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新整理侯莫陈崇家族谱系在《唐史论丛(第28辑)》中呈现

重新整理侯莫陈崇家族谱系在《唐史论丛(第28辑)》中呈现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面有关侯莫陈崇一支家族谱系问题的推论,并不是定论。尽管这一假设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姓纂》侯莫陈氏家族谱系的一种参考。除了《姓纂》和上文我们提及的墓志中可校补的人物,唐代侯莫陈崇一系尚有一些人物可编入谱系。由于辑本《姓纂》的脱、讹,原本世系、排行清楚的侯莫陈氏族人,变得支离混乱。姚书还指出《魏书》卷三一之陈提、卷三四之陈建皆本姓侯莫陈氏,魏收追改为陈氏。

重新整理侯莫陈崇家族谱系在《唐史论丛(第28辑)》中呈现

上面有关侯莫陈崇一支家族谱系问题的推论,并不是定论。在缺乏进一步史料印证的情况下,从《姓纂》谱系文本本身的内部规律来寻找答案或许是一种方法。岑仲勉先生已经对《姓纂》叙述体例多有揭发,对于我们理解《姓纂》文本的脱误、错简问题颇有帮助。侯莫陈氏家族人名排行系统非常清晰,结合相关人物活动时间,我们试着对《姓纂》侯莫陈崇之后存在问题的世系做一番重谱,看是否能寻找到某种破绽:

颖,桂州总管,生肃、文謇。肃,字乾会,唐考功郎中、相州刺史、升平县男。(疑有脱文)生璀、玮、嗣忠。嗣忠(石刻作“丹”),丹州刺史。(补“文謇”或“文骞”),生知节、知道。知节,汝州刺史,生澄(石刻作“冽”)、涣、涉。澄(冽),生起、超、越(即“遥”)。起,唐州刺史,生暠、昌。超,都官郎中,生遥(衍文)、昙、升、晏(石刻作“晕”)。遥(即“越”),生(后阙)。(补“暠生”或者“昌生”)愿、愻、恁。愻,醴泉令、同州长史。昙生怤、恕、协、应。升,壁州刺史。涣,都官郎中,生逌(从石刻作“通”),懔。涉,相州刺史,生进。

如果按照这一谱系,可以缝合侯莫陈知节、侯莫陈超、侯莫陈遥、侯莫陈通、侯莫陈懔以及其他诸人关系,也可以理解《姓纂》文本可能的原本形态。从《姓纂》的叙述体例来看,侯莫陈颖之后分肃、文骞两系,肃之后可能有脱误,至嗣忠结束。文骞之后,分知节、知道两系,知节之后又分为澄(石刻做冽)、涣、涉三系。澄之后列起、超、越三系,但后文“越”这一系阙,却有“遥”一系,有违体例。起、超之后叙述完,接着叙述他们的孙辈,正常应该从长孙叙起,但暠、昌之后阙。而上述两种有违体例的情况,都跟“遥”有关。按照笔者补充的行文,则前后可以贯通。如果这种推论属实,郭行余的墓志就是混淆了侯莫陈超与侯莫陈遥的关系,漏书或者误书了汤贲夫人之父亲侯莫陈暠或者相当的人物。其实从徐浩夫人侯莫陈氏、侯莫陈恕姊弟墓志所载侯莫陈超官为“颖王府咨议”,而侯莫陈超、侯莫陈遥都官恒王府,已经透露出郭行余将二人混淆的痕迹。尽管这一假设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姓纂》侯莫陈氏家族谱系的一种参考。

除了《姓纂》和上文我们提及的墓志中可校补的人物,唐代侯莫陈崇一系尚有一些人物可编入谱系。如唐代《女孝经》作者郑氏之夫侯莫陈邈。郑氏《进〈女孝经〉表》称“妾侄女特天恩策为永王妃”,而永王妃本侯莫陈超之女,可知侯莫陈邈与侯莫陈超为兄弟。又《金石录》卷九目录第一千六百四《唐秋日登戏马台诗》:“侯莫陈遂等正书,无姓名,贞元七年六月。”此侯莫陈遂极有可能为侯莫陈邈兄弟行人物。

由于辑本《姓纂》的脱、讹,原本世系、排行清楚的侯莫陈氏族人,变得支离混乱。结合出土墓志,可以梳理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序位,《姓纂》之文也由此豁然可通。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土墓志对《姓纂》的补正需要谨慎对待。墓志一般是依托家状而成,《姓纂》也是如此,如果它们共同的源头有问题,则二者的契合不一定能说明事实的真相;二者的不契合,也不能证明《姓纂》误而出土墓志正确。这就需要其他相关的资料来旁证。另外,在《姓纂》成书之后,墓志撰写可能参考《姓纂》,由此形成“层累”的文本,这样的出土墓志所见也未必能据为事实。《姓纂》文本虽然散佚、脱误严重,但其叙述有一定体例,岑仲勉先生已总结出多条,学人千载之后循着其内在规律,结合相关文献,可以找到其中的破绽。“历史的真实”与“个性的真实”,并非单纯新出史料可以解决,笔者上面仅仅提出了一种假设和方案,抛砖引玉,希望大方之家指正。

综上,根据对《姓纂》有关记载的“复原”和新出墓志的记载,下面我们试着重新整理一份侯莫陈崇一系之世系:

(注:带……部分表示存疑;带□部分为不详所属,但排行清楚者。)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中文系

【注释】

[1]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出墓志与唐代少数族裔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7CZW018)阶段性成果。

[2]姚薇元:《北朝胡姓考》(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95—200页。

[3]苏庆彬:《两汉迄五代入居中国之蕃人氏族研究——两汉至五代蕃姓录》,香港:新亚研究所,1967年,第240、264—267、536页。

[4]郭丽:《唐代女教书〈女孝经〉相关问题考辨》,《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126—132页。

[5](唐)林宝撰,岑仲勉校记,郁贤皓、陶敏整理,孙望审订:《元和姓纂》卷三“十六真”,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351页。

[6]按西魏大统九年宇文泰赐刘道德名亮,并赐姓侯莫陈氏,事见《周书》卷一七《刘亮传》。庾信《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侯莫陈道生墓志铭》称其:“本系阴山,出自国族。降及于魏,在秦作刘。……大统九年更姓侯莫陈氏。”姚薇元先生以为侯莫陈道生即刘亮(倪璠注《庾子山集》疑侯莫陈道生即侯莫陈崇兄侯莫陈顺)。姚书还指出《魏书》卷三一之陈提、卷三四之陈建皆本姓侯莫陈氏,魏收追改为陈氏。参见《北朝胡姓考》(修订本),第196、197页。

[7](北魏郦道元撰,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卷一七渭水“又东过上邽县”条:“南流径长蛇戍东,魏和平三年筑,徙诸流民以遏陇寇。”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423页。(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关内道二》“陇州”:“后魏孝昌二年,于长蛇川置长蛇县,属东秦州,开皇十八年改为吴山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5页。

[8](唐)李百药:《北齐书》卷一九《侯莫陈相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259页。

[9]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第4册,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第186、187页。

[10](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许逸民点校:《庾子山集注》卷一五《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侯莫陈道生墓志铭》:“君讳道生,字某,朔州武川人也。……父少兴,武川镇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946—953页。倪璠注认为侯莫陈道生即侯莫陈崇兄侯莫陈顺。

[11](唐)李延寿:《北史》卷五三《侯莫陈相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911、1912页。

[12]龙成松:《唐代画家陈闳新考》,《文艺研究》2017年第6期,第139—145页。

[13]岑校:《周书》一六“元”作“允”,已见罗校。《金石录》二三《侯莫陈肃碑跋》引《侯莫陈涉墓志》,又以为崇王父丰。

[14]岑校:“从”误,库本作“崇”,亦见罗校。余按下文有“崇”无“从”,则“从”字诚误也。

[15]岑校:《周书》一六作“大司马”。

[16]岑校:校云(笔者按:指洪莹辑本中原有的校语):“按《北史》,崇子颖。此‘频’字误。颖子名虔会,此‘肃字’二字衍。”罗校云:“案《金石录·侯莫陈颖墓志跋》载《侯莫陈乾会碑》云,名肃字乾会,《元和姓纂》同,是‘肃字’二字非衍文。”按《金石录》三著录《肃碑》,贞观二十一年立。

[17]岑校:库本无“忠”字,嘉庆本“忠”字似挖补。《曲石精庐藏唐墓志侯莫陈夫人志》,卒天宝十三载,春秋六十八,志云:“故丰府长史嗣丹之女。”嗣丹不知与此有关否。

[18]岑校:《金石录》二三《侯莫陈肃碑跋》云:“余尝得颖及颖之孙涉墓志。”“之”应作“玄”,因涉为肃曾孙而颖之玄孙也。

[19]岑校:《全文》三八开元二十六年《册永王妃文》,称右羽林军长侯莫陈超第五女。

[20]岑校:库本“升”下有“晏”字。

[21]岑校:代宗时华原尉侯莫陈怤改长安尉,与李栖筠同时,见《元龟》五一五。

[22]岑校:“璧”,库本作“壁”,待考。(www.xing528.com)

[23]岑校:开元中,刘知柔巡查河南,荐濮州刺史侯莫陈涣,见《元龟》六五八。

[24]岑校:“涉”字因下有“涉,相州刺史”而复衍,应删。

[25]岑校:涉墓志立于开元二十三年,见《金石录》六。《吴兴谈志》一四:“侯莫陈涉,神龙二年自睦州刺史授,迁商州刺史。《统记》云,开元九年。”

[26]岑校:“率卫”二字倒错。以上原文和“岑校”的内容,皆见《元和姓纂》卷五“十九侯”,第734—736页。

[27]龙成松:《北朝隋唐侯莫陈氏家族与佛教研究——兼论〈顿悟真宗要诀〉之背景》,《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第69—78页。

[28]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7、8页。

[29]胡戟、荣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77页。

[30]《隋书》卷七九《萧岿传附萧琮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794页。

[31]胡戟、荣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第683页。

[32]赵君平、赵文成:《秦晋豫新出土墓志搜佚》,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第862页。

[33]郭茂育、赵水森:《洛阳出土鸳鸯志辑录》,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第150页。

[34]齐运通:《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303页。

[35]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文物志·石刻碑志卷》,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第265、266页。

[36]高明涛:《唐李倕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6期,第3—22页。

[37]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二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第562页。

[38]《宝刻丛编》卷八“咸阳县”《隋桂州总管侯莫陈颍墓志》:大业六年南海太守,九年十月薨于郡治。以唐武德八年七月,迁葬于雍州咸阳县。见《石刻史料新编》第1辑,第2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第18239页。按:“颍”当作“颖”,此版本误。

[39]《宝刻丛编》卷八“万年县”《唐相州刺史侯莫陈肃碑》,贞观二十一年立。见《石刻史料新编》第1辑,第24册,第18219页。

[40]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979页。

[41]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第1940页。

[42]《宝刻丛编》卷二一不详所在唐石刻:“《相州刺史侯莫陈涉墓志》,郑同升撰,卢自励正书,开元二十三年乙亥十一月壬子朔九日庚申。”见《石刻史料新编》第1辑,第24册,第18393页。

[43]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第 2620页。

[44]据郭行余撰《汤贲夫人侯莫陈氏墓志》,夫人始十岁时父卒,夫人春秋七十二,大和二年四月廿三日卒。据此推算,夫人之父侯莫陈遥卒在开元十九年。但侯莫陈遥是否为侯莫陈氏之父,还有待商榷,详下文。

[45](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十《肃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43页。

[46](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二四,大历八年三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7220页。

[47]《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78页。

[48]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六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第26、27页。

[49]按北朝以来侯莫陈氏家族累世奉佛,侯莫陈琰为佛学大德,其《顿悟真宗要诀》为北宗禅早期经典,他生于笃佛之侯莫陈崇家族中可能性极大,参考笔者:《北朝隋唐侯莫陈氏家族与佛教研究——兼论〈顿悟真宗要诀〉之背景》,第69—78页。

[50]郭茂育、赵水森:《洛阳出土鸳鸯志辑录》,第150页。

[51]前引元和二年《侯莫陈恕墓志》:“其先派于刘,洎刘琨牧并州,引群从洪,参断军事,永嘉南迁,洪遂结代王猗卢,共为犄角。及卢父子相图内圮,卢乃引众依琨,琨以并土存饥,率其伍同归鲜卑段匹磾,留洪守并,期复故处。琨竟为匹磾所害,洪因迁于漠北。居库斛真水傍,其下仁勇,单于器惮。魏昭成帝封洪为骨都侯。建国藉勋,日加延大。虏俗讹舛,呼库斛真为侯莫陈,因以为氏。”贞元七年《徐浩夫人侯莫陈氏墓志》:“夫人本姓刘氏,沛国绥兴人也。其先楚元王交之后。晋太尉琨,交之廿代孙。琨之从弟洪,即夫人始祖也。洎晋乱,琨领并州,为段匹磾所害,洪乃领众迁居漠北,依于库斛真为侯莫陈斛真,后树因赐姓焉。”编者注:“为侯莫陈斛真后树因赐姓”十五字,经改刻,新旧刻痕交迭杂出,字迹杂乱模糊。这是侯莫陈氏族人篡改族源最直接的证据。

[52](唐)令狐德棻:《周书》卷一六《侯莫陈崇传》,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26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