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0-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

2010-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来自亚洲的留学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6.32%,排名第一。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中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四项均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高。与2010年相比,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长27521名,同比增长10.38%。按留学生类别统计,学历生118837名,占来华生总人数的40.61%,同比增长10.62%,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长速度。2012年来华留学生统计。2013年非洲、欧洲和亚洲来华留学生数同比增长分别为23.31%、13.02

2010-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

此时的来华留学事业,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教育部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工作方针,保障来华留学规模稳步扩大,学生结构不断优化,生源国别日益多元的良好发展态势。

(1)2010年来华留学生统计。

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6万人,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中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均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高。

据统计,共有来自194个国家的265090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20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达22390名,同比增长22.72%。

来自亚洲的留学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6.32%,排名第一。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分列二至五位。来华留学生人数名列前十的国家是韩国、美国、日本、泰国、越南、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印度、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5000名的国家还有法国和蒙古。按留学生类别来看,学历生107432名,非学历生157658名,比例约为四六开。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落实《留学中国计划》,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环境,注重规范管理,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生人员数量达到50万,使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

(2)2011年来华留学生统计。

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11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中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中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四项均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高。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长27521名,同比增长10.38%。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增加了3297名,达25687名,同比增长14.73%;自费生增长24224名,达266924名,同比增长9.98%。来华留学生来源国家和地区数与去年持平,接收留学生单位增加了40所。

按洲别统计,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计187871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4.21%;欧洲为47271名,占16.15%;美洲为32333名,占11.05%;非洲为20744名,占7.09%;大洋洲为4392名,占1.50%。从增幅上看,来自非洲和美洲留学生人数增长显著,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6.46%和18.75%。

按国别统计,来华留学生人数名列前10位的国家是韩国62442人,美国23292人,日本17961人,泰国14145人,越南13549人,俄罗斯13340人,印度尼西亚10957人,印度9370人,巴基斯坦8516人和哈萨克斯坦8287人。此外,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5000名的国家还有法国(7592名)、蒙古(7112名)和德国(5451名)。

按留学生类别统计,学历生118837名,占来华生总人数的40.61%,同比增长10.62%,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长速度。其中专科生和本科生88461人,占学历生总数74.44%;硕士研究生23453人,占19.74%;博士研究生6923人,占5.83%。非学历生173774名,占来华总人数的59.39%。

(3)2012年来华留学生统计。

总体情况:2012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以上数据均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比2011年增加了35719人,增长比例为12.21%,见表1-15。

表1-15

按国别排序前15名:韩国63488人,美国24583人,日本21126人,泰国16675人,俄罗斯14971人,印度尼西亚13144人,越南13038人,印度10237人,巴基斯坦9630人,哈萨克斯坦9565人,法国8386人,蒙古8210人,德国6271人,马来西亚6045人,新加坡4250人。

俄罗斯超过越南居第五位,印度尼西亚超过越南居第六位,马来西亚超过新加坡居第十四位,其他国家人数排序与2011年相同。

按省市排序前10名:北京77706人,上海50557人,广东20940人,天津19076人,浙江17461人,江苏17425人,辽宁16694人,山东13770人,湖北11535人,福建9541人。

按学生类别统计: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133509人,占来华生总人数的40.66%,人数比2011年增加了14672人,同比增加了12.35%。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36060人,比2011年增加了18.71%,其中,硕士研究生27757人,博士研究生8303人。非学历留学生194821人。

按经费办法统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28768人,占来华生总数的8.76%;自费生299562人,占来华生总数的91.24%。

(4)2013年来华留学生统计。

2013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6499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46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教学机构中学习。

来华留学生总数、中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数等三项均创新高。2013年来华留学生总数增加28169人,同比增长8.58%;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增加56个;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数增加4554人,同比增长15.83%。

生源大国位次格局基本稳定。2013年排名前10位的生源国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其中,泰国超过日本列第3位,哈萨克斯坦超过巴基斯坦列第9位,英国超过新加坡居第15位,其他排序与2012年相同。

非洲、欧洲、亚洲来华留学生数增长显著。2013年非洲、欧洲和亚洲来华留学生数同比增长分别为23.31%、13.02%和8.09%。

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数继续稳步增长。2013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数33322人,占来华生总数9.35%,较2012年同比增长15.83%,保持了稳步上升的趋势。

学历生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高于来华生总数增长速度的态势。2013年接收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147890人,同比增长10.77%,保持了2008年以来高于来华生总人数增长速度的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政府奖学金对扩大留学生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北京、上海等地留学生总数继续稳步增长,2013年接收留学生排名前10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山东、湖北、福建,且人数均超过1万人,此外,还有黑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受留学生人数超过1万人。

(5)2014年来华留学生统计。

据统计,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3年增加20555人,增长比例为5.77%(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www.xing528.com)

按洲别统计,见表1-16:

表1-16

按国别排序前15名:韩国62923人,美国24203人,泰国21296人,俄罗斯17202人,日本15057人,印度尼西亚13689人,印度13578人,巴基斯坦13360人,哈萨克斯坦11764人,法国10729人,越南10658人,德国8193人,蒙古7920人,马来西亚6645人,英国5920人。

按省市排序前10名:北京74342人,上海55911人,天津25720人,江苏23209人,浙江22190人,广东21298人,辽宁21010人,山东17896人,湖北15839人,黑龙江12056人。人数超过10000人的省(区)还有福建10758人。

按学生类别统计:接收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164394人,占来华生总数的43.60%,比2013年增加16504人,同比增加11.16%;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47990人,比2013年增加18.20%,其中,硕士研究生35876人,博士研究生12114人。2014年,非学历留学生212660人。

按经费办法统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36943人,占来华生总数的9.80%;自费生340111人,占来华生总数的90.20%。

(6)2015年来华留学生统计。

按洲别统计,见表1-17:

表1-17

按国别排序前15名:韩国66672人,美国21975人,泰国19976人,印度16694人,俄罗斯16197人,巴基斯坦15654人,日本14085人,哈萨克斯坦13198人,印度尼西亚12694人,法国10436人,越南10031人,德国7536人,蒙古7428人,老挝6918人,马来西亚6650人。

按省市排序前10名:北京73779人,上海55218人,浙江25658人,江苏25489人,天津24511人,广东23015人,辽宁22784人,山东17903人,湖北17670人,黑龙江12085人。人数超过10000人的省(区)还有云南12078人,福建10490人,广西10287人。

按学生类别统计:接收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184799人,占来华生总数的46.47%,比2014年增加20405人,同比增加12.41%;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53572人,比2014年增加11.63%,其中,硕士研究生39205人,博士研究生14367人。2015年,非学历留学生212836人。

按经费办法统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40600人,占来华生总数的10.21%;自费生357035人,占来华生总数的89.79%。

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其中,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分别为240154、66746、49792、34934、6009名。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吸引来华留学生人数省份前三位。

来华留学生在读人数规模稳步增长,生源结构不断优化。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比2014年的377054人增加20581人,增幅为5.46%。接收留学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比2014年的775个增加36个。

在华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184799人,比2014年的164394人增加20405人,同比增长12.41%,继续保持2008年以来高于来华生总人数增速的态势。

学历生人数占在华生总数的比例为46.47%,其中研究生占在华生总数的比例为13.47%,两项比例均较2014年有所上升,学历结构不断优化。

留学生生源国覆盖范围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力点。2015年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与2014年的203个相比基本持平。前10位生源国格局稳中有变,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和法国。前10大生源国中,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4国生源数均有所增长,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同比增长均超过10%。来自亚洲和非洲的生源较上一年分别有6.5%和19.47%的增幅。

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持续扩大,助力来华留学。统计显示,来自182个国家的40600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华学习,占来华生总数的10.21%,比2014年的36943人增加3657人,增幅为9.9%。奖学金生层次相比去年继续提高,学历生比例为89.38%,比2014年增加1.38%;研究生比例为68.01%,比2014年增加5.01%。中国政府奖学金对来华留学的引领作用持续显现,青海、宁夏、贵州、云南、江西、四川和广西等中西部地区和边境省区的留学生在读人数规模显著扩大,奖学金对周边国家生源的拉动作用明显。

(7)2016年来华留学生统计。

据统计,2016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长比例为11.35%(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按洲别统计,见表1-18:

表1-18

按国别排序前15名:韩国70540人,美国23838人,泰国23044人,巴基斯坦18626人,印度18717人,俄罗斯17971人,印度尼西亚14714人,哈萨克斯坦13996人,日本13595人,越南10639人,法国10414人,老挝9907人,蒙古8508人,德国8145人,马来西亚6880人。

按省市排序前10名:北京市77234人,上海市59887人,江苏省32228人,浙江省30108人,天津市26564人,辽宁省25273人,广东省24605人,山东省19829人,湖北省19263人,云南省14925人。人数超过10000人的省(区)还有黑龙江省1431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12189人,福建省12180人,四川省10796人。

按学生类别统计: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209966人,占来华生总数的47.42%,比2015年增加25167人,同比增加13.62%;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63867人,比2015年增加19.22%,其中,硕士研究生45816人,博士研究生18051人。2016年,非学历留学生232807人。

按经费办法统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49022人,占来华生总数的11.07%;自费生393751人,占来华生总数的88.93%。(注:2011—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据来自教育部网站)

此时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有如下一些特点: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及接收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不断创历史新高;来华攻读研究生成为留学教育中的重要一支,尤其是攻读博士研究生人数空前高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