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务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务原则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确保实施方案的方向基本正确,内容科学合理,各学校在编制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立足于“三个基础”一是要立足于理论基础。在教学工作诊改实施方案的编制中,要始终遵循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论述。因此,在实施方案的编制中,要在组织架构上将全员参与列为重要内容,各环节工作部署都要以全体师生员工作为实施者和实施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务原则

各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实施方案也必定会各不相同。为确保实施方案的方向基本正确,内容科学合理,各学校编制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立足于“三个基础”

一是要立足于理论基础。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理论基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学工作诊改实施方案的编制中,要始终遵循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论述。

二是要立足于政策基础。实施方案的编制,要立足于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教学工作诊改的系列文件与精神;遵照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具体任务与工作原则;围绕《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指标体系》中的“办学理念、教学工作状态、师资队伍建设状态、资源建设状态、制度建设与运行状态以及需求方反馈”等6方面诊断内容,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进行实施方案的编制。

三是立足于学校基础。实施方案编制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学校的现实状况,从学校文化禀赋、发展愿景、发展阶段、资源状况、专业建设现状、课程建设实际、教师发展状况、学生发展状况入手,安排实施方案的各项内容。

(二)突出行动导向

实施方案是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方面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工作落实的最后一个层面,重心在于“实施”。即要坚持“行动导向”的原则,以“实施”为重心编制方案,将重点放在“如何做”上,凸显可操作性。

在方案的编制中,要做到注重过程,做到每个层面上的诊改工作都有相应的工作流程;要做到目标可视,方案中所设置的工作目标应是看得见的、可实现的目标;要做到效果可感知,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要来自客观实际,不是主观愿景,要能够改进,效果可感知。(www.xing528.com)

同时,在编制方案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诊断与改进≠诊断+改进,要认识到诊与改是相连的、不可分割的行为,“诊断”是“改进”的前提,“改进”是“诊断”的目的。发现问题后要当即开展措施改进,做到即时诊断,持续改进,实现教育质量的多循环改进。

(三)体现全员参与

要认识到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不是传统的检查评估,而是以学校为责任主体,发挥内生动力的自我诊断与自我改进。不是领导和业务人员等“关键少数”人员参与的迎检迎评,而是全体师生员工作为诊改工作的主体,人人都是质量的担当者、创造者和享受者。质量持续提升只有学校管理者单方面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只有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出来,才能建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自我提升的牢固基础。全员参与既是诊改与评估的最大区别所在,也是诊改的最大意义所在。因此,在实施方案的编制中,要在组织架构上将全员参与列为重要内容,各环节工作部署都要以全体师生员工作为实施者和实施对象。同时,也不应彻底抹平领导及业务人员在对全体师生员工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应将“关键少数”与全员参与相结合。

(四)强调整体推进

诊改工作涉及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包含准备、实施、检测和保障四项内容,各个层面各项内容都要建立制度、组织、流程等机制。总之,诊改应该融入质量生成的各个方面,形成“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格局,互相联动,整体推进,实现多循环改进、常态化运行的质量共治机制,促进教学系统及教育活动的优化

在实现诊改常态化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先进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大数据应用,才能够实现源头准确、高效便捷的常态化采集,进而及时掌握工作状况,进行行为数据分析、数据关联分析和质量监控分析,随时进行评价、反馈、改进和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