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君平:大隐大哲,蜀韵纪事第二辑

成都君平:大隐大哲,蜀韵纪事第二辑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田闻一成都有条君平街,因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哲人严君平而名。严君平后期寻遍了巴蜀大地的山山水水,最后选了一个好地归隐山林,在最后二十年间,开馆办学,精研学问。像是在成都平原上突然揭蹄扬鬃而来的一匹青葱神骏。严君平画像成都市郫都区平乐寺台地上依次耸立着正在修建的平乐寺、至今完好无损的君平墓地,以及已经彻底毁损的读书台。成都市郫都区君平塔平乐寺进门不收门票。

成都君平:大隐大哲,蜀韵纪事第二辑

文/田闻一

成都有条君平街,因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哲人严君平而名。严君平精通《老子》《易经》和八卦,相传他为人预卜吉凶祸福,如有神助。严君平后期寻遍了巴蜀大地的山山水水,最后选了一个好地归隐山林,在最后二十年间,开馆办学,精研学问。

严君平最后的归隐地就在距离成都和都江堰三十千米的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新胜镇横山——像是镶嵌在一幅太极图案的中心点上。

到了横山,四下眺望,不由暗暗称奇。在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上,这里竟然突地矗起一片总面积达六千余亩,高出平原二十到三十米的台地。像是在成都平原上突然揭蹄扬鬃而来的一匹青葱神骏。

严君平画像

成都市郫都区平乐

台地上依次耸立着正在修建的平乐寺、至今完好无损的君平墓地,以及已经彻底毁损的读书台。平乐寺始建于隋朝,当年可是川西平原上的一大名寺。川西地区的僧人外出云游,都得到这里领取度牒。

两条水面不算宽阔,但水质清澈,水量充沛的河流——徐堰河和柏木河多情地一前一后地绕横山而去。(www.xing528.com)

成都市郫都区君平塔

平乐寺进门不收门票。寺庙没有围墙,绿色的原野上烟村点点,烟雨朦胧,如诗如画。顺山势而下矗立于台地上的农舍,不是那种司空见惯、显示初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小洋房,而是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青砖大瓦房,粉墙黑瓦,掩映于茂林修竹中,十分安静。雀鸟在细雨中横斜。这一切,很像是名家笔下的一幅尽情展现川西风韵的水墨画

深入其中,严君平墓地很像成都武侯祠中的刘备墓地,不过规模小得多。坟前的墓碑是民国年间崇宁县县长立的。在长满蒿草和松柏的陵墓前,一些被雨水凝固了蜡泪的香烛和没有烧完的纸钱都在告诉人们,天气晴好之日,前来瞻仰的人一定不少。寺中僧人说,前来点烛烧纸的大都是本地农人。一代大儒、经学大师严君平,以他的文化魅力和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墓地之下的读书台是一片空寂,其实,这是四川教育史上的一个可资纪念之地。闻名全国的成都石室中学,和这里的读书台都是西汉年间的产物。今天,石室中学名声远播,越来越兴盛,而读书台却无人问津,几捧黄土和满目的荒凉,在秋风秋雨的扑打下,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平添些许惆怅。

《老子指归》,也是严君平晚年在这里写就的。这是所有研究老子著作中颇有分量的一部著作,对中国的道教禅宗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站在兀起于平原的横山上寻寻觅觅,突然间,宏大的法器声和着唱经声,香烛烧就的薰香味从雨丝中弥漫开来,飘然而至,最后泅入微带寒意的秋风中。烟雨苍茫中,横山台地似乎在朝什么地方神秘地潜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