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与宗教祭祀及巴渝舞有关

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与宗教祭祀及巴渝舞有关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这一现实使得摆手舞的起源难以考证,各种说法莫衷一是:第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以此认为摆手舞是土家人祭祀祖先的一种舞蹈。《后汉书》也称摆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第三种说法,摆手舞起源于战争。据了解,土家族人民的这次迁徙约是五代前后的事,这表明出现较完整的摆手舞的时间已有千余年了。

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与宗教祭祀及巴渝舞有关

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这一现实使得摆手舞的起源难以考证,各种说法莫衷一是:

第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土家人尊敬祖先、热爱自己的领袖人物,为不忘祖先的功绩,便创造了纪念他们的摆手舞,《蛮书校注》卷十载:“巴氏祭祖,击鼓而祭。”以此认为摆手舞是土家人祭祀祖先的一种舞蹈

第二种说法,摆手舞由白虎舞、巴渝舞演变发展而来。《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仰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有专家考证,周武王伐纣的歌舞即巴渝舞,而白虎舞乃是巴渝舞的前身,摆手舞“甩同边手”的特点是出于对“龙行虎步”的模拟,其基本动作就是表现白虎的。《后汉书》也称摆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又有人依据杜佑《通典》所载巴渝舞曲中的“矛渝”、“弩渝”,与摆手舞中的“披甲”、“列队”、“拉弓射箭”等军事舞蹈如出一辙,从而推断摆手舞与巴渝舞同源异支,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

第三种说法,摆手舞起源于战争。这在民间有多种传说,较为流行的是说彭公爵主率部征战,为振奋军威,激励士气,遂令部下以歌舞诱惑敌人,或以摆手唱歌驱赶思乡之情。战斗凯旋后,这种摆手舞就流传到了民间。湖南省龙山县农车地区一带流传的传说则称: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江浙,朝廷无力对抗,遂调集土家士兵与其他少数民族士兵一道前去平倭,土家儿女英勇杀敌,立下“东南战功第一”。平倭大胜后,朝廷赐赏。土家人民欢欣鼓舞,决定从正月初九开始,在永顺老司城大庆三天。从前线凯旋的将士们边唱边做骑马、射箭、拼棍、砍杀等军事表演动作;后方的姑娘、小伙子则边唱边跳一些烧灰、挖土、撒小米、种苞谷、插稻禾、中耕、支前等动作,从此形成了大摆手的节日活动。

第四种说法,由于土家人生性喜爱唱歌跳舞,摆手舞纯粹是土家人自我娱乐的一种艺术活动。

第五种说法,古代土家先民为了征服自然,抵抗外族入侵,便用一种“摆手”来健身壮骨,逐渐演变成后来的摆手舞。

实际上,摆手舞大量模仿土家族先民的劳作、战斗等场景,从其内容和特征上看,它应起源于劳动和社会实践,这也是古今中外的艺术共同遵从的规律。因此,许多人认为,摆手舞是在土家族最古朴原始的民族舞蹈“毛古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吸取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尤其包容了与土家人聚居地紧邻的楚文化中“巫”之娱神娱人的形式,既坚持了土家民族文化的艺术个性,又兼容外来文化的合理部分,成为独具民族个性的舞蹈,史诗般地再现了土家族神秘而又久远的发展历程。(www.xing528.com)

摆手舞历史悠久、深受土家人民喜爱是不争的事实,在湖南省永顺县城郊石壁上刻有一首古诗:“千秋铜柱壮边陲,旧姓流传十八司,相约新年同摆手,看风先到土王祠。”另外,过去梯玛念诵的叙述土家族史诗《迁徙记》中也有多处提到摆手舞,如“摆手的人们啊,咱们的萝卜无论是大的还是细的,都放到背篓里,摆手用的东西,全部放到背篓里。”据了解,土家族人民的这次迁徙约是五代前后的事,这表明出现较完整的摆手舞的时间已有千余年了。

与湖南省湘西地区的记载相呼应,湖北省土家族聚居区也有类似的文献资料,据清同治版《来凤县志》转《湖广通志》记载:“五代时,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普舍者,华言风流也。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百种花,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这段文字生动地记叙了一千多年前,散毛司的先祖围着普舍树跳摆手舞的情景。

到了明清时期,摆手舞在土家族聚居地区已经非常盛行,在清朝的《永顺府志》中,对当时的摆手舞活动曾有如此记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夜间鸣锣击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此俗犹存。”每逢摆手时节,人们披着绚丽的被锦(被面),擎着数百幅乃至上千幅绣有龙凤、绘着鸟兽的彩旗,同时木鼓声、锣钹声、上百枝鸟枪声、人们的欢笑声汇成一派节日的喧闹声,震荡山谷。成千上万人聚在“八部庙”前的“摆手堂”,围成圆圈,男女相携,蹁跹进退,迈开粗壮健美的步伐,摆动着双手,可以一连跳上几昼夜。清代土家族著名诗人彭施铎曾在一首《竹枝词》中对跳摆手舞场面进行过艺术化的追忆:“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清代另一位土家诗人向晓甫在《摆手堂》一诗中则写道: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也嗬。

清政府对土家族地区实施改土归流后,曾经采取强制措施,禁跳土家族人民摆手舞,并强令土家族停止宗教祭祀活动,使摆手舞经历了一场重大的挫伤和衰落。新中国成立以后,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先生走访了武陵山区、酉水河流域的多个县区,最终使土家族作为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被确认下来,衰落多年的土家文化在此时开始复苏,摆手舞作为土家文化的杰出代表,也在文化发掘中得到了很大发展,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图4-3 湘西摆手舞(卢瑞生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