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嘉礽与王明九:北碑艺术的深厚传承

孙嘉礽与王明九:北碑艺术的深厚传承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后,孙嘉礽深厚的北碑造诣,特别是字里行间昭示出的浩然正气,无不蕴涵在父亲王明九的北碑作品中,同时孙氏父子的人品学识对父亲的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他苦心著就的书法专著《章草汇编》、《草书汇编》、《章草书学千字歌及注释》、《楷书结构规律》、《王明九书法选》、《唐诗百首·书法百种》、《王明九书古诗文百篇》等,无不是为继承发扬祖国书法艺术作出的贡献。

孙嘉礽与王明九:北碑艺术的深厚传承

1911 年冬,一个旭日初升的黎明,在原直隶天津东乡范庄村,一个幼小的生命诞生了,他就是日后享誉书坛数十年的书法家王明九先生,我的祖父王秉礼公参加过辛亥革命,乃京津一代名医,与施今墨、张锡纯等相善。因时局动荡,不满北洋军阀的种种倒行逆施,愤而辞去北京官职,回到天津家乡。返乡后,他一面悬壶济世,一面把精力放在对我父亲的培养教育上。

当年的范庄村是水陆通衢的大村,文化氛围浓厚,曾出过一文一武一商三位名人,商是民族实业家、天津八大家之一的范竹斋;武是武术家范长卫,威震直隶河北;文是儒将孙嘉礽,其父孙庆铸乃教育家,与严范孙同年考中秀才,两人私交甚笃,是父亲少年时代的老师。孙嘉礽书法造诣深厚,特别是他的北碑,熔秦铸汉,被王国维国学大家誉为“集北碑之大成者”。

孙嘉礽少年即有大志,青年时代从军,与傅作义将军结为金兰兄弟。1938 年在彪炳青史的台儿庄战役中,率所部官兵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为国捐躯,血洒台儿庄战场。当年孙嘉礽父母在世时,每年三大节他必回范庄探亲,拜罢族中长辈,他即关起门来挥毫作书。我父亲是孙嘉礽的表弟,自幼喜好书法,每当孙回家,都要跑去找他写字,并学着孙的样子如锥划沙般地习练。孙见这位小表弟长得眉清目秀,聪明好学,心中十分喜爱。后得知我父亲开笔学书有年,颜、柳、欧、褚体写得中规中矩,而且经常向孙讨教书法的真谛。孙看到他对书法知识的渴望,遂将自己摸索多年总结出来的北碑笔法要领悉心传授给父亲。日后,孙嘉礽深厚的北碑造诣,特别是字里行间昭示出的浩然正气,无不蕴涵在父亲王明九的北碑作品中,同时孙氏父子的人品学识对父亲的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

作者(右)与父亲王明九(www.xing528.com)

我父亲5 岁入私塾即开笔学习书法。初习楷书,从颜真卿《麻姑仙坛碑》、柳公权《玄秘塔》入手,日课大字五百。继之,改学欧阳询《醴泉铭》、褚遂良《倪宽赞》等,三年时光已得欧褚神韵。15岁时读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又受表兄孙嘉礽影响,遂研习北朝碑。为博采方笔、圆笔之长,碑学帖学之妙,兼学篆隶以证运笔之理,我父亲曾付出20年的心血。父亲18岁时告别家乡,游历了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石窟造像、碑林古迹。后客居上海,师从前清太史、书法大家程学川老人。程学川,浙江海宁人,光绪甲辰年翰林,其南帖深得二王精髓。居沪十余年,父亲追随太老师程老左右,系统研习了经史子集、碑帖版本学、鉴赏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其综合艺术修养得到全面提高。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坛墨苑精英荟萃,雅士云集,父亲得与冯超然、吴湖帆邓散木、金梦石和金少石父子等多有交往,一起或结社或雅集,切磋艺事,相互启迪,使书法创作融入了江左遗风。

书学是寂寞之学。在漫长的岁月中,父亲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他经目历代碑帖数千种,选临过其中三百多种精品。从殷商甲骨、两周金文、两汉分隶到历朝历代的书法流派中,广收博采,融会贯通,再施我之法,逐步形成其精、深、华、妙的艺术风格。综观父亲的作品,写南帖如行云流水;写北碑如泰山之安;写隶书优智巧于毫芒;写草书变起伏于峰峦。父亲的老友、百岁书法家孙墨佛曾赞誉:“明九先生的书法是素精各种字体,纤波浓点抑左扬右。内含刚柔,外呈筋骨,笔画方正,点画匀圆,有锋熠其精神,无锋含其气韵,为当代之大手笔。”父亲以毕生精力,在上下五千年的碑山帖海中苦苦求索,又把求索的结晶凝聚为大量作品留给后人。他苦心著就的书法专著《章草汇编》、《草书汇编》、《章草书学千字歌及注释》、《楷书结构规律》、《王明九书法选》、《唐诗百首·书法百种》、《王明九书古诗文百篇》等,无不是为继承发扬祖国书法艺术作出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