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忽必烈攻宋,制胜之法露锋芒

忽必烈攻宋,制胜之法露锋芒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消灭竞争对手阿里不哥、巩固政权后,忽必烈立刻改变主攻方向[21],将长江中游汉水流域的襄樊地区作为主攻的突破口,然后水陆协调,东进临安。与一直被动防御的宋朝相比,忽必烈的战略显得更为高明。然而忽必烈却明显低估了宋朝军民的抵抗意志,在围困五年后的1273年,襄阳、樊城依然在宋朝手中。最后忽必烈祭出杀手锏——来自西亚工匠之手的“回回炮”——一种远程重型抛石机。

忽必烈攻宋,制胜之法露锋芒

当消灭竞争对手阿里不哥、巩固政权后,忽必烈立刻改变主攻方向[21],将长江中游汉水流域的襄樊地区作为主攻的突破口,然后水陆协调,东进临安。为此忽必烈做两手准备,在陆上组织大军对襄阳、樊城进行严密的围困——在襄阳和樊城外围山地丘陵区域筑起连绵的堑壕与堡垒[22]。在水上,组织训练水师,“造船五千艘,得练卒七万” [23],以便与宋朝水师进行水面战斗,亦“在汉水的上下游和中央也造有堡台,并在河中打入乱桩,遍设铁链,使其完全被隔断。”[24]完成准备后,蒙古军就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不断消耗前来救援的宋军,来援的宋军不断被蒙古军消灭,被围困的襄樊宋军也无法突破严密的包围圈、实施反包围。而蒙古军却得到后方的充分补给,早在忽必烈登基之前,就于汴梁设置屯田经略司,“汴堤南北,沃壤闲旷,宜屯田以资军食。”[25]大量招徕流民屯田生产,并修筑通往前线的道路。与一直被动防御的宋朝相比,忽必烈的战略显得更为高明

然而忽必烈却明显低估了宋朝军民的抵抗意志,在围困五年后的1273年,襄阳、樊城依然在宋朝手中。最后忽必烈祭出杀手锏——来自西亚工匠之手的“回回炮”——一种远程重型抛石机。“回回炮”摧毁樊城的城墙,在激烈的巷战之后,樊城陷落。不久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决定宋朝命运的襄樊之战结束。从此大量元军[26]汉江流域的缺口源源不断向长江中下游进军,宋朝的天堑不再。(www.xing528.com)

与下定决心要灭亡宋朝而进行总体战[27]元朝不同。此时的宋朝在宋度宗和贾似道的治理下,已经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社会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社会矛盾尖锐,加之贾似道的土地改革损害官僚豪强的利益,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元军一路顺长江南下,在安徽芜湖丁家洲大败贾似道率领的大军,遂直扑江淮,顺利攻下建康、临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