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德女王的治理与唐罗的相互关系

真德女王的治理与唐罗的相互关系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真德女王是新罗历史上的第二位女主,本名胜曼。真德女王在位八年,是唐朝与新罗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纵观真德女王的主要事迹:外交方面与善德女王时期相似,关键在于处理与唐、高句丽、百济的关系;而内部事务则主要是在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的“唐朝化”。真德女王即位后仍然面临着百济和高句丽的军事威胁。真德女王再次派遣金庾信击退百济军。

真德女王的治理与唐罗的相互关系

真德女王是新罗历史上的第二位女主,本名胜曼。其父为善德女王之父真平王的亲兄弟,故真德女王为善德女王的堂姊妹,也是最后一位圣骨[14]新罗王。

真德女王在位八年,是唐朝与新罗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纵观真德女王的主要事迹:外交方面与善德女王时期相似,关键在于处理与唐、高句丽百济的关系;而内部事务则主要是在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的“唐朝化”。

真德女王即位后仍然面临着百济和高句丽的军事威胁。如,真德女王元年(647)十月,百济兵围新罗茂山、甘勿、桐岑三城,大将金庾信经过苦战之后将其击退。二年三月,百济将军义直再次进攻新罗,攻取十余城池。真德女王再次派遣金庾信击退百济军。三年八月,百济将军殷相又攻陷新罗七城,经过十余天的苦战,金庾信以计大败百济军。此战新罗斩百济军卒近九千人,对于百济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故此后到真德女王末年,均再未发生百济入侵之事。

前面提到,善德女王时期因为借高句丽打击百济的希望破灭,故新罗集中加强了与唐朝的关系,所以真德女王在位的时候,与三国间的争战相伴,新罗更进一步密切了与唐朝的关系。从历史记载来看,真德女王向唐朝遣使主要有几个目的:一是作为藩属的例行朝贡行为;二是进献某些特殊的物品;三是出于一些特殊情况的信息沟通等。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1]按:此事《三国史记》系于二年冬,不载具体时间、原委;《资治通鉴》记此年九月己丑,新罗奏为百济所败之事,正与此年三月破百济事合,知两者应为一事。
[2]按:依史籍记载,真德女王献“五言太平颂”织锦上承遣使告破百济之事,但以《三国史记》所记方式来看,两件事情应为两次目的不同的遣使。

从以上的遣使频次来看,真德女王在位的八年时间里共向唐朝派出使臣八次,平均每年都有一次[15]。与这种密集的使臣往来相符的是唐朝与新罗藩属关系的日趋巩固,而这是真德女王时期唐罗交往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真德女王二年(648),邯帙许出使唐朝之时,太宗即遣御史责问新罗自行年号,而没有依照藩属的责任奉行唐朝正朔。邯帙许回答说:因中朝一直没有对新罗颁行正朔,故此才使用自己的纪年,如果“大朝”有命,“小国”又怎敢如此!奉行宗主国正朔是两国藩属体制建立的重要一环,新罗自行年号反映了其对唐朝某种程度上的游离,说明双方藩属关系存在问题。《三国史记·真德女王本纪》论中评论此事:“三代更正朔,后代称年号,皆所以大一统,新百姓之视听者也!是故苟非乘时并起,两立而争天下,与夫奸雄乘间而作,觊觎神器,则偏方小国,臣属天子之邦者,固不可以私名年。若新罗以一意事中国,使航贡篚相望于道,而法兴自称年号,惑矣!厥后承愆袭缪,多历年所,闻太宗之诮让,犹且因循至是,然后奉行唐号。虽出于不得已,而抑可谓过而能改者矣。”[16]但在此时,新罗也并未立即施行唐朝年号,而是迟至真德女王四年(650),正是史臣论中所谓“承愆袭缪多历年”之事。这应该是此时唐朝正逢太宗、高宗两朝接续之时,不遑颁给新罗年号。到了真德女王四年六月,在遣使告知唐朝击败百济进犯之事的同时,真德女王又遣金法敏向唐朝进贡所作织锦“五言太平颂”,以歌颂唐朝的文武功业。唐高宗对此极为高兴,改封真德为“鸡林国王”,加封法敏为太府卿。拜根兴曾分析金法敏此次告捷、举讼百济言辞中“增强了自信和坚强”[17],导致唐朝调整了半岛策略。而真德女王的太平颂中有“幡旗何赫赫,钲鼓何锽锽。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天殃”[18]的诗句,则又体现了新罗将唐朝奉为东亚宗主,可以对“违命”者钲鼓征伐、降其“天殃”这一权力和威势充分认可的较低的外交姿态。这与金法敏的表达一刚一柔,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也在这一年,新罗才开始正式实行唐朝永徽年号,标志着唐朝与新罗藩属关系的完全确立,对于唐罗关系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19]。(www.xing528.com)

真德女王时期与唐朝交往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唐朝文化的大量借鉴和吸收。其中包括了文化教育、政治制度、服饰礼制等内容,可以说开启了一个全面“唐朝化”的时期。

真德女王二年(648),金春秋出使唐朝,请求前往国学观释尊及讲论。太宗许之,并厚赐之。此后在宴席上,金春秋又请求改换中原章服,太宗于是出内府珍服赏赐金春秋及其从人,并加授金春秋特进、其子文王为左武卫将军。金春秋为了表示其忠款,上奏以其子金文王留在长安宿卫。到了三年正月,新罗正式开始施用中原衣冠。而根据《三国史记·杂志第二》的记载,这一年的改换服制只是男子,妇女服制的改变则要到文武王四年(664)才得以实施。服饰的改变显示了新罗对于唐文化礼仪的向往。

而前面提到的真德女王向高宗进献五言太平颂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是:“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衣定,修文契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深仁谐日用,抚运迈时康。幡旗何赫赫,钲鼓何锽锽。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天殃。淳风疑幽显,遐迩竞呈祥。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皇。”[20]可见真德女王的汉文化修养,是新罗一直以来对于唐文化吸收的反映。

除此之外,真德女王在位期间还在内政上有很大的举措:其一是职官制度的完善。二是在礼仪规制上的发展。政治改革是为了强化王权、巩固统治的需要,其中大量借鉴了唐朝的政治职官制度。如,所设执事部为国王秘书机构,所行之事与隋唐中书省基本相同。而礼仪制度中,真德四年(650)四月,命出身真骨为官之人执牙笏。新罗骨品制中,“官制的高低是以骨品的高低为依据。不同的头品可以担任哪一种官职有严格的限制,骨品越高擢升的官位也就越高,反之亦然”[21],而隋唐则有“文武之官皆执笏,五品以上,用象牙为之”[22]之制,真德女王以真骨出身官吏执牙笏,其实就是对唐朝礼仪制度的借鉴。此外,五年正月朔,真德女王在朝元殿接受百官朝贺,此后这一制度成为固定礼制。而每年元正之会更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即为中原王朝所坚持的重要制度[23],也可知真德女王确定朔日“贺正之礼”的来源。

纵观真德女王在位的八年,唐罗关系发展较之善德女王更进了一步——完成了与唐朝藩属关系的完全确立,同时又大量借鉴了唐朝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在巩固新罗国家政权和发展与唐关系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为新罗能够最终借助唐朝力量统一半岛奠定了基础。而真德女王也因其促进唐罗关系发展的功绩得以位列太宗昭陵十四蕃君长之列[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