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自省反思性的方式清理那些对当代艺术认知混乱的观念和概念。奥利布斯特恰恰相反地认为当代艺术是“清除批判为前提”,说明了他还没有真正弄懂当代艺术隐含的士知文化批判精神。因此,我们重提伦理道德的当代建构,也是当代艺术自省反思后的批判意识的结果。

中国当代艺术:自省反思与创新视角

令人侧目的是一些理论把现代主义艺术概念与当代艺术概念相混同,如丹托《艺术的终结》《在艺术终结之后》,舍费尔《现代艺术》,伊夫·米肖《当代艺术危机:乌托邦的终结》,以及e-fiux Journal编《什么是当代艺术?》等,在这些理论书籍中,当他们在探讨现代艺术时或探讨当代艺术时,常常混淆二者的概念。

常识来理解,我们定义艺术的“当代”会产生几个问题:目前产生的任何东西永远是当代的,同理,所有的艺术形式在其生产和(或)最初接受时必然是当代的。这一点是明确的。然而,同样清楚的是,“当代艺术”这个媒体和社会司空见惯的词语,在今天有特殊的传播。如果“当代艺术”在公众的意识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现代艺术”,那么毫无疑问,部分原因是这个术语简单明了,一看就懂。在艺术世界外面有麻烦,“当代”里面是一石二鸟。原因之一,这似乎是一个纯粹的世俗市场,仅仅提供“现在”,清除批判性的或者意识形态的前提。它似乎并不需要任何冗长的消解,比如像查尔斯·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那样的,认为“现代”需要其“短暂的,群体的”的意识连接指向未来的方向,突破传统价值观,特别是需要中断周期性的时间观念。[5]

我们这里引用一大段奥利布斯特分析“当代艺术”的话语,显然他把“当代”作为“此时此刻”来解读,并且认为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地仅仅提供“现在”的“世俗市场”。因此,他认为“当代艺术”“清除了批判性或意识形态”的大众意识,或者他把当代艺术看作是现代艺术的一种策略,让观者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但为此又批评当代艺术是一个“世俗市场”。我们仅举一例无需再举,西方现代理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作如上的理解,都是对“当代”与“当代艺术”的认知混乱不清。伊夫·米肖《当代艺术危机:乌托邦的终结》则完全把后现代艺术的文化特征,全部作为当代艺术文化特征来加以讨论,他在书中列举了“危机”背景与探讨的“论点”和“方式”,从所探讨的内容看,都是属于后现代艺术的文化性质,这种探讨都是深藏着问题的。

当代文化理论与批评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自省反思性的方式清理那些对当代艺术认知混乱的观念和概念。当代艺术肯定是以“当代”为前提,对这一“时间”观念都不会有不同的看法。关键的问题是:不是所有在“当代”完成的艺术就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的问题那么简单,关键还要看艺术家是否有当代文化的观念,是否有回归与穿越传统的性质,即我们说的“传统与当代相遇”“当代与传统相遇”的文化性质与特征,我们提到了当代艺术“士知文化”的批判精神问题。(www.xing528.com)

国士知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内圣外王,先要修身,最后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这使命中隐含的就是批判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这就是说当代艺术的“传统与当代相遇”需要将士知文化的批判精神,参与到当代语境中发挥它的价值。奥利布斯特恰恰相反地认为当代艺术是“清除批判为前提”,说明了他还没有真正弄懂当代艺术隐含的士知文化批判精神。但有一点奥利布斯特的观念无意中提醒了我们,当代艺术产生的语境与现代主义有关联,这种关联我们在本书的前面已经提到:当代艺术不是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路径上的艺术形态和观念,当代艺术是自省反思性的,在自省反思性的基础上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提出批判,同时当代艺术的自省反思性,涵盖了对当下语境中的文化的自省反思和批判,即对当代文化问题、社会问题以及意识形态问题的自省反思。西方现代艺术缺少的正是自省反思性的功能,全部力气用在了颠覆和否定传统文化与他者艺术形态;后现代艺术将全部着力点花在任意挪用各种传统或现代的艺术形态元素,在后现代的意识里,认为艺术创造,前人已经做完了,没有什么艺术再可以被创造出来的,故此只要挪用不求创造。

当代艺术在强调自身的概念与意义时,必须做深度的思考与深层的反思,探讨意境学的意义与价值,探讨伦理道德的当代建构。伦理道德的当代建构,有一个问题需要弄清楚,西方的伦理学是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是以上帝为中心非以社会为中心的伦理学,它践行在宗教的虚幻世界里,在社会中践行的是法律条文。如果说社会这部大机器的润滑剂是伦理道德,那么法律是社会动力大机器,如果一部机器没有了润滑剂,马力越足,机器越容易损伤以致彻底被毁掉。这就是伦理道德的社会意义。伦理道德本身就是要求社会中的人们自觉地践行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维持他者和自身的利益,它本身不是法律,它是法律之外承担社会运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补充。为什么我们要提到伦理道德的当代建构这个极为普通的问题,除了上面我们讲到的重要性外,就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中的某种形态,如“行为艺术”的确很大程度上冒犯了社会道德底线,“自虐”“自残”“大便”“性交”“手淫”等都成了“行为艺术”。即或是这些“行为”属于艺术的范畴,在自家里玩还算“规范”,如在公共领域“表演”则需要考虑社会伦理道德的问题。更何况,这些“行为”根本不属于艺术的范畴。因此,我们重提伦理道德的当代建构,也是当代艺术自省反思后的批判意识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