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私家藏天下:新一代藏家的珍品集

私家藏天下:新一代藏家的珍品集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买卖之间巨大的物流中,一批新一代的藏家被养育出来。藏家往往十数年如一日,倾尽精力与财力,使其藏品无论从规模与数量,还是品类的齐全上,特别是一些奇品、异品、孤品,都是前所未见。这样便可充分展现新一代藏家二十年中辛苦及得来的精华。这是一套新一代藏家之藏品的集成。这套丛书没有集数的限制,这就给我的民间文化的抢救工作附加一项工作——日后只要发现一位非同寻常的藏家,藏品惊世绝伦,便将其收入丛书之中。

私家藏天下:新一代藏家的珍品集

我国历史绵长,文化博大,遗存丰厚,藏家自来就多。收藏是有朝野之分的,这情况中外殆同。皇家贵族实力雄厚,在收藏上崇尚精典,物华质贵,亦可视作一种变相的珍宝;民间的财力有限,即使被称为“藏家”者,藏品也区区可数;故而在收藏观念上偏重貌美神足,讲求韵味,主要是供自家的赏玩。

到了20世纪,一种新的收藏观念与机制出现,就是博物馆。博物馆是公办的,藏品供大众观赏,是一种公益事业。我国自辛亥革命废除皇庭,皇家收藏就转入了公办的博物馆。私人的收藏也发生了变化。由于近百年的社会动荡,民间拮据,大众的收藏几近于无。没有了收藏,便缺少古物的常识,即使家传一只青花小瓶,也不知何时何物何用。摔破了便扔掉,并不足惜。

然而自从80年代,社会开放给中国的收藏带来翻天覆地的转机。我国毕竟是文化大国,长期被压抑的文化情绪,如烈火干柴,顷刻熊熊燃起。再加上市场化狂风的吹动,各地的古物市场蔚然成风。一方面是大批文物贩子如同游击队,穿街入巷,走家串户,或远涉乡野,搜寻宝物;另一方面市场又诱使百姓将自家的老东西捧出来。八九十年代中国古玩市场呈现出千载难逢的景象。千千万万古老器物铺天盖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者时时闯进眼帘,文化资源之雄厚匪夷所思。在这买卖之间巨大的物流中,一批新一代的藏家被养育出来。他们有的是带着较深厚的学识在市场中徜徉,好似有备而来;有的并没有多少知识,全凭兴趣,只身陷入这博大而无涯的文化迷宫。有的原本爱好收藏,碰到天大的良机;有的只是从事古物买卖,在磕磕碰碰的实践中练就一双鉴别真伪的眼睛。切莫小瞧了这些在古物买卖中历练出来的能人,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吃过亏而记得牢,其中有些人悟性极好,他们甚至比公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高明得多。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已二十年。新一代的藏家渐成气候。中国当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给他们以有力的资金支持,再加对收藏如痴如狂的热爱,一些藏家的成绩极为可观,甚至令人震惊。从小不及寸而无限美妙的擦擦到巨大的民居宅院;从不经意去注目的泥巴捏成的磨喝乐到精美昂贵的古瓷古陶;从刚刚从生活淡出的鞋拔、帽筒、年画、盆架、竖钟、烟袋、砚台、油灯、尺子、梳妆盒、夹撷布到各个民族正在丢弃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全都进入收藏。收藏的概念早由古代的“文物收藏”进入现代人的“文化收藏”。

这些年我在各地抢救民间文化,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些古老的村落、街区或当地百姓的家中,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遗存,但是在一些收藏家中却惊奇地看到那些消匿的文化被收容起来,并且浓郁地聚集着。正是由于这些新一代的藏家起步较早,致力保存,才使满山的溪水没有流泻一空,而是亮晃晃注入一个个碧树环抱中宁静的水塘里。(www.xing528.com)

应该说,当代民间的收藏——特别是专项的收藏,特别令人关注。藏家往往十数年如一日,倾尽精力与财力,使其藏品无论从规模与数量,还是品类的齐全上,特别是一些奇品、异品、孤品,都是前所未见。其中历史、文化、研究、审美等方面,价值极高。但由于这都是私家秘藏,人们很难了解他们所达到的境界与高度。

于是,我想到给新一代收藏家编集一套丛书。本丛书为图典式的多人集,每一集都是一家之藏,全面呈现各自关注的一方罕见的文化天地。本书的规范是:每集精选藏品二百种,制成图片,依时代先后为次序;重要的藏品加以短注。为表达各位藏家的收藏价值,特邀请相关专家撰文,论证历史,述其精要,放在图页之前;为使读者了解每一位藏家及其藏品的种种信息,还请藏家自己著文,抒写心得,讲述经历,表达己见,附之书尾。这样便可充分展现新一代藏家二十年中辛苦及得来的精华。

这是一套新一代藏家之藏品的集成。这套丛书没有集数的限制,这就给我的民间文化的抢救工作附加一项工作——日后只要发现一位非同寻常的藏家,藏品惊世绝伦,便将其收入丛书之中。我想,当这套丛书形成规模之后,一套收藏史上划时代的图典便出现了。它的意义一定远远超出收藏的本身;它精神文化的价值一定超出藏品的物质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