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设计表现:艺术思维与美学创新

环境设计表现:艺术思维与美学创新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证据充分证明,那个时代的设计师已经想到了通过二度图面的表现方式和基准线的搭配来进行设计了。无论平面区设计合理或不合理,它都是确定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与美学价值的最重要原始凭证。三点透视在插图设计中,一般用于表现较高的物体,常用于物体的俯瞰图或

环境设计表现:艺术思维与美学创新

一、环境设计的表现方式

(一)传统设计表现

专业化的“设计师”具体在何时诞生,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楚了。但是由一个人或一群人来负责,主持建筑物或园林景观的设计,并指导工匠建造完成的先例,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早在古埃及,很多的大型设计方案,在建造之前就通过平面图立面图把设计者计划完成的建筑物或园林景观画出来。现存最早的环境艺术设计平面图是保存在都灵博物馆中的有关罗米西斯四世的陵庙设计方案。设计师在当时已经通过平面图来考虑建筑本身及它与周围的地形之间的各种关系。此外,在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座神庙设计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设计者利用侧立面图去考虑它的功能和形式等。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设计的立面图中,除了有一些细部的装饰之外,还打上了一些红色的方格,以此来控制立面的比例大小。这些证据充分证明,那个时代的设计师已经想到了通过二度图面的表现方式和基准线的搭配来进行设计了。

设计意念的表现形式已经把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运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并且日益成熟,在维特鲁威所著的《建筑十书》中印证了这个观点,他用不同的图集来表现建筑的实体与结构,并且还利用基准线去表示一些比例关系。此外,史料中最早的一幅“区域平面图”表现的是公元200年左右的罗马城,图中表现了建筑群体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关系布局。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在著名画家乔托对透视画法的理论研究推动之下,透视图被用到工程设计中来,能够比较直观地表现出设计方案的视觉效果。一个更加重要的情况是,受到业主和设计师对设计意念、结构以及构造的了解需求增加的影响,建筑模型逐渐应用在设计过程中。

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F·布鲁内莱列斯基就曾经制作了两个建筑模型。模型在细节方面忽略了对一些细部的装饰,以便能够更加清楚地分析建筑的主要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与结构关系。此外,模型的使用也经常给建筑物的立面比例和细部装饰提供更为明确的表现,来弥补二维图样的设计局限。三维模型更可以充分真实地表现出各种设计的意念。体积比较大的模型,甚至还可以让人走进模型的内部来获取对空间的真实体验。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

现代社会,人们在环境设计方面已经走在了高科技、无纸化办公的道路上,这主要得益于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在模型的设计方面也具有极大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模型设计的不足,可以让人们从多个角度去全面地分解模型,并且还能改变场景和时间、模拟天气条件和光影条件,让人们去审视建筑形成的效果。

1.平面图设计

空间规划是空间能够建立的重要基础,而这个规划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区分空间,对于设计师来说,常常以图形的方式把空间在平面上的合理布局绘制成一幅平面图。平面图基本上就是一种完全脱离实物的抽象划分,但平面图却是我们要整体了解环境艺术这个有机体的第一手资料。无论平面区设计合理或不合理,它都是确定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与美学价值的最重要原始凭证。所谓平面图的平面,其实就是环境艺术设计师为设计对象的立体空间结构所作的图示,是一个基本的整体布局。实际上,它就是设计准则的一种直观反映,即整体的布局和规划先于其他一切。这是一个纯粹抽象的设计创作过程,是理性和浪漫的有机结合。在这一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才可以有的放矢、按部就班,有原则、有章法地实现(图5-18)。

2.计算机辅助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它的诞生与发展使整个人类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在工程设计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是计算机的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它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对工程设计进行计算、分析、综合、设计与优化,并且还能够绘制出各种工程图、编制各种技术文件。

CAD技术是一项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工程设计相结合的高新技术,其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质量,缩短了设计所用的周期时间,降低了工程成本。CAD技术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所以,当前设计工作者都在大量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创作。

图5-18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平面图

二、环境设计表现技法

(一)环境透视

1.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就是说在60°视域中,一个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正面的四个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正面为正方形。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如图5-19所示,由于透视的视角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此时透视线和消失点应运而生。

图5-19 平行透视(www.xing528.com)

2.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又称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平行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平行透视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平行而向主点消失。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根据60°视域的一些限制,一般成角透视的两侧余点不能同时出现在画面里。通过延长线虚拟定位的两个余点之间的距离,一般最理想长度以画面对角线的1·5倍为宜。在绘图时,要特别注意的是两个余点必然在画面的视平线上(图5-20)。

图5-20 成角透视

3.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或块面与画面平行,相对于画面,景物是倾斜的。当物体与视线形成角度时,因立体的特性,会呈现出向长、宽、高三重空间延伸的块面,并消失于三个不同空间的消失点上,如图5-21所示。

图5-21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的构成,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多加一个消失点。此第三个消失点可作为物体高度的透视表达,此消失点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即在水平线之上或之下。若在水平线之上,绘制的物体是仰视效果(观者仰头看着物体);若在水平线之下,绘制的物体是俯视效果(观者低头看着物体)。

三点透视在插图设计中,一般用于表现较高的物体,常用于物体的俯瞰图或仰视图。如图5-22所示,为采用三点透视法绘制的插图。

图5-22 三点透视作品

4.轴测图

轴测图是用平行投影法将物体投影到一个投影面上所得的图形,属于单面平行投影。轴测图是在不表示消失感的情况下,同时反映正面、侧面、水平面的形状,因而立体感较强。这种透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景观表现中,常用于表现小尺度的局部设计,如图5-23所示。

图5-23 轴测图

(二)环境手绘

1.线的组织

用手绘表现图的特点以线为主,以色为辅。墨线底稿与用线的技法在这里就显得比较重要。线主要是用来描绘空间物体的轮廓,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排列方式与组合方式表达物体的造型与质感肌理

2.线与空间

用线来表现空间比运用明暗素描来表现空间的难度要大得多,线的提炼加工要十分讲究。用线去表现近大远小的空间感,主要是靠线的透视准确性;用线表现空间结构的进深关系,大多是由线的疏密完成的。

3.线与质感

用线来表现质感主要是指用线来表现材质的肌理结构与材质的特性,如表现玻璃的材质,线要显出一种透明反光的感觉;表现木材的材质,则可以画其纹理;表现布艺,可采用飘逸、柔软的线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