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卫拉特蒙古历史研究:感悟与友情

卫拉特蒙古历史研究:感悟与友情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卫拉特蒙古历史研究成为笔者个人研究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正是在卫拉特蒙古历史田野调查、研究写作与参加各种研讨会的过程中,笔者与学界同行在相互切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特别是与蒙古族学者的交往,使笔者更是感悟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大大有利于笔者在认识、分析历史上复杂多变的民族关系时有更冷静的判断,以更接近历史的真实。[3]第三、四届研讨会因缺少会议论文目录资料,只能暂缺。

卫拉特蒙古历史研究:感悟与友情

当对第一届至第六届研讨会做了一番简要的回顾与评议后,于众于己笔者都萌生了些许感语,想写出来与读到本文的诸君同享。

于众而言,以卫拉特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在近30年时间里能持续六届,反映出这项研究具备了坚强的生命力。而生命力产生的原动力:其一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卫拉特蒙古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边缘性研究项目,从学科分类看,它涉及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政治学、法学,甚至与一些自然科学学科相关,即使从历史学角度看,它也涉及边疆史、元明史、清史、中外关系史、蒙古史等;其二是研究内容的群众性,尤其是当代卫拉特人对先辈光荣历史的知识渴求,使得一旦学术走向了大众,大众想要了解学术所产生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从六届研讨会召开地点的成功选择可以得到印证。

于己而言,作为一个不合格的卫拉特历史研究者(不具备蒙古文和汉文兼通的能力),笔者有幸经历了近40年卫拉特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六届研讨会有幸与会四次(第四、五届因事请假),实乃个人之大幸!

卫拉特历史研究是笔者研究生涯中除研究生学习期间从事太平天国史研究外的第一个课题。1975年秋冬,笔者有幸得到了参加工作10年后第一个研究课题,并参加《准噶尔史略》一书的撰写,笔者卫拉特蒙古史研究即始于此时,但此项研究真正有序展开已是1978年。卫拉特蒙古史研究工作的起步是顺利的,因为从大环境而言,笔者赶上了社会科学研究蓬勃发展的时代;从小环境而言,笔者有幸置身于一个团结、进取的研究集体之中。而且在研究工作伊始,笔者即得到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前辈学者翁独健教授的指导与启迪,至今笔者仍清晰记得《准噶尔史略》编写工作之初翁独健老师的谆谆告诫:“一定要详尽地掌握原始资料和国内外研究动态,首先把前人的研究成果收齐,编好目录,仔细阅读,在前人的基础上,把这本书写成有较高科学性的民族史专著,不要成为应时之作。”这种治学精神,成了指导笔者走学术探索之路的准则而永存心际。1982年在完成《准噶尔史略》一书后,笔者又开始了17至18世纪土尔扈特蒙古政治史的研究。自此之后,尽管工作岗位有变动,研究重点有调整和拓展,但卫拉特蒙古历史研究始终是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卫拉特蒙古历史的著作,笔者先后出版了10种,兹以出版先后为序,列书目如下:《厄鲁特蒙古史论集》(与马汝珩合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准噶尔史略》(合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满文土尔扈特档译编》(合编),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卫拉特蒙古史入门》(与蔡家艺合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漂落异域的民族——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与马汝珩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2003年修订再版;《卫拉特蒙古简史》(上册)(合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卫拉特蒙古简史》(下册)(合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天山问穹庐》,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版,2010年修订再版;《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第一册至第四册)(主编);《卫拉特蒙古史纲》(与成崇德共同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该书是《卫拉特蒙古简史》上、下册的修订版。

卫拉特蒙古历史研究成为笔者个人研究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正是在卫拉特蒙古历史田野调查、研究写作与参加各种研讨会的过程中,笔者与学界同行在相互切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特别是与蒙古族学者的交往,使笔者更是感悟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大大有利于笔者在认识、分析历史上复杂多变的民族关系时有更冷静的判断,以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卫拉特蒙古历史研究的实践,真是笔者治学生涯中的一件幸事!

第七届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在即,衷心祝贺会议成功,相信研讨会将一届一届办下去,一届比一届办得更成功!

(原载《西部蒙古论坛》2012年第3期)

补记:(www.xing528.com)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第七届全国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召开。包括老中青各族从事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研究的145人与会,收到会议论文160篇(蒙古文、汉文),76位学者在会上宣读了论文。论文内容涵盖或涉及卫拉特蒙古历史与文化研究的诸多方面。但总体而言,本届研讨会论文还是以历史研究为主,民俗文化与社会文化次之,这比较客观地展现了我国当前卫拉特历史文化研究的基本面貌。研讨会论文结集题为《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研究——第七届全国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集由乌·叶尔达、巴·巴图巴雅尔主编。

如新疆卫拉特蒙古研究学会名誉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丹碧在题为《构建和发展卫拉特学,开创卫拉特蒙古研究新局面》的会议学术总结中指出:“我们正在谱写卫拉特研究的历史,这句话,也是马大正先生提交本届研讨会的论文题目,正如马大正先生所言:对于卫拉特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是第一届至第六届与会者关注的热点。本届会议依然如故。这就说明,卫拉特研究以历史研究为发端,在今后的发展与深入过程中,还是以历史研究为重点,以带动其他学科研究,使卫拉特研究逐步走向专门学科——卫拉特学。”

2014年7月21日至22日,第八届全国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巩乃斯召开。来自北京、内蒙古、河北、辽宁、浙江、甘肃、新疆63位学者和媒体记者与会,本届会议主题是进一步深化研究卫拉特蒙古的历史和文化,收到用蒙古文、汉文撰写的48篇论文,展示了上届研讨会以来研究不断深化的成果。本次研讨会上专家们还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项目《卫拉特蒙古通史》的撰写发表了真知灼见。

【注释】

[1]马大正、蔡家艺:《卫拉特蒙古史入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2、155—199页。

[2]G.朝格图:《一至五次全国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概况》,载《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741—742页。

[3]第三、四届研讨会因缺少会议论文目录资料,只能暂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