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果,建立水市场,助力水权交易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果,建立水市场,助力水权交易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权的购进与售出,均需有一个稳定的水市场作为平台,来实现水权的有序转让。为保证水权交易活动公正、有序进行,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水权交易制度,制定交易规则、建立交易程序、规范交易行为,使水权交易这一新生事物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健康发展。但水权交易不得损害第三者利益。要培育和发展水市场,必须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根据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制定水价。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果,建立水市场,助力水权交易

水资源是有限的,在可开发的水资源被确权分配后,各用水户根据各自水权所规定的水量用水。当各用水户所拥有的水权量皆能满足自身的用水需求时,就不存在水权转让问题。但由于不同行业的用水数量和用水效率不同、同一行业内不同用水户的用水效率不同,各类用水之间、同类用水的不同用户之间,用水效益一般也不同;并且随着用水效率的改变,各用水户用水量也在动态变化着。新增用水产业用水户扩大用水规模时,需增加用水量,在政府没有充分的水权可增补分配时,就需通过水权转换获得增量,以满足需水要求。广大用水户通过采取节水措施,能节余部分水量,可将水权余量转让获得节水效益。水权的购进与售出,均需有一个稳定的水市场作为平台,来实现水权的有序转让。

在节水的基础上,通过政策调整和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耗水大的用途向高效益耗水小的用途转移,实现水权流转,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从农业用水向工业用水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水市场就应运而生了。

为保证水权交易活动公正、有序进行,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水权交易制度,制定交易规则、建立交易程序、规范交易行为,使水权交易这一新生事物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健康发展。

水权交易者应是所有水权拥有者,或欲取得水权的需水者,不应限制范围,它可以是用水者个人、单位、行业、地区等。他们都有参与水权交易的权力,也都有维护水权交易规则的义务。他们都可以自主的参加水权的公平买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强迫其他用水主体买卖水权。但水权交易不得损害第三者利益。(www.xing528.com)

近几年,随着水资源紧缺程度和用水竞争的加剧,一些地方开始进行了水权转让尝试。例如2000年,位于钱塘江支流金华江上下游的东阳、义乌两市签订了有偿转让水权的协议,义乌市一次性出资2亿元购买东阳横锦水库每年4999.9万m3 水的使用权,这个水权转让协议,成为中国水权制度改革的一个先例。再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的张掖市,积极探索水权转让模式,建立了“水票交易”形式的水权转让制度,其运行机制是:在核定用水户灌水面积、分析确定用水定额、层层分配水量的基础上向各用水户核发“水资源使用权证书”,详细规定持证人拥有的水权标的等。农民以持有的水权证上核定的水量作为依据购买水票,用水时先交水票后放水,水票成为水权转让的载体,水量余缺可以在同一渠系内转让,调剂余缺。例三宁夏回族自治区跨行业的转让,通过对青铜峡河东灌区和河西惠民渠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把节约的水量有偿转让给宁夏大坝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和宁东马莲台电厂用水。水权转让的基本思路是,由项目业主投资农业节水工程,把节约的水量通过水权转让的办法,转移给拟建工业项目用水。该例子充分说明了工业项目可通过进行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将节约的水量用于工业生产,既解决了自身的用水权问题,也帮助灌区进行了节水工程改造,可谓是一举两得。上述三个例子虽然在水权转让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但还需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完善。

要培育和发展水市场,必须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根据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制定水价。水价要反映用水的全部机会成本,包括资源价值、水处理成本和产权受益、环境价值等部分,不仅要满足供水单位良性运行的要求,还要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价值,从而发挥市场信号的作用,引导水权交易。

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根据水资源的自然和经济特征,水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法律保护,水权的建立、保护和分配需要政府组织完成,水市场的监督和利益协调都需要政府的参与,要加强政府对水市场的管理和监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