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辽帝国的征战号角-称霸中原的西辽

西辽帝国的征战号角-称霸中原的西辽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萧太后还规定:“不管其他地区进行何种形式的征讨战争,都不许抽调这里的兵马。”那一天可敦城也即皇后城中张灯结彩,人潮汹涌。听了大石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各州各部的首领莫不为之感动流泪,他们纷纷答应把驻扎在可敦城的本部族兵马借给大石,虽然不足两万之数,也有一万挂零。

西辽帝国的征战号角-称霸中原的西辽

耶律大石等人从夹山的辽主行营出发,先向北行,三天以后渡过了“黑水”,即流经今天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爱毕哈河。据说在黑水北岸,他巧遇白达达部的详稳床古尔。

达达就是咱们前面提到过的东迁到蒙古草原上来的古室韦人,也写作“达怛”。不过白达达很可能和达达不是一码事儿,据说他们白色皮肤、深鼻高目,操着突厥语言,很可能是突厥人和古室韦人的混血民族。

大石北行的时候,白达达部的游牧区域是在阴山山脉以北。按照伊朗14世纪的史学家拉施都丁在《史集》中所说,后来金朝皇帝为了防御蒙古、克烈、乃蛮等草原民族,修筑了一条大墙(可能是指长城),交给白达达部守卫。因为在蒙古语中墙被称为“汪古”,所以白达达部从此就叫作“汪古部”了。

契丹辽朝的时代,对于除契丹、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往往允许其自治,对于他们的首领,大的封王,小的封节度使、详稳等官,所以床古尔肯定是白达达部的首领。看起来这个床古尔还并没有倒向女真人,照旧认定契丹辽是他的宗主国,因此听说有位契丹王爷经过,立刻大摆宴席款待,还向大石进献了四百匹马、二十头骆驼,以及大群的羊。作为一个单独的游牧民族,白达达可战之兵少说也得上千,大石手下就两百来人,如果床古尔想砍下对方的首级去向女真人领赏的话,恐怕大石难逃此劫。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按照大石的分析,这说明西北各游牧民族或许因为往日的感情,或许纯粹是消息闭塞,仍然臣服于契丹辽朝,自己这趟跑对了,是有机会在西北地区站稳脚跟,并且积聚实力、谋求东进的。

于是他们在离开白达达部以后,转向西北方向,经过一望无际的草原、戈壁,甚至翻越大片沙漠,终于到达了可敦城。正是在这座可敦城中,契丹民族在大石的领导下,如同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涅槃以后浴火重生,即将迎来崭新的春天!

可敦城在什么地方呢?专家们普遍认为,这座城市位于今天的蒙古国土拉河西岸巴彦诺尔县附近。传说此城本是在回鹘人统治草原大漠的时代建立的,“可敦”在突厥语中是“皇后”的意思,可以意译为“皇后城”。

辽太祖阿保机曾于924年亲自领兵开拓西北疆域,一直打到浮图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护堡子古城),然后分派诸将,平定周边地区,基本确定了契丹辽西北方的国境线。到了著名的萧太后萧燕燕当政的时代,更屡次用兵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994年,萧太后派自己的姐姐、齐王妃萧胡辇率领兵马西征。到了1004年,根据萧胡辇的意见,把可敦城改名为镇州,设置建安军节度使司,挑选周边游牧民族士兵两万名进驻,作为王朝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据说萧太后还规定:“不管其他地区进行何种形式的征讨战争,都不许抽调这里的兵马。”

整整两万游牧骑兵啊,这可不是一支小部队!并且据说到了契丹辽朝末年,可敦城附近放养的军马已经达到数十万匹之多——两万兵骑数十万匹马,一人五匹以上,这已经超过了后来迅疾如风的蒙古骑兵的基本编制了。然而奇怪的是,耶律延禧在被女真兵打得惶惶如丧家之犬、朝不保夕的时候,从来就没有抽调过这支部队南下勤王。

估计是萧太后那道禁令发挥了作用,即便耶律延禧想调动这支部队,前代的禁令摆在那里,他也调动不了。

耶律大石来到可敦城,立刻得到这些游牧骑兵的热情欢迎。作为契丹辽朝的王爷(虽然是自封的王爷),大石完全有权力统辖这支部队,但统辖归统辖,如果女真兵来攻,这支部队是会为他而战的,他想领着这支部队杀到别处去,却依然有萧太后的禁令横在面前,好像鸿沟一样,难以跨越。该怎么说服这些游牧民族骑兵跟自己一起行动呢?该怎么收服他们的心呢?

大石决定召开一次大会,说服附近的游牧民族,把他们拉上契丹族复国的战车。

那一天可敦城也即皇后城中张灯结彩,人潮汹涌。附近七个头下军州(贵族的私辖地区)——威武、崇德、会蕃、大林、紫河,以及新州和驼州——的军事长官,还有十八个游牧部族——包括大黄室韦、敌剌、乌古里、王吉剌、茶赤剌、密儿纪、唐古、阻卜、普速完等——的酋长,全都聚在可敦城,一方面为新来的王爷接风,一方面接受王爷的训话。

据专家考证,王吉剌就是后来的弘吉剌,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原配夫人孛儿帖就出身于这个部族;茶赤剌就是后来的札答兰,曾经和铁木真争夺过草原统治权的札木合,就是这个部族的首领;密儿纪就是蔑儿乞惕,他们多次和铁木真作战,曾经抢走过孛儿帖。此外,阻卜就是达怛,唐古是指西夏(应该不是西夏国,而是同为党项人的一个部族),这些民族全都游牧在蒙古草原上,或者松花江、黑龙江流域西部地区。

大石招待这些军事长官和酋长开会,恳求获得他们的帮助。他首先掷地有声地说道:(www.xing528.com)

“我祖先艰难创业,历经了九位皇帝,长达二百余年。金人本来是我国的臣属,却起兵叛乱,侵略我的国家,杀害我的人民,抢掠我的城池,使得天祚皇帝在外逃难,每当想起这些事情,我无日无夜不痛心疾首。所以我为了大义来到你们这里,想要凭借你们的帮助来消灭敌人,恢复故土。你们也能和我一样忧心国事,发誓勤王,并且免百姓于战乱涂炭之苦吗?”

这篇演说不仅仅申明了自己忧国忧民之志和立下了伐金复国的誓言,最主要的是还很有策略性,能够拉近自己和各游牧部族之间的感情。按照大石的说法,“祖宗”是我的,国家可是大家的,君主也是大家的,你们也是契丹辽朝的臣民,又怎能不和我一起去勠力同心打败女真人、挽救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呢?

除此以外,这套说辞里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大石当时仍然挂着自封的“王”的头衔,并没有称皇帝。某些史料记载混乱,似乎大石在到达可敦城以前就已经称帝了,但在这番演说中,他明确说“天祚皇帝在外逃难”,要求各州、各部借兵给他“勤王”,可见他仍然以天祚帝耶律延禧作为复国的大旗。

听了大石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各州各部的首领莫不为之感动流泪,他们纷纷答应把驻扎在可敦城的本部族兵马借给大石,虽然不足两万之数,也有一万挂零。至于周边地区放养的那数十万匹军马,从此也全都落到大石手里了。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收拢的这一万多骑兵,放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大漠上或许能够纵横一时,如果拉到人口稠密的华北和东北地区,那可就不够看了。金朝建立之前,女真兵就已经满万了,此后连番大战,占据了大半个北部中国,国内兵马少说也得有十万。一万比十万,这实力实在是太过悬殊了。

大石没有这么傻,他虽然嘴里喊着“消灭敌人,恢复故土”,但心里很清楚,要想和女真兵硬磕,现在还不是时候,自己还有相当长并且相当艰难的路要走。他决定就以这一万多游牧骑兵为主体,一方面召集各处被打散的契丹兵、汉兵,一方面积聚粮草、休养生息,等实力再壮大一些,再发起比较稳妥的军事行动。

可敦城的地理位置很好,以这座城池为基点,无论向东、向西还是向北,都是辽阔的草原,便于放牧,也便于骑兵驰骋,而可敦城的南面却是一片大沙漠,一连行走数天都找不到水源,是天然的军事屏障。大石为自己选择的这个复国基地,可以说非常安全,比耶律延禧在夹山里的行营要安全多了。

大石离开耶律延禧的行营是在1124年七月,到达可敦城并且召开大会的时间,不会晚于当年十月份。因为就在同一个月,金朝西南、西北两路权(代理)都统斡鲁就得到了消息,并且上报给金太宗吴乞买。报告里是这样说的:

“近日,辽朝详稳挞不野前来投奔,据他汇报,耶律大石自称为王,设置南北面官署,拥有战马万匹和很多牲畜。请陛下决断,是否要趁其立足未稳,发兵进攻。”

吴乞买对这份报告非常重视,召集大臣们商议,并且详细研究了可敦城周边的地形。当时金朝在西线的第一要务是捉住到处逃窜的耶律延禧,暂时还没有实力穿越沙漠去实施大的军事行动。吴乞买很怕斡鲁贸然发兵会顾此失彼,因此下诏说:“等待我的命令,否则不许进攻大石。”

这件事情几乎发生在大石收服可敦城兵马的同时。到了第二年也即1125年,斡鲁还朝,金朝西南、西北两路权都统换上了完颜希尹,估计吴乞买曾要他密切关注大石的动向,当年夏季,他汇报说:“传闻西夏国暗中和大石勾结,准备偷袭山西地区。”吴乞买回复说:“这种事情很可能发生,你要严加戒备。”

这时候除北部草原上的部分游牧部族外,原本契丹辽朝的属国、属部大多已经归降金朝了,但西夏在其中是非同寻常的存在。首先,西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实际上一直独立于宋、辽两国之外,此时也独立于宋、金两国之外,只是名义上表示臣服而已;其次,西夏疆域辽阔,兵马众多,如果他们打着帮助大石复国的旗号,突然出兵进攻,也挺够女真人喝一壶的。为什么金朝不趁着战胜之势灭掉西夏呢?因为并没有必胜的把握,还不如就容忍他们的表面臣服,实际上结为友邦算了。

正因为西夏国实际上处于这种地位,所以耶律大石也很可能和夏主李乾顺暗通书信,请夏兵相助一臂之力,趁着女真人在山西、陕西等地的统治尚不稳固的时候,联兵进攻。不过以大石当时的实力,和他此后的举措来看,即便真有联兵的密约,也只是一招伏笔而已,他还没想着这时候就发兵东进。从吴乞买叫完颜希尹“严加戒备”的诏书来看,女真人即使算不上如临大敌,也是不敢等闲视之的。

到了1127年,金朝突然和达怛人产生了矛盾,一度派遣使者前往问罪,原因是达怛人和大石交好,不肯卖马给金朝。从上述两件事可以得出结论,大石在可敦城并非仅仅被动地防御和发展生产、积聚兵力而已,他也主动利用外交手段去争取盟友,孤立金人。他的眼光并不局限在西北一隅,而是放诸广阔的中原地区,等待着同时也努力去开创时机,做好随时发兵东进的准备。

只是,局势突然间转变了,大石东进的计划只好暂时宣告停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