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访母亲河:会仙峰的仙境之旅

探访母亲河:会仙峰的仙境之旅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人们把狮子山改叫“会仙峰”,寺庙则称为“会仙峰寺”。晚年时,他登上会仙峰惜别时,写道:“言归下山径,回首隔仙銮。”会仙峰是岩泉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主峰,为核心保护区,是珍稀动植物的乐土。科考人员在会仙峰上发现多种珍贵的动植物,如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古老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香果树等。

探访母亲河:会仙峰的仙境之旅

离黎滩河源头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拔起危峰接天门,势临武夷俯闽赣”的山峰,名叫“会仙峰”,它虽没有华山的奇险,也不及泰山的雄伟,却独具一股豪迈磅礴的气势。山顶绝崖边上,有一座铁瓦盖顶的千年古寺。

为什么称此山为会仙峰呢?这要从一个传说、两大奇观、三位名人说起。

一个美丽的名字,自有它美丽的由来。据守庙的俞关文老人介绍,相传宋朝年间,有一张姓恶霸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一天他和3名家奴在路上持刀抢劫邱、王、郭3个屠夫的钱财。屠夫们奋起反抗,在搏斗中用杀猪尖刀将恶霸杀死。为了避难,他们一路逃上了狮子山,官兵在山下四处搜捕。几天后,屠夫们饿昏在山顶上。正当他们奄奄一息之时,突然天降祥云,一位仙人骑狮而来,将三人救起。仙人托梦给山下的四乡百姓,说山上有仙人降临,只要百姓驱恶护善,则求雨得雨,求子得子。当时正当大旱,于是百姓纷纷带着供品上山求雨,之后果然下了一场大雨。凡驱恶护善者,有求必应。后来,百姓们齐心协力赶走了官兵,又在山顶绝崖边上建起了一座铁瓦盖顶的寺庙。于是,人们把狮子山改叫“会仙峰”,寺庙则称为“会仙峰寺”。

整个庙宇如同嵌在山中,浑然一体。寺庙中有厨房、卧室、还有放了菩萨的佛堂。庙中清幽洁净,实乃仙之境,神之所。

两大奇观。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一,仙人便会降临此峰,帮人间除恶救善,所以每年此日,都会有闽赣边界几县数千群众来此游览、朝拜,非常热闹。相传能看到“仙峰擎日,佛光映月”之景。

会仙峰看日出,乃人生乐事。当晨曦初露,峰顶峰间,巨壑深谷,烟雾弥漫,广袤大地,白雾茫茫。当旭日从云海中冉冉升起,浩浩长空,金凤飞舞,巍巍群山,光芒四射。这些,可与庐山含鄱口看日出相媲美。站在峰顶,黎川城廓清晰可见;南丰、泰宁、建宁县之境历历在目;烟波浩渺的洪门水库、龙头寨水库像巨大的镜子在大地上闪闪发光;银带似的黎滩河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曲折流淌。

千百年来,风和雨不知在这里编织过多少美妙的乐章,留下过多少销魂的诗篇。(www.xing528.com)

明代文学家黄仪曾游此山,赞美道:“孤峰跨群岭,危岩挂飞泉。磴道悬古藤,幽洞吞绝汉。顶摩三曜斜,气嘘九云乱,钟磬下高风,杳杳空中散。”

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明崇祯九年十一月在会仙峰上下来回考察四次,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对会仙峰写下“自过脊至会仙,望之甚近,而连逾四峰皆峭削,其下乱壑纵横,汇水成潭,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会仙绝顶,则东界大山俱出其下,为大山寥绝处。”此后,历朝公卿大夫和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游览,留下许多诗句佳作。

此外,明朝著名理学家邓元锡对会仙峰也有题咏。晚年时,他登上会仙峰惜别时,写道:“言归下山径,回首隔仙銮。”他十分希望以后能重游“白日天门近,清霄月殿寒”的会仙峰。

会仙峰是岩泉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主峰,为核心保护区,是珍稀动植物的乐土。科考人员在会仙峰上发现多种珍贵的动植物,如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古老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香果树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会仙峰,可谓高矣,而且峰以仙为名,风景优美,山势雄伟,有许多神话传说,还有名士的题咏。在黎川,会仙峰算得上是这座小城的盛景,尽管还未开发成旅游区,但也时常会有游客慕名而至。

(刘勤耕 鲁智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