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标意象:展示个性、结构与深意

地标意象:展示个性、结构与深意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奇提出:“环境意象经分析归纳,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意蕴”[1]。无独有偶,Molly E.Sorrows等提出将地标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4],这一理论与林奇“个性、结构、意蕴”的理论形成了很好的共鸣。综上,理论上的推断显示,地标建筑的空间分布必然与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关联性。因此,本书将以地标建筑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为核心问题,通过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地标意象:展示个性、结构与深意

林奇提出:“环境意象经分析归纳,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意蕴”[1]。这一表述可以解释为什么某建筑会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成为地标。个性,“即其与周边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2],对于地标建筑而言,造型或体量上的特点可以形成个性,使其易于识别;意蕴则是指某种情感上的关联。对于地标建筑而言,某些意义特殊的建筑,如历史建筑、纪念性建筑也可能因为特殊的情感意蕴而成为地标。以上两点都主要与建筑物自身相关,而结构是指“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3],因此突破个体的范畴而与城市空间以及城市中的人相联系。

无独有偶,Molly E.Sorrows等提出将地标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4],这一理论与林奇“个性、结构、意蕴”的理论形成了很好的共鸣。这三种类型是:①视觉地标。指主要由视觉特征而形成的地标。比如“与周边环境的对比、所处的空间位置或者视觉上的特征使它们看起来十分难忘”[5]。②认知地标。“通常具有不同寻常或重要内容或原型的特征⋯⋯它们可能在文化或历史意义上十分重要”[6],这里的“认知”内涵与林奇所说的“意蕴”接近。③结构地标。结构地标的“重要性来自于在空间结构中的地位或地点。这类地标可能具有很好的可达性或者在环境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7]。这一理论还强调三种类型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环境中最强的地标在视觉、认知和结构意义上必然都是地标”[8]

以上理论指出了地标之所以成为地标的三种基本因素,在我国目前关于地标建筑的探讨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视觉上的个性和文化上的意蕴,而主要与空间位置相关的“结构”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结构的本意是“物质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9],结合上述理论,作者认为,这里的“结构”是指某空间地点在城市空间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影响了地标意象的形成,这种“地位”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与认知活动相关,体现“地标建筑”作为“地标”的内涵。根据城市意象理论,地标与城市认知行为相联系,当人们在一定城市区域内活动时,无法脱离城市中的不同地点及其相互关系。“标志物并不一定体量巨大⋯⋯但它的位置必定非常关键。⋯⋯节点或者抉择点,都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路途抉择点处的一栋普通建筑,人们可以记得很清楚;而沿着道路一晃而过的建筑即使出众,也可能模糊不清”[10]。“如果标志物的位置恰当,它能确定并加强一个核心的地位;而如果它的布局发生偏离,容易造成误解”[11]⋯⋯在林奇的描述中,“节点”“抉择点”“核心”等都反映了地点在空间中的“地位”,是一种结构上的特征,表明地标分布的地点与其空间结构特征有关。但是,他也同时表示,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情况是有所差别的。对于那些影响范围很大的“远处的标志物”而言,人们很少知道它们确切的位置,只能指示大致的方向,林奇称之为“一种特别的浮动特性”[12]。即便如此,对于这些影响层级高的地标而言,居于良好的空间位置,也能够强化地标的意义,帮助空间定位与认知。此处的良好空间位置也是一种对空间结构属性的描述。而Molly等人的理论直接提及空间结构是形成地标的重要因素,一个建筑完全可能因为其良好的可达性和重要的空间位置而成为地标。

第二,与建筑功能相关,体现“地标建筑”作为“建筑”的内涵。虽然,前文提到较小尺度的建筑也可以成为地标,但是,大尺度、大体量的建筑由于其外形上的突出特征无疑更容易成为地标。在现实中,这些大型建筑也是地标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作为地标的意义外,这些大型的地标建筑还具有重要的服务功能,如大型商业建筑、公共服务建筑等,它们往往规模大、档次高,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功能服务的核心,占据一个城市结构中的重要地点才能有效其实现服务功能。在市场经济中,一个由私人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更是会尽量选择重要的城市地段,以保证开发有足够的商业获利前景。

综上,理论上的推断显示,地标建筑的空间分布必然与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关联性。但是,在缺乏经验性研究进行佐证的情况下,对于这种关联性究竟如何,仍然不能妄下断语。因此,本书将以地标建筑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为核心问题,通过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上述关于结构的两层含义也表明这里所说的结构不是抽象的概念,基于要素间的不同联系,同一个城市具有多层的结构属性。上面提到的空间认知活动和功能联系活动两个不同的视角之下,空间结构也不尽相同。

[1]~③[美]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6

[2]~③[美]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6

[3]~③[美]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6(www.xing528.com)

[4]~⑧ Molly E Sorrows,Stephen C Hirtle. The nature of landmarks for real and electronic space/ / :Spatial information theory: co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foundation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J] .Lecture Note in Computer Science. V166 1 , 1999 : 37- 50

[5]~⑧ Molly E Sorrows,Stephen C Hirtle. The nature of landmarks for real and electronic space/ / :Spatial information theory: co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foundation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J] .Lecture Note in Computer Science. V166 1 , 1999 : 37- 50

[6]~⑧ Molly E Sorrows,Stephen C Hirtle. The nature of landmarks for real and electronic space/ / :Spatial information theory: co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foundation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J] .Lecture Note in Computer Science. V166 1 , 1999 : 37- 50

[7]~⑧ Molly E Sorrows,Stephen C Hirtle. The nature of landmarks for real and electronic space/ / :Spatial information theory: co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foundation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J] .Lecture Note in Computer Science. V166 1 , 1999 : 37- 50

[8]~⑧ Molly E Sorrows,Stephen C Hirtle. The nature of landmarks for real and electronic space/ / :Spatial information theory: co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foundation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J] .Lecture Note in Computer Science. V166 1 , 1999 : 37- 50

[9]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316

[10][美]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77

[11][美]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64

[12][美]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