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作室思维2:反思提问、评价与解答

工作室思维2:反思提问、评价与解答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将这类思维称作反思:提问和解答。专业艺术家在做批判和评论、艺术家谈话和展出作品的书面创作自述、展览的策展陈述以及艺术历史和艺术批判时都会用到反思:提问和解答。本研究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而老师是用语言帮助学生学习反思习惯的,所以该章的实例重点在于口头形式的反思:评价。但艺术评价是在规则缺失的情况下进行的。

工作室思维2:反思提问、评价与解答

我的目的是……让他们……对自己的创作方法提出疑问,改掉坏习惯以及培养新的好习惯。

——贝丝·巴利

我试图……问他们一些他们在创作中或创作后应该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詹森·格林

说到观察艺术作品,不管是博物馆陈列的作品还是自己的又或是同学的作品,都是同样缓慢的过程;都是试图区分阐述和描述之间的差别。

——凯瑟琳·马什

对技艺进行反思、对艺术做出评价以及探讨艺术的构成元素是艺术领域的核心步骤。在本研究中的课堂中,围绕艺术展开的探讨随处可见——我们将其称作反思习惯。(www.xing528.com)

在这里我们将反思分为两种形式。艺术家在仔细思考自己的作品或想要达到的目标,或思考采用某一特定技法、颜色和构图的原因以及想通过作品传达的意义时都在运用元认知反思。我们将这类思维称作反思:提问和解答。专业艺术家在做批判和评论、艺术家谈话和展出作品的书面创作自述、展览的策展陈述以及艺术历史和艺术批判时都会用到反思:提问和解答。

在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进行解读和评判时,艺术家就在做评价。评价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拿一件作品与其他作品或与想象中的标准和目标进行对比,而且评价离不开对艺术特质的考量。我们将这种思维称作反思:评价。评价习惯经常出现在专业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例如,决定下一步做什么或作品的完成时间)的评价和评论中。且它在艺术家观看他人的作品时、在艺术史和艺术评价的相关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有时候尽管艺术家说不出原因,但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本研究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而老师是用语言帮助学生学习反思习惯的,所以该章的实例重点在于口头形式的反思:评价。

艺术作品的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用艾略特·艾斯纳的话说:

艺术评价并没有既定的公式可循;学习艺术构图与学习拼写时所做的练习以及学习用演算法则做基础的算术运算无丝毫共同之处。拼写和算术中有标准的答案,所以答案是否正确可以得到验证。但艺术评价是在规则缺失的情况下进行的。(2002b)

这两种反思都涉及意义的建构。学生要认真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艺术目标。这两种反思也都涉及自我认知:学生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时,都要了解自己以及自己对作品的反应和判断。这离不开对艺术特质的考量:作品描述是开展不同层次效果评价的前提。评价离不开将某一作品与其他作品或与想象中的成品进行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