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省食盐加碘措施及效果

吉林省食盐加碘措施及效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8年4月4日,为加强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法制化,《吉林省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管理办法》颁布。1993年,全省贯彻全国防治碘缺乏病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卫生部统一要求,及时把食盐加碘浓度由原来的1/4万提高到1/2万,加强碘盐质量监督监测,碘盐合格率达70%以上。加大打击贩卖非碘私盐的力度,到10月末,全省共缉查私盐案件1256件,非碘私盐3113吨。

吉林省食盐加碘措施及效果

1986年,地甲病流行地区全部实行食盐加碘机械化、标准化、经常化、卫生化、厂房化,建立“五不准”制度(非碘盐不出库,非碘盐不进货,非碘盐不销售,食盐不卫生不加碘,非碘盐不食用)。改变过去手工加碘、露天加碘的老办法,对食盐包装也进行改革,由原来的散盐改为袋装销售,防止碘逃散。

1988年4月4日,为加强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法制化,《吉林省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管理办法》颁布。全省生产碘盐18万吨,合格率93.07%,超过国家规定的85%的要求。检测22013个样品,合格率93.07%。0~14岁年龄组27815人中,生理肿大率6.95%,低于国家规定的13.05%的标准。

1990年,根据全省的交通运输和商品供应渠道,建立100个食盐加碘点,每年向病区人民群众生产供应18万吨的1/3万或1/4万的碘盐,每人年平均供16市斤碘盐。把碘盐生产纳入企业管理,标准化加碘点达100%,有2个加碘点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有13个加碘点进入省级预备企业。

1992年4月7日,省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决定1992年为吉林省碘缺乏病法制宣传年。全省印发宣传单147万张,宣传手册13万册,标语11000条,出动宣传车58台次,制作宣传板5952块,悬挂宣传画80幅,电台播稿6000篇。

1993年,全省贯彻全国防治碘缺乏病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卫生部统一要求,及时把食盐加碘浓度由原来的1/4万提高到1/2万,加强碘盐质量监督监测,碘盐合格率达70%以上。同年,全省开始供应1/2万碘酸钾食盐,全省碘盐覆盖率和居民食用合格碘盐率逐年提高。据统计,1986~1993年,食盐加碘机械化方式覆盖全部病区1800万人口。

从1994年开始,机械化食盐加碘方式扩展到全省。5月5日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全省城乡设宣传点454处,出动宣传车99台、人员11394人,出板报1203块,印发宣传单129.5万张,悬挂宣传横幅870幅,播发稿件92件。(www.xing528.com)

1995年10月末,全省打击贩卖非碘私盐,共缉查私盐案件1256件,查没非碘私盐3113吨。

1996年5月5日第三届碘缺乏病宣传日,全省共播出专题讲座223次,设置固定标语203处,出动宣传车201台,咨询人数达18万人,发放宣传品134万份,参加单位500个,受教育面达60%。至1996年9月底,全省99个加工点合格率为100%,零售点为99.84%,居民点98.55%,均超过年初下达的碘盐合格率85%以上的指标。加大打击贩卖非碘私盐的力度,到10月末,全省共缉查私盐案件1256件,非碘私盐3113吨。

1998年,全省碘盐质量“三环节”(加工、销售、居民)批合格率和样品合格率均达到95%的国家标准。举办碘缺乏病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师资培训班和碘盐监督员培训班。省地方病办公室与省盐务管理局在《吉林卫生报》上举办“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竞赛”,全省2万人参赛。

1999年,全省“三环节”盐碘批合格率为98.88%,样品合格率为98.80%,“三环节”盐碘均值到国家标准。

至2000年,全省食盐加碘工作继续普及,据统计,1994~2000年,机械化食盐加碘扩展到全省,2600万人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