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

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9学生层面诊改项目任务分工表续表(二)构建学生层面质量改进螺旋,实施学生发展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机制学生层面的“教学诊改”运行,应实行“学生个体发展”“学校育人工作”两个螺旋质量改进模式。“学校育人工作”8字螺旋,由学生层面诊改小组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以学生发展标准为标尺,按计划实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应建立学生层面质量保证和提升体系相适应的考核激励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

(一)确定目标任务、明晰岗位职责,建立学生发展质量保证机制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学生发展规划,对学生层面诊改工作任务按部门进行分解,明确目标和标准,确定责任人和任务清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表2-9)。

表2-9 学生层面诊改项目任务分工表

续表

(二)构建学生层面质量改进螺旋,实施学生发展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机制

学生层面的“教学诊改”运行,应实行“学生个体发展”“学校育人工作”两个螺旋质量改进模式。“学生个体发展”“8字螺旋”,以学生个人发展规划为起点,对照学生发展标准,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对学生发展全程实施监控,通过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改进学生个人发展方向。学生个体发展以学期为循环周期,以学生发展手册(如表2-10)为载体,在老师指导下实施自主诊改,检测个人目标达成情况,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改进提高,形成螺旋式成长,每年度形成自我发展报告。

“学校育人工作”8字螺旋,由学生层面诊改小组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以学生发展标准为标尺,按计划实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依据学生发展标准体系和数据平台学生发展状态数据统计分析,对学生发展现状进行监测、诊断,即时调整改进。学生层面诊改小组每年度综合各专项小组及学生的自主诊改报告,形成学校学生层面诊改报告(图2-32和图2-33)。(www.xing528.com)

表2-10 学生层面诊改:学生发展手册样表

(三)打造激励机制、质量文化双引擎”,为学生发展诊改常态化提供动力

质量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最持久动力。学校应加强对全体学生质量文化的专项培训,利用宣传栏、板报、标语、校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片等各种媒介展示和推送学校文化及质量文化内容,将学校质量文化直观、快速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树立自我完善的意识,把自我评估、自我监测、自我改进作为一种自觉行为,继而升华成为一种文化,推动学校提高育人质量。在全校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诊改氛围。

学校应建立学生层面质量保证和提升体系相适应的考核激励制度。转变考核理念、改革考核指标体系、改进考核方式,强化过程监控,将考核与自我诊改相结合,逐步实现以外部监管为主向以自我诊改为主转变,形成一个任务明确、职责清晰、自主诊断、自我提高的教学质量运行机制,促使学生层面诊改工作持续推进。

图2-32 学生层面“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学生个体发展)图

图2-33 学生层面“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学校育人工作)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