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渠县汉阙: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

渠县汉阙: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1年,冯焕阙、沈府君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国务院合并渠县6处汉阙,以“渠县汉阙”为名,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县汉阙的科学、艺术与历史价值汉阙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渠县汉阙的影响渠县汉阙铭文,唐张怀颧谓其“作威投戟,腾气扬波。”如今,渠县汉阙已是渠县的标志性名片之一。对渠县汉阙的保护由来已久。

渠县汉阙: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

文/肖仁杰

渠县汉阙概况

渠县位于川东渠江流域中游。公元前314年,秦统一巴蜀后,置宕渠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置渠县。

汉阙之乡渠县

阙,《释名》:“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汉代盛行修阙,有城阙、宫阙、墓阙等等,现存实物以墓阙为多。渠县汉阙有6处7尊,占全国现存总数近1/4,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全国唯有,故渠县有“汉阙之乡”的美誉。

渠县汉阙包括冯焕阙、沈府君阙(双阙)、蒲家湾无铭阙等等,皆为墓阙。每处阙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或优雅,或雄浑,或厚重,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力学美学哲学于一体,具有极高的价值,是研究四川汉代建筑、文化经济民俗、民风以及川东历史沿革、民族文化、交通贸易等重要的史实资料。

1961年,冯焕阙、沈府君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国务院合并渠县6处汉阙,以“渠县汉阙”为名,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渠县汉阙的特殊性

渠县6处汉阙皆为墓阙,形制基本相同;阙体为子母阙,由阙基、阙身、阙楼、阙顶四部分组成;仿木侧脚式建筑结构,皆由砂石砌成。

冯焕阙位于土溪镇汉阙村,建于汉建光元年(121年),或其后一年。阙身正面阴刻汉隶20字,并刻有青龙玄武饕餮三幅图案。

赵家村东、西无铭阙均位于土溪镇汉阙村,其建造年代按形制和雕刻手法,可能是西晋时期所建。皆雕有朱雀、玄武、官人出行、天门等图案。

沈府君阙位于水口乡汉亭村,当为东汉安帝延光年间(122—125年)建造。左、右阙皆有铭文。雕有朱雀、饕餮、董永侍父、养由基射猿图等。右阙后立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所竖《沈府君神道碑亭记》石碑。

蒲家湾无铭阙位于水口乡团林村,距沈府君阙约200多米,建于东汉。阙身与渠县诸阙不同,系两石相接而成。浮雕朱雀、玉兔捣药、嘉禾等内容。

王家坪无铭阙位于青神乡平碾村,时代晚至西晋。建造风格与赵家村东、西无铭阙相近。阙身浮雕有戏虎、荆轲刺秦、负重者、执杖人等。

渠县汉阙数量与规模皆全国第一,分布相对集中,保存相对完整,乃全国仅见的汉阙群。历经2000余年,渠县汉阙不蚀不圮,尤显珍贵。

渠县汉阙的科学、艺术与历史价值

汉阙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极为广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开是一幅世俗画卷,合则是一部史书。(www.xing528.com)

墓阙即“神道”大门,既是为显示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仪而建,又是古代厚葬意识的产物,是我们研究汉代葬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葬制变化。冯焕阙、沈府君阙建于东汉中期,主人明确为当时的统治者;四处无铭阙建于东汉中晚期至西晋,其主人可能是当时一般官吏或富人。其中的阙主逾制现象,反映了东汉中晚期国家动荡、统治力度下降带来的葬制上的变化。

雕刻内容。一是炫耀阙主生前威势和仕宦生活的题材,如荆轲刺秦、董永侍父等。二是祈求阙主死后灵魂安息和升天的题材,如青龙、西王母骑鹿等。此外,其中裸体人物的刻画极为醒目,表现了他们不受礼教束缚的一面,极具生活气息。这些雕刻内容充分体现了汉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风貌,具有补史作用。

养由基射猿(沈府君左阙)

冯焕阙铭文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中国古建筑体系于此时大致形成。渠县汉阙台基与阙身巧妙契合,阙身呈侧脚式造型,斗拱类型丰富多彩,大屋顶结构舒展如翼,楼部轮廓曲直相间,整体结构雄浑劲健,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立柱、地袱、斗拱等建筑构件的原貌。

渠县汉阙既有中国古建筑各部件成型作品,亦有许多特例,为研究中国古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如,冯焕阙的局部装饰以几何纹与斗拱、人物参差配例,为汉阙中之孤例,特为建筑史学家所推崇。

渠县汉阙以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精湛的雕刻技术,刻画出大量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出行、戏虎等典型场景,及董永侍父、荆轲刺秦等故事。

同时,它们敏锐地抓住物象的势态和瞬间的高潮,从形似到力求神似,写实中有变形,变形中有写实,达到了建筑艺术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渠县汉阙每处阙在装饰艺术上都有其独到之处。譬如,冯焕阙铭文瘦劲清朗;沈府君阙铭文飘逸流畅,不为绳墨所拘,为汉隶中仅见。它们完整地体现着“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

渠县汉阙的影响

渠县汉阙铭文,唐张怀颧谓其“作威投戟,腾气扬波。”《金石录》《金石略》等宋人著作及尔后的金石书、方志大都著录。其拓片在清末“价值百金”,流传海内外。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王椿源任知县时,于沈府君右阙后立《沈府君神道碑亭记》,对沈府君阙作了考察和研究。

而在其之后,中国各地以及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观光团也都曾来此,或考察、或研究、或参观渠县汉阙。如今,渠县汉阙已是渠县的标志性名片之一。

对渠县汉阙的保护由来已久。清道光年间,光知县王椿源便为每处汉阙修建了保护性亭子。1949年之后,政府对于渠县汉阙的保护力度更是空前。2014年,“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建成,这是我国第一座以汉阙文化为主题的高科技博物馆。如今,在更为充分理解汉阙的基础上,保护与利用好渠县汉阙,传承汉代文化,已是一篇大文章。

渠县汉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