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督与巡抚在明代海洋文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总督与巡抚在明代海洋文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督旧称军门,而巡抚近皆赞理军务或提督,详载都察院。总督后来又称军门,到天启年间,巡抚和操江都御史都称为军门,总督的职责范围进一步扩大。总督和巡抚掌握地方军事大权,兼及政事,因此受人重视和尊重。这种身份,促进了明代,特别是嘉靖年间以总督或巡抚为中心的抗倭诗人集群的产生。

总督与巡抚在明代海洋文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明朝为警戒边防,维系地方治安,出现新的文臣军事领导体系——总督、巡抚。他们分割了都、布、按三司的专权,成为省级统辖行政与军事系统中最高阶层的官员。据《大明会典》载:

国初兵事专任武臣,后常以文臣监督。文臣重者曰总督,次曰巡抚。总督旧称军门,而巡抚近皆赞理军务或提督,详载都察院。其按察司官整饬兵备者,或副使,或佥事,或以他官兼副使、佥事。沿海者称海防道,兼分巡者称分巡道,兼管粮者称兵粮道,今具载之,而仍以所辖督抚领其首。[5]

由于武臣疏于文墨,为了防止武臣拥兵自重,牵制武臣势力的过分膨胀,按明代兵制,从嘉靖年间开始,军事最高领导以文臣担任,一般称为总督或巡抚,武官则称总兵。巡抚之名,起于懿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巡抚本为纠察之官,有都御史、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职衔。这些官员本来并不是朝廷的常设官,正统之后才成为常设官,兼军务的加提督军务衔,有总兵的地方加赞理军务衔。总兵本来是武官中的最高职务,表面看来,总兵和巡抚是平行的,遇到重大事情需共同商量,但实际上,总兵的地位比巡抚要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自总督建后,总兵禀奉约束,即世爵俱不免庭趋,其后渐以流官充总镇,秩位益卑。当督抚到任之初,兜鏊执杖,叩首而出,继易冠带肃谒,乃加礼貌焉。”[6]凡有关军情,无论大小,皆需行跪拜之礼向总督报备,可见总督职务之高,地位之重。文官身份的总督实际上成了军事系统中的最高职务。总督后来又称军门,到天启年间,巡抚和操江都御史都称为军门,总督的职责范围进一步扩大。

浙江、福建设巡抚是从嘉靖二十六年开始的。当时因有海寇作乱,朝廷遂命都御史巡抚浙江。“浙江旧无巡抚,嘉靖丁未年(1547)因海寇作乱,始设提督军务兼巡视浙江、福、兴、泉、漳。”[7]巡抚由此成为浙江的常设官。福建沿海开始是由浙江巡抚兼管,从嘉靖三十六年开始,设立单独的福建巡抚,并成为常设官。“闽有军门自阮始”[8],首任巡抚为阮鹗。“闽中旧无抚台(巡抚),岛夷数入寇,特置权略与边陲等。其大者,宣天子德意而致之人;次之,制驭将帅总其辔衔,期无失三军权,以庶几得其死力。”[9]广东沿海的巡抚,则基本由两广总督兼任。总督和巡抚掌握地方军事大权,兼及政事,因此受人重视和尊重。钱穆认为:“明代的铨选制度,也分为两部,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文武遂此划分。可是一般高级统帅,仍是文武不分的。即如明、清两代的总督巡抚,照理该是武职,而实际则是文臣。”[10]巡抚和提督本为武职统兵大吏,在明代却采用文官领职,这是明代职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因此,像总督胡宗宪、兵备副使朱纨、海道副使谭纶,这些武职将领,不仅善武有谋,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能在武事之余与周围文人吟诗唱和,这都是由于他们的文官进士身份。这种身份,促进了明代,特别是嘉靖年间以总督或巡抚为中心的抗倭诗人集群的产生。据《明史》记载:“戚继光有能诗名,尤好延文士,倾资结纳,取足军府,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骛,宾座常满。”[11]又,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www.xing528.com)

自嘉靖间东南倭难孔炽,幸臣胡宗宪、赵文华辈开府江浙,时世宗方喜祥瑞,争以表疏称贺博宠,收取词客充翘馆,胡得浙人徐渭、沈明臣,赵得松江人朱察卿,俱荷异礼,获厚资,浸淫及于介胄,皆倚客以为重,渐如唐季藩镇。[12]

在东南倭患炽盛的嘉靖年间,形成了以戚继光、萧如薰、胡宗宪、赵文华为中心的抗倭诗人群体。这些抗倭将领酷好文学,积极招揽文人充入军幕,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抗倭的文人奔赴海疆。文武之士的交互影响,使得明代的文治武功格外突显,这为明代文武并重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