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移民易川言,蜀韵纪事第二辑

明清移民易川言,蜀韵纪事第二辑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初的50年时间内,中央政府组织湖北江汉平原以及相邻地区大规模移民,迅速填补了宋元战乱和萧条在四川留下的巨大的人口空缺,在重庆和四川中东部的人口中第一次形成了“湖广话”方言社会。此后,在明代洪武移民的基础上,清初湖北地区移民又对四川进行了第二次填充,使得四川湖广移民成分得到补充。

明清移民易川言,蜀韵纪事第二辑

文/申焱 刘心

数次大移民,使得四川的方言不断地融合、包容、创新、创造,最终从古蜀方言、官话方言变化为今天的“四川方言”。那么近现代四川方言的形成和明清移民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得从重庆和四川中部地区方言“湖广话”的形成说起。

周及徐教授称:“湖广话的来源,我们研究,是元明清时期湖南、湖北两省移民进入四川,替换了原来四川本地方言的结果。”

明初的50年时间内,中央政府组织湖北江汉平原以及相邻地区大规模移民,迅速填补了宋元战乱和萧条在四川留下的巨大的人口空缺,在重庆和四川中东部的人口中第一次形成了“湖广话”方言社会。这在现代四川方言的形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湖广话”成为明代成渝地区方言的主流。

清代顺治至乾隆前期,来自鄂、湘、赣、闽、粤等南方五省的移民相继来到四川。绵延长达一个世纪的迁入,像一次缓慢而持久的输血,为四川留下了迁入地土著方言消化外来方言的时间。

另一方面,这次移民的来源地分布广阔。来自赣、闽、粤的客家方言,由于与北方方言的差别很大,与移入地原有的方言不能交流,隔阂的压力使之保持内部的紧密联系,形成方言社会。至今四川中东部在“湖广话”的汪洋包围之中,还顽强地保存着许多客家方言岛。而来自湖南的湘方言与北方方言的交流难度更大,许多移民后裔的方言至今已经模糊难辨,甚至同化于当地方言“湖广话”。

还有一部分,来自湖北的移民,仍然是清代四川移民的主要来源,“湖广麻城”是这时期移民常见的原籍。但今天的麻城话与四川方言的语音相似度却很小。这一证据不支持“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主要来源于“麻城孝感”地区的说法。(www.xing528.com)

据方言语音特征显示,如今成渝地区操“湖广话”的人群主要来自三峡东部地区和相邻的江汉平原地区,如恩施、宜昌等地。用现代方言语音特征来验证,宜昌话和恩施话是湖北方言中与重庆话相似度最大的,恩施和宜昌处于三峡东端及其通向江汉平原的喇叭口地区,是湖北通向四川的移民走廊的东头,这个地理位置,也显示它们与成渝话有很近的历史关系。

此后,在明代洪武移民的基础上,清初湖北地区移民又对四川进行了第二次填充,使得四川湖广移民成分得到补充。在有些地方则是重新填补,例如在明末张献忠之乱中遭受人口重创的成都府地区。清朝初期与洪武时期相距350多年,来源于湖北移民的方言又一次加强了“湖广话”,从而形成了四川东中部自明代以来、四川西部自清代以来,以“湖广话”为主要方言的分布特点。

所以“湖广话”一般指以成都、重庆两地的方言为代表的通行于成渝地区的方言,具有西南官话的共同特征,例如大部分地区不分鼻音、边音(如“南”“蓝”不分,但部分地区在细音字前要区分,也就是以i、ü为韵或韵头的那些字前,例如“牛”“流”,在成都话中是要区分的,但是重庆话中“牛”“流”仍是不区分的),声调调值相似等等。由于两地方言之间差别很小,所以“湖广话”覆盖了东起万州西到成都岷江以东的地区。

从地理上说,整个四川盆地,除去岷江西南以及沱江西南的部分,都是湖广话地区。从历史上看,重庆在湖广话的中心,成都则处在湖广话与川西南方言(南路话)的结合部,湖广话的西部边缘地区。在东部的重庆以及周围地区,早就是湖广话一统天下。而在成都附近地区,湖广话的发展则要晚一些。近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湖广话作为地域通用方言,正在同化周围的其他方言,拥有越来越大的使用范围。

本地人听起来,成都话和重庆话是有区别的,不要小看这个语音上细微的差别,它们是经过大约350年的时间形成的。或者,可以把重庆话叫作“明代湖广话”,把成都话叫作“清代湖广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