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云区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及影响

白云区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及影响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文旅局组织蓬莱仙界景区周边部分村民赴宁波开展乡村旅游调研活动,学习当地将观光农业、休闲动漫娱乐业融入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旅游营销方式。建成贵州省食用菌基地、贵州民族竞技表演中心,启动贵州省老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建设等,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白云区发展乡村旅游,更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也为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探索出新的路径。三是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白云区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及影响

为提升农户科学管理和经营能力,区文旅局和相关部门配合,以“走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组织开办农家乐农户培训和调研,进一步增强农户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2年以来,区文旅局和相关部门配合,多次举办农家乐农户和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聘请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商业专科学院等院校老师授课,就农家乐定位、发展趋势、建设标准、岗位经营管理、服务接待、礼仪礼貌、安全卫生、农家菜制作、导游解说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开展系统培训,累计培训各乡(镇)农户500余人(次)。区文旅局组织蓬莱仙界景区周边部分村民赴宁波开展乡村旅游调研活动,学习当地将观光农业、休闲动漫娱乐业融入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旅游营销方式。

乡村旅游带动了经济发展,丰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布依族村民对山歌

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重点推介森林旅游、农家乐乡村旅游、民族民俗风情游和现代农业观赏游。通过举办摄影大赛、产品展销、邀请知名旅行社等方式宣传白云乡村旅游产品。联合中国旅游报、西南商报、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贵阳电视台、贵阳晚报、贵州都市报、旅游休闲报等媒体对白云旅游宣传报道,集中展示绿色白云自然、健康、休闲、安全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并制作“蓬莱仙界·美丽白云”“白云蓬莱仙界民间传说与考证”“美丽蓬莱黔中仙界”“美丽白云”“蓬莱仙界文化馆”等白云乡村旅游宣传资料,宣传拓展露营、农事体验、森林洗肺、鲜花赏花、观赏雾凇等乡村旅游项目。宣传森林养生康体之旅、佛教文化养性之旅、布依风情之旅和现代农业新奇特产品观光之旅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乡村旅游精品点包括西普陀寺、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贵阳欢乐世界天鹅湖景区、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白云蓬莱仙界·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和下水大佛等主要景区(点)。2014年7月21日,在蓬莱仙界旅游景区举办“我在贵州等你——《音乐先锋榜》全国音乐广播联盟走进贵阳—白云—蓬莱仙界采风行活动”,来自全国24家音乐广播电台“名嘴”主持人参观活动。

同时,白云区举办节庆活动促进乡村旅游事业整体推进,区委、区政府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路民主”要求,发挥旅游业“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和旅游扶贫作用。2012—2015年,白云区打造乡村地方性节庆型、乡村生态游型、农业观光型、乡村休闲度假型、民族民俗文化观光型、农家乐型、康体健身型等多形态旅游产品。推出白云森林养生康体游、都市生态休闲度假游、白云佛教文化生态之旅、白云蓬莱仙界布依风情之旅四条乡村旅游精品线。2012年,成功举办贵阳避暑季·白云蓬莱仙界游暨新奇特农产品观光月活动,吸引5万余人(次)游客前往参观。连续成功举办森林斗牛文化节,每年节日期间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www.xing528.com)

全区还大力引进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在白云蓬莱仙界·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引进4家规模公司入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区、乡两级指导和强化“公司+农户”模式,形成地方特色,把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旅游项目作为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重点。建成贵州省食用菌基地、贵州民族竞技表演中心(东方斗牛城),启动贵州省老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建设等,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2012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173.04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928.91万元。2015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上升至249.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乡村旅游收入1.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

白云区发展乡村旅游,更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也为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探索出新的路径。一是改善了以往发展中资源掠夺、破坏造成生态植被不断恶化,资源大量流失、水资源污染等状况,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提升,牛场布依族乡大林、石龙、瓦窑村,都拉布依族乡黑石头、都溪村,沙文镇新寨、扁山村,麦架镇青山、高坡村等地生态环境均得到很大程度保护。二是更新发展理念和方式。村民从以往进厂、进城务工方式变为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山庄等方式,自种水果蔬菜也能成为旅游商品,农户足不出户开门纳客,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三是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以往地处城郊、厂郊的农户发展较快,而较偏远地区缺乏发展动力,发展乡村旅游缩小地域差异。黑石头、都溪、高坡、果园及大林、石龙、瓦窑等地利用当地较好生态环境资源,就地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四是有效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都拉乡、沙文镇、牛场乡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原生态文化保护意识得到加强,并落实到恢复重建行动上,如大林、瓦窑、苏庄等村,重建布依民居势头良好,民族传统风俗得以逐步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