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访母亲河,记忆中的两大码头

探访母亲河,记忆中的两大码头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以撑船为生的人,对码头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以前城外大大小小的码头很多,如大王庙码头、鸡蛋馆码头、山前庙码头……”杨路祥介绍道,在他记忆深处有两处大码头,一处是解放前最热闹的肖公庙码头,一处是解放后最热闹的杨打渔码头。杨路祥那时很小,常跟着父母撑船到这个码头运输货物。杨打渔码头旧址在市区河滨路。面对着冷冷清清的河面,杨路祥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往日的故事,往日繁华的码头似乎又浮现在眼前……

探访母亲河,记忆中的两大码头

抚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抚州人。20世纪80年代以前,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船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曾经热闹非凡的码头,承载着太多的城市历史人文记忆。尤其是以撑船为生的人,对码头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

“以前城外大大小小的码头很多,如大王庙码头、鸡蛋馆码头、山前庙码头……”杨路祥介绍道,在他记忆深处有两处大码头,一处是解放前最热闹的肖公庙码头,一处是解放后最热闹的杨打渔码头。

肖公庙码头旧址还在城外的直街,1992年政府修建防洪墙时在这里留了一个出入口,出入口处有两根水泥柱,每逢汛期,在这里堵上沙包,河水不会上岸。码头的麻石石阶还保留着,便于人们去河边洗衣、钓鱼

“以前也是用这样的麻石做的台阶,但比现在宽,码头的长度至少是现在的3倍。”杨路祥那时很小,常跟着父母撑船到这个码头运输货物。住在附近80多岁的周老翁则记得更清楚些。他称,当时的码头入口处有个圆门,上面是楼房,里面有茶楼、有休息房,供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在这里喝茶、休息,场面热闹非凡。“到20世纪60年代,这个码头就渐渐冷了下来。”杨路祥称。(www.xing528.com)

杨打渔码头旧址在市区河滨路。河滨路于2007年被列入“一河两岸”改造工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杨打渔码头是解放后最热闹的码头,杨路祥常运输粮食到这个码头。“原来的码头比现在要大5倍左右,台阶不是现在的水泥台阶,是用麻石铺的。”杨路祥称,因为附近有个粮食加工厂,所以这个码头以运输粮食为主,直到20世纪80年代,运输工具渐渐多了,水路运输就渐渐少了,码头才逐渐冷清。

面对着冷冷清清的河面,杨路祥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往日的故事,往日繁华的码头似乎又浮现在眼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