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母亲河之恢弘胜景-探访母亲河

母亲河之恢弘胜景-探访母亲河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部队复员后,他便来到洪门水库当船工。洪门水库面积40余平方公里,地形错综复杂,有形态各异的大小岛屿1056个,有“赣东千岛湖”之称。水库中段有一座丹霞山,山腰深藏一个岩洞,洞中有一座庙,相传古时有仙人醉酒于此,故得名醉仙岩,因此洪门水库又被称为醉仙湖。洪门水库就是这样,撩拨出人们无限的想象力。

母亲河之恢弘胜景-探访母亲河

抚州境内河道密布,溪流纵横,水系发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广泛发动群众兴修农田水利。从1958年开始,抚州开始兴建大中型水库,洪门水库成为抚河流域第一个综合水利枢纽工程。

洪门水库坝址位于抚河的支流——黎滩河中段,横跨南城、黎川两县,在南城县洪门镇南面两公里处,水库总库容量12亿立方米。水库的水源主要是黎滩河和东面的贤福水、西面的龙安水,以及桐埠水、竺油水等。水库的最大坝高38.7米,坝顶长261米、宽5米。为了建设这座大水库,南城、黎川两县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当年,世代生活在水库淹没区的203个自然村的2万多村民进行了搬迁。

56岁的老杨,在1982年还是个毛头小伙子。从部队复员后,他便来到洪门水库当船工。在参军入伍前,他就在南城航运公司的货船上工作,是一名出色的船工,退伍分配到洪门水库工作时,因当时水库正好缺一名工作船驾驶员,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水库船工,这一干就是32个年头。

老杨的老家在南城县城,虽然不是库区的移民,也没有参与过水库的建造过程,但作为一个洪门水库的老职工,老杨对这里的建设及发展历程却都清清楚楚,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饱含感情。说起水库的事情,老杨如数家珍。洪门水库是抚河流域和赣抚平原整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补充下游水源等功效。1958年5月,江西省水电厅调集技工162人,抚州专署调集各县干部、民工16950人,于7月1日开始施工,1969年6月完成第一台机组安装,7月1日并网发电。水库投运以来,累计完成发电量50多亿千瓦时,充分发挥了发电、防洪、灌溉的综合作用,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82年抚河大水,洪门水库即调减下泄洪峰流量,不仅保障了黎滩河下游两岸村镇农田的安全,而且提高了抚河中下游防洪标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此外,抚河枯水季节水流量不足,每年洪门水库都可补充水源以缓解赣抚平原120万亩农田的干旱问题。

洪门水库面积40余平方公里,地形错综复杂,有形态各异的大小岛屿1056个,有“赣东千岛湖”之称。在这些岛屿之间穿梭了32年的老杨,对这里的每个岛屿、山峰、沟壑都了如指掌,因水库水位受上游来水及发电泄流等因素影响,每天的水位都可能不同,而水下沟壑高低相差巨大,老杨只要随便看一眼岸边水淹处的草木,就能准确地报出当时水位的高度。而每次出船时,老杨也只是通过看水淹痕迹,就知道哪些叉湾的水道可以通船,哪些叉湾的水道可能会让船搁浅。一个冬天的雨夜,在船没有大灯的情况下,老杨竟然驾着工作船从黎川县城出发,一路行驶了50多公里,准确无误地到达水库大坝停泊处。(www.xing528.com)

库区水域开阔,岛屿星罗棋布,有近万亩丹霞地貌树木葱郁,水鸟飞翔,风景秀美,俨然一幅壮美的山水图画。由于湖区湿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人为干扰不大,周边植被发育良好,品种丰富,湿地生态系统典型,为鸟类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洪门水库库区湿地已经成为江西第二大候鸟越冬之地。老杨说,近几年的每个冬季,上万只鸬鹚、白鹭成群结队迁徙而来,它们时而高空翻飞,时而凌波踏水,场面蔚为壮观,给湖区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为了保护好这里的生态,水库的工作人员也义务地成为了环境护理员和宣传员。

水库中段有一座丹霞山,山腰深藏一个岩洞,洞中有一座庙,相传古时有仙人醉酒于此,故得名醉仙岩,因此洪门水库又被称为醉仙湖。万顷碧波千岛翠,烟波浩渺尽展图。泛舟水面,遥望一座座丹霞山峰,瑶琳湾、醉仙岩、峭石寨、马蹄岛、大象饮水……洪门水库就是这样,撩拨出人们无限的想象力

(苏同 陈源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