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史论丛《家族世系:萧岩一支的墓志记载》

唐史论丛《家族世系:萧岩一支的墓志记载》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萧茂本及妻王氏墓志之外,又有三方墓志涉及萧岩一支的世系。对家族墓志的世系记载来说,近祖往往是较为可靠的,而远祖则多有假托、伪冒。另外,萧岩一支的墓志中对远祖世系的记载与否并不完全符合墓志出现的时间顺序,《萧茂本墓志》又是此五方墓志中唯一在近祖世系中对昭、宣二人略而不记的,这类现象说明即便在同族同支,这种对祖先世系的“假托”“追思”也并非完全一致。

唐史论丛《家族世系:萧岩一支的墓志记载》

关于萧茂本的祖先世系,墓志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载。《萧茂本墓志》云“府君讳茂本,字义廉,兰陵人也。汉相国三杰之后,梁武帝五代之孙。公族王门,勋余戚裔,国史家谍,焕然可观。曾祖岩,后梁尚书令太尉、太傅、安平王、周柱国;祖瑊,宁海侯,地列乎凡蒋刑茅,土分乎公侯伯子,谋明帝道,亮采天工。盛德宏猷,没而不朽。考嗣宗,唐秘书正字、左卫兵曹、延州罢交、果州相如、洺州鸡泽三县令”。《萧茂本妻王氏墓志》的记载也大同小异:“府君讳茂本,字义廉,兰陵人。梁尚书令安平王岩之曾孙,开府宁海侯瑊之孙,皇朝鸡泽府君嗣宗之子。”由此可知,萧茂本为萧岩之曾孙,萧瑊之孙,萧嗣宗之子,是兰陵萧氏“齐梁房”中昭明太子一系[3],志文所说“梁武帝五代之孙”,当是以萧詧为梁武帝之孙为第一代来计算,亦通。萧瑊—萧嗣宗—萧茂本一支为正史所无,可补。

除萧茂本及妻王氏墓志之外,又有三方墓志涉及萧岩一支的世系。

萧岩之子萧瑶,史籍无载,引其墓志相关录文如下:

大唐沧州景城县令萧公及夫人杜氏墓志

公讳瑶,字达文,东海兰陵人,汉相何之后也。高祖梁武皇帝,曾祖太宗昭明皇帝,祖中宗宣皇帝。父岩,梁尚书令、太尉、安平王。隋大业十一年,以后堂弟诏除公荆州曲江县令……贞观七年,加通直郎,授沧州景城县令。至十二□秩满,未及还车,以其年遘疾,八月十四日卒于人之私第,春秋五十……以十三年权殡于洛阳之邙山。夫人杜氏,京兆人也……幼子休明……[4]

萧岩又有子萧胜,相关墓志录文如下:

大唐蜀王故西阁祭酒萧公墓志

公讳胜,字玄寂,东海兰陵人。梁中宗宣皇帝之孙,太尉安平王周柱国岩之第十三子也……封为宜阳侯……随授散骑郎,皇朝为上轻车都尉、蜀王西阁祭酒……春秋七十有四,永徽二年八月十五日遘疾,薨于万年县之崇义里。即以其年岁次辛亥八月壬戌朔廿三日甲申,窆于万年县宁乡凤栖之原。[5]

由此可知,萧岩至少有十三子,萧胜即第十三子。

墓志还可见萧愉及其女萧博的相关记载,兹引相关录文如下:

唐故兰陵萧夫人墓志铭并序

夫人讳博,兰陵人也。其先六代祖梁武皇帝。五代四代,乃昭皇宣皇;惟高惟曾,乃太尉太傅。夫人乃太中大夫、琅耶郡司马茂本元子之孙,晋陵郡无锡尉愉之第四女也。……用配我饶阳郡安平主簿太原王君……天宝十二载四月廿六日,遇疾终于东京之会节里,春秋卌一载。呜呼!以其载五月八日,权安厝于北邙平乐乡之原,礼也。[6]

“晋陵郡无锡尉愉”即萧茂本之长子萧愉。(www.xing528.com)

以上三方墓志所载世系人物皆可与萧茂本夫妇墓志相互印证,但有两个问题尚需商榷。第一是此五方墓志中关于远祖、近祖的记载。葬年在贞观十三年(639)的萧瑶墓志、在先天元年(712)的萧茂本墓志中皆记载了“秦汉远祖世系”的萧何和近祖世系,而葬年在永徽二年(651)的萧胜墓志、在开元十七年(729)的萧茂本妻王氏墓志、在天宝十一载(752)的萧博墓志却仅记载了近祖世系。对家族墓志的世系记载来说,近祖往往是较为可靠的,而远祖则多有假托、伪冒。所谓“汉相国三杰之后”,将兰陵萧氏追溯至汉初萧何,也是唐墓志中常见的伪托先祖的现象,并不可信,且这种记载在兰陵萧氏的墓志中并不鲜见,如同出昭明太子一系的萧岑之子萧瑾墓志云“昔殷有三仁,微子所以建国;汉御三杰,丞相所以封侯”[7]。萧岩另一子萧瑶墓志又云“公讳瑶,字达文,东海兰陵人,汉相何之后也”[8]。事实上,此种说法早在南朝萧道成、萧衍时就已出现,墓志不过是承其旧说[9]。对于这种现象,钱大昭认为自萧何以后虽然世系清楚,但只不过是“妄相托附者也”[10]。李延寿认为这类的记载“便乖实录”,因而采取了“随而改削”的做法[11]。朱绍侯先生也认为尽管“由汉代萧何起,至南朝的齐、梁,其世系传承记载得都非常清楚,堪称遥遥华胄,其实全属伪造”[12]。与此类似的是,《王氏墓志》中记载其“琅耶人,汉中尉吉之后也”,同样将祖先追溯到汉代的王吉。另外,萧岩一支的墓志中对远祖世系的记载与否并不完全符合墓志出现的时间顺序,《萧茂本墓志》又是此五方墓志中唯一在近祖世系中对昭、宣二人略而不记的,这类现象说明即便在同族同支,这种对祖先世系的“假托”“追思”也并非完全一致。

第二是萧博墓志中对世系的叙述问题。其志文云“其先六代祖梁武皇帝。五代四代,乃昭皇宣皇;惟高惟曾,乃太尉太傅”。按世系及诸方墓志相关记载推算,梁武帝绝不可能是萧博的六代祖,此“先”当指萧博之祖父萧茂本而言,而此处的“六代祖”又是从萧茂本父萧嗣宗算起,故虽与萧茂本墓志所载之“五代孙”表述相差,但实际上仅是推算方法不同而已。由此,五代之昭明太子、四代之宣帝萧詧、高祖之萧詧、曾祖之萧岩皆可说通。下文又云“夫人乃太中大夫、琅耶郡司马茂本元子之孙,晋陵郡无锡尉愉之第四女也”,此“元子之孙”殊不可解,而收录此墓志的《唐代墓志汇编》、《全唐文补遗》第二辑仅有录文,而无图版,但据文意推测,当是“元子”二字错位所致,若以“元子”挪至“之孙”后,则原文改为“夫人乃太中大夫、琅耶郡司马茂本之孙,元子晋陵郡无锡尉愉之第四女也”,文意既通,世系相符,萧愉为萧茂本元子之记载又与萧茂本墓志相合。

墓志对后嗣也有较详细的记载。《萧茂本墓志》云“有子七人,长子愉,前常州无锡尉;次子澄之,前宋州谷熟县丞,次子隐之,前怀州河内尉,次子温艺、温恭、献之、混之等”。《王氏墓志》云“有子七人,女三人”,下文又云“嗣子愉等”。萧、王二人卒年相差十八年,时均年七十七,则王氏归萧氏时萧茂本已年过三十,当早已娶妻生子。由此推测,尽管墓志可能出于“为死者讳”的缘故,对此事并无丝毫记载,但王氏应该并非萧茂本的第一任妻子,七子三女也非王氏一人所生,而七子之中,长子名“愉”,有四子名从“之”字,如澄之、隐之、献之、混之,又有二子名从“温”字,似亦可作为旁证。诸子之中,仅萧隐之见于史籍。据《新唐书》记载,他曾以监察御史出使江淮,负责“禁恶钱”之事,但因办事不力被贬官,也曾担任过刑部侍郎[13]

萧岩一脉中,仅萧铣有传。《旧唐书》卷五六《萧铣传》云:

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郡县官属众欲推景珍为主,景珍曰:“吾素寒贱,虽假名号,众必不从。今若推主,当从众望。罗川令萧铣,梁氏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之风。吾又闻帝王膺箓,必有符命,而隋氏冠带,尽号‘起梁’,斯乃萧家中兴之兆。今请以为主,不亦应天顺人乎?”众乃遣人谕意,铣大悦,报景珍书曰:“我之本国,昔在有隋,以小事大,朝贡无阙。乃贪我土宇,灭我宗祊,我是以痛心疾首,无忘雪耻。今天启公等,协我心事,若合符节,岂非上玄之意也。吾当纠率士庶,敬从来请。”即日集得数千人,扬言讨贼而实欲相应。[14]

所谓“我之本国,昔在有隋,以小事大,朝贡无阙。乃贪我土宇,灭我宗祊”即指隋灭后梁之事。其传又云“伪谥其从父琮为孝靖帝,祖岩为河间忠烈王,父璿为文宪王”[15]。可知萧铣之父为萧璿,为萧岩另一子[16]

由传世文献及前引墓志,可得萧岩一支世系如下[17]

图1 兰陵萧氏齐梁房衍岩支相关人物世系图

图中虚线所示人物为墓志所载者[18]。毛汉光先生在统计昭明太子一系的世系时已将萧隐之作为萧岩的曾孙列入,并注“唐刑部侍郎”,但由于史料缺乏,在萧隐之父、祖的位置空缺未填,同时认为“萧岩、萧铣先后败亡,这一支以后未见记载”[19]

另外,《萧茂本墓志》在夸耀家族时说“国史家谍,焕然可观”,“谍”同“牒”,指谱牒、家谱而言,墓志中亦常有此类语句,如《于卢呵墓志》同样以“国史家牒详焉,可得略而言矣”[20]来追忆于氏一族的繁盛。而作为拥有中古望族和皇室后裔双重身份的兰陵萧氏,要想延续家族的繁盛,保持血统、门阀地位甚至政治需求,与其他大族进行联姻是重要手段,萧岩一支也不例外。从前引五方墓志可知,萧瑶之妻出自京兆杜氏,萧茂本之妻出自琅琊王氏,萧博也嫁入太原王氏,联姻对象皆为世族。

关于王氏的世系情况,志文云“曾祖考北齐太常卿讳缉。祖考北齐正员郎吕州、别驾讳令思。考皇朝户部郎中、司列大夫讳元寿”。由此可知,王氏为王缉之曾孙,王令思之孙,王元寿之女。此三人史籍无载,可补[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