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谚:预测农事季节的秘诀

农谚:预测农事季节的秘诀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农谚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例如,农民根据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来预测农事季节,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作物生产的每个阶段都有农谚。由于农谚的地域性、概括性,加上时过境迁,有时要完全正确理解一句农谚是不简单的。农谚的2/3是属于气象、时令方面的,因此,要正确理解农谚,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要注意农谚的省略手法。由于口语的限制,农谚常常需要简略,而且所简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主词。

农谚:预测农事季节的秘诀

1.农谚的起源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有记载。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呵呵”,见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起源更早,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有些农谚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

2.农谚对生产的指导作用

农谚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生产实践逐渐积累起来的,可以起到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农民根据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来预测农事季节,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指导作物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青蛙叫,落谷子”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是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劳作,不误农时。

在作物生产的每个阶段都有农谚。例如,水稻从播种起,选用良种有“种好稻好,娘好囡好”等;培育壮秧有“秧好半年稻”等;插秧技术有“会插不会插,看你两只脚”,“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施肥有“早稻泥下送,晚稻三遍壅”,“中间轻,两头重”等;田间管理有“处暑根头摸,一把烂泥一把谷”等。拿水稻来说,浙江就有500条左右农谚。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好像现在有了技术指导手册一样,可以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3.正确理解农谚

农谚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性和通俗性,似乎农谚的易晓易懂是不成问题的,事实并不尽然。由于农谚的地域性、概括性,加上时过境迁,有时要完全正确理解一句农谚是不简单的。

(1)注意天文气象、历法、节气方面的常识。农谚的2/3是属于气象、时令方面的,因此,要正确理解农谚,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包括常见的星宿,计算年月日时辰的天干地支,以及明白“九九”“三伏”“春社”“秋社”等的含义。例如,“参不落,只管种”,参是古代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这是以参星不落为标准,确定小麦播种期的农谚。“箕与风,毕与雨”“月丽于箕,风扬沙”等,箕和毕也都是二十八宿的名称。“分了社,满天熟,社了分,没得啃”,这是指春社和春分之前,或在春分之后与粮食有丰歉关系的。

(2)要注意农谚的省略手法。由于口语的限制,农谚常常需要简略,而且所简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主词。这在特定地区、特定条件下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对于收集、整理、注释者来说,数量一多,常常弄不清楚,或者张冠李戴。这就要我们要有较广泛的生物学和农业知识。

4.夏九九歌

冬至”数九过冬寒,有的地方也有“夏至”数九过酷暑的歌谣。例如,夏九九歌谣: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5.冬九九歌谣

“冷在九、热在伏”,数九虽冷,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冷也冷得不一样。

黄河中下游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古代的一种乐器,意指寒风吹得篱笆“噼噼”的响声);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晚上寒冷,像白鹤一样蜷缩着身体睡眠);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在吉林是“三九四九冻死狗”,在江苏则是“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满街游”,可见气温相差很大。

6.立春农谚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www.xing528.com)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7.立冬相关谚语

立冬打雷要返春(北方)。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

立秋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柿子,立冬吃软枣。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江南)。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