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口:母亲河探访-探访母亲河

水口:母亲河探访-探访母亲河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上,南城水口村是连通资溪县与金溪县的一个重要码头,是一座商业繁华的港口小村,曾是县政府驻地,自古有“小香港”的美誉。水流相对平缓,便于船只停泊,因此,这里便成了当年的码头,当地人把这称为水口“小港”。许多商人看中了这块做生意的风水宝地,纷纷迁移并定居于此,一时间水口村被誉为南城的“小香港”。中共金南特区成立后,区委机关便设在水口村,这与当时水口便利的水运条件有关。

水口:母亲河探访-探访母亲河

历史上,南城水口村是连通资溪县与金溪县的一个重要码头,是一座商业繁华的港口小村,曾是县政府驻地,自古有“小香港”的美誉。南城的大米、麻姑酒、油、食盐茶叶……走出去都得经过这里,家住沙洲镇水口村55岁的李金仔,回忆起水口村的历史感慨不已、娓娓道来。

水口是个因水而兴、依山而建的码头小村。清末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兴盛,大量商货从上游经水口发往浒湾、抚州、南昌等地。每天往来水口停泊的竹排不计其数,从河边一直排到河中。

从资溪芦河下来的水,经过水口,在离村约一公里处与另外一条小支流汇合,两条河流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河湾。水流相对平缓,便于船只停泊,因此,这里便成了当年的码头,当地人把这称为水口“小港”。小港,在当地就是小河的意思。

如今,当年的码头早已不见踪影,留下的是几台大型挖掘机在河面作业。据说由于河床抬高,一发洪水,水口村便饱受水患之苦。为此,政府部门投资3000万元在这里搞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口村经济发展进程加快,码头旁每天有数十辆农用车在此停留,等候从资溪顺河而下的货物。每天下午三四点,码头上人山人海,有贩卖竹木的商人,有做苦力的工人,还有搭乘竹排的客人……

曾经,码头边还有一个4000平方米交易市场。饭店旅社、茶楼、戏院应有尽有,还有人在这里开赌场,水口成了南城最为繁华的村庄之一。许多商人看中了这块做生意的风水宝地,纷纷迁移并定居于此,一时间水口村被誉为南城的“小香港”。

那时候,没有人愿意外出谋生,村里四五百人从事水运行业。竹排在这里卸货后,用农用车运送至资溪,再装载货物顺流而下。(www.xing528.com)

李金仔就是第一批加入水上运输大军的当地人。20世纪70年代末,他还是个壮实的小伙,为了赚钱贴补家用,经常在码头边做苦力,搬运竹木。后来,他撑着竹排到资溪大山里,与当地人协商好后,动手砍伐竹子,并用竹排运送下来,再倒卖出去,每天可纯赚二三十元。

当时,水口人有一个说法:“摆个‘篾圈’在街上就能讨到生活。”由于大量商品在水口交易,小村庄变得寸土寸金。当地人用一个竹篾圈给客商占一个交易位置,仅靠收取摊租就够生活了。以竹木交易为例,当地人给外地客商提供了一个交易场所,以劣等竹木作为租金,一天下来也有好几根,足见当时水口商品交易是何等热闹。

据史料记载,1933年,赣东北苏区领导人邵式平率领红军再次攻占资溪,随后派人来到南城与金溪的边境地区开辟根据地。不久,中共金南区委成立,隶属中共资溪县委领导。当年2月,邵式平到南城、金溪、资溪三县边境地区视察工作,提出在金(溪)、南(城)、资(溪)三县边境地区建立金南特区。中共金南特区成立后,区委机关便设在水口村,这与当时水口便利的水运条件有关。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千年舟楫往来,赋予了水口小村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随着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水口的商埠地位已然失去,但仍然给人们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钟长林 袁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