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晋南北朝投壶新气象-中国游艺史话(典藏版)

两晋南北朝投壶新气象-中国游艺史话(典藏版)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壶的改革和创新,使两晋南北朝的投壶呈现一派新气象。显然颜之推认为北朝投壶技艺稍逊于南朝。当时不仅男子投壶,女子也好此戏。正是描写了女子相思丈夫,以投壶消愁解闷的情景。投壶可以使人从娱乐中解除疲倦,而且可以起到健身的功效。他认为投壶可以磨炼意志,培养注意力的集中。说投壶可以矫正怠惰的习惯。这都说明,古代讲究礼仪的投壶之戏到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愉悦身心、矫正怠惰的游艺活动。

两晋南北朝投壶新气象-中国游艺史话(典藏版)

投壶是渊源于古代射礼、寓礼教于娱乐之中的一项活动。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士族宴饮成风,使投壶继续得到发展,对酒设乐,雅歌投壶,成为一时风气。早期的投壶,礼仪烦琐,而投法简单。两晋南北朝时期则随着清谈玄学的盛行以及对传统礼教的冲击,人们逐渐摒弃了投壶的礼教目的,而孜孜于追求投壶本身具有的情趣。投壶的改革和创新,使两晋南北朝的投壶呈现一派新气象。

清代漆器托盘《投壶图》,弗利尔美术馆藏

两晋南北朝的投壶以纯娱乐为目的。所以三国魏邯郸淳在《投壶赋》中说:投壶“悦举坐之耳目,乐众心而不倦”。当时,统治者和文人饮宴欢聚,无不以投壶为乐。《南史·柳恽传》记载:南齐竟陵王萧子良与柳恽夜宴,柳恽善于投壶,两人玩到天明。因而萧子良和柳恽朝见齐武帝都晚了。齐武帝询明情况后,不仅未加斥责,反而“复使为之,赐绢二十匹”。可见君臣对此戏的爱好。在北朝,投壶同样流行。《颜氏家训》中讲:颜之推历经侯景之乱和被俘西魏后,归服北齐,见北齐广宁王高孝珩、兰陵王高长恭等人的家里都有投壶用具,但“举国遂无投得一骁者”,所谓“骁”就是将矢箭投中壶,又能反弹而出,接矢箭在手的技艺。显然颜之推认为北朝投壶技艺稍逊于南朝

两汉三国时期的投壶,在壶口两旁,还没有两个小耳,从晋代开始才出现有耳投壶。随着壶耳的出现,投壶的花样增多了,技巧也随之提高。晋朝右光禄大夫虞潭在《投壶变》中记载了许多新鲜的投法。例如:投入左或右耳的箭,箭身斜倚在耳口形同腰间佩剑那样的称为“带剑”;箭身斜倚在壶口的称为“倚竿”;投的箭“圆转于壶口”,停时成为“倚竿”的称为“狼壶”;箭尾投入壶口的称为“倒中”,等等。(www.xing528.com)

明代嘉靖年间制盘龙铜投壶,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藏

南北朝时,“骁”的投法盛行。柳恽就因“骁不绝”而延误了朝见皇帝的时间。颜之推在《颜氏家训》说:汝南的周璝和会稽的贺徽,能一箭四十余骁,称为“莲花骁”,而北齐“举国遂无投得一骁者”。

当时不仅男子投壶,女子也好此戏。石崇家“有伎,善投壶,隔屏风投之”。南朝梁无名氏作《华山畿》其三云:“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娇时。”正是描写了女子相思丈夫,以投壶消愁解闷的情景。投壶可以使人从娱乐中解除疲倦,而且可以起到健身的功效。三国王粲《投壶赋序》说:“夫注心锐念,自求诸身,投壶是也。”他认为投壶可以磨炼意志,培养注意力的集中。晋朝傅玄在《投壶赋序》中说:“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说投壶可以矫正怠惰的习惯。这都说明,古代讲究礼仪的投壶之戏到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愉悦身心、矫正怠惰的游艺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