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原的西辽:称霸大石国,疆域超十倍

中原的西辽:称霸大石国,疆域超十倍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这个石国很小,怎么也不可能被称为“大石国”,所谓大石国出现较晚,疆域比石国大了十倍还不止。估计中原人听说在石国故地又出了一个国家,疆域辽阔,就随便给定名叫大石国了。大石国、大食国,或许就是这么出来的。这个大石国和契丹辽朝相接壤,相互间联系非常紧密,据说辽朝还曾经把宗室的公主下嫁给大石国王。

中原的西辽:称霸大石国,疆域超十倍

耶律大石收服可敦城是在1124年,等到1130年,他已经在那座漠西重镇中积聚了整整六年。其间除了联络西夏南宋,打算引为外援外,也肯定发动过几场战争,而不会一直缩着不敢出头。前面说过,他曾经连锅端了金朝的“北部二营”,这是一种试探,看看金人的实力是否有所衰退,看看金朝对他的行动做何反应。

试探的结果,想来是忧喜参半。忧的是金朝仍处于上升期,它的实力并无衰退,喜的是金朝正忙着和南宋打仗呢,还没空来理他。但没空理只是暂时的,一旦腾出手来,女真兵肯定会杀向草原大漠,就算不直接进攻可敦城,也得把各草原游牧民族给收降了,否则定为百世之患。

大石准备杀出可敦城,去开辟一片更大的空间,既为了东进复国,也为了防备总有一天会到来的金兵的征讨。可是往哪里去呢?向南,已经不可能期望夏人和宋人的配合了;向北,发展的空间是很大,但是荒僻幽远,走数百里见不到人烟的地方,占领了又有什么用?向东,那就是要和金人硬磕,他还并没有获胜的实力。为今之计,他唯一可走的方向就是西方。

于是大石整顿兵马,准备向西进发。这次西进,不是普通的军事行动,普通军事行动只要派几员将领,派几万兵马出去就行,已经称了王的耶律大石,是不应该轻易离开可敦城的。这次行动乃是倾“举国之兵”,并且由大石亲自统率。按照大石的意思,可敦城是他的第一个根据地,但不是永远的根据地,更不一定是永远的中心根据地。可敦城周边过于荒凉,并且所处位置必须仰仗游牧民族的鼻息,万一哪天这些草原游牧民族被金朝给争取过去了,可敦就是一座孤城,是一座坟墓。

因此,经过六年时间,耶律大石完成了他在可敦城的积聚,也就是第一阶段的积聚,准备向西去开拓更大的领土,开始第二阶段的积聚。

既然是如此规模巨大的远征行动,当然不能不搞个盛大的仪式来鼓舞士气。终究没有那些表面上的文章,是没有谁愿意离开家乡、跟着你跑到异国他乡去的。于是就在耶律余睹、石家奴等金将准备发动西伐之前,1130年的二月甲午日(据专家考证是二月二十二日),这天是个黄道吉日,大石按照契丹族的传统祭祀了天地和祖先。

有传说契丹族最早分为白马、青牛两个部,很明显,所谓“白马、青牛”,应该是部落的图腾象征物;还有传说,契丹族的祖先是一个骑白马的神人和一个驾着青牛车的仙女。不论哪种说法,白马、青牛在契丹族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汉民族也有类似传统,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曾经杀白马和群臣盟誓:“不是姓刘的不能当王,没有功劳不得封侯。”这说明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白马比别的颜色的马更高贵,用白马来祭祀上天,更能得到上天的回应和保佑。因此,按照契丹族的传统,大石在远征前的祭祀上宰杀了青牛和白马。

这种仪式一方面表明自己对上天的虔诚、对祖先的恭敬,另一方面也等于告诉部属说,我们一定会得到上天和祖先的保佑。

祭祀完毕,大石就亲率大军离开可敦城,浩浩荡荡地向西面进发。

他准备到哪里去开创新的根据地呢?

历史上,中国北方草原上很多民族都曾经发动过向西的征讨,像匈奴人和蒙古人还一路打到过欧洲(虽然进入欧洲的匈人并非是纯种的匈奴人),但基于当时交通条件的恶劣,以及通讯手段的缺乏,这种西征大多是带有盲目性的,走之前,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目的地究竟是哪里,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会碰上些什么。

背负国破家亡血海深仇的耶律大石,当然不会这样没头没脑地乱撞,他此次西征,一定具备相当明确的目的性。他的目标究竟是哪里呢?若说他想杀到欧洲去,肯定是胡说。从其后的种种迹象和大石本人的言论来看,他的目的地很可能是“大食”。

大食是中国古代对阿拉伯世界的通称。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知道西方有一个大食国,首都是在报达(巴格达),后来大食国分裂,分为白衣大食(倭马亚朝及科尔多瓦哈里发国)、黑衣大食(阿拔斯朝)和绿衣大食(法蒂玛朝)。相关信息非常模糊并且笼统,虽说耶律大石精通蕃汉文字、满肚子诗书,也未必清楚报达究竟在什么地方,甚至未必知道有个阿拉伯半岛。(www.xing528.com)

就算知道吧,那地方距离中国几乎有万里之遥,他杀到那里去干吗?即便能够站住脚跟,他还有机会东进复国吗?他是要寻找复仇的根据地呢,还是打算落跑了再不回来?

因此,大石所谓要去征服的“大食”,不会是指阿拉伯帝国,甚至不会是指距离中国最近的黑衣大食的根据地呼罗珊地区。

古书上不仅对外族人名很少统一,对外国的国名和地名,也往往有多种译法——其实现在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非官方资料,仍有很多译者独行其是——除了指阿拉伯帝国外,还有一个大石国,某些资料上也会写成大食国。

隋唐时期,中国人知道在西域的药杀水(今锡尔河)流域有一个石国,还曾经招来大食(阿拉伯)兵,和唐军狠狠地打过一仗。不过这个石国很小,怎么也不可能被称为“大石国”,所谓大石国出现较晚,疆域比石国大了十倍还不止。

估计中原人听说在石国故地又出了一个国家,疆域辽阔,就随便给定名叫大石国了。也可能他们知道大食国是信奉某种宗教的(当然是指伊斯兰教),石国故地新出现的这个国家也信此教,所以就把它误认为大食国。大石国、大食国,或许就是这么出来的。

这个大石国和契丹辽朝相接壤,相互间联系非常紧密,据说辽朝还曾经把宗室的公主下嫁给大石国王。那么,以耶律大石的学问来说,他肯定知道这个国家的大致情况,在可敦城积聚钱粮兵马的六年当中,也肯定多次和部下们讨论过对外发展的方向,从来往商队中打听过西方的情报,甚至专门派出使节或者间谍去侦察过。

这个国家名叫大石,和我的名字相同,是有联系的吗,还是凑巧呢?难道是上天预示着要赏赐给我做复国的基地吗?以那时候人们信天崇神的心理来说,保不准大石就曾经这样想过。

大石国现在常用的名字是“喀喇汗国”,或者“哈剌汗国”,中国史书称其为“黑汗国”或者“黑韩国”,某些学者认为“喀喇”就是“黑”的意思,其实是误解。

历史上,伊斯兰世界称这个国家为“哈卡尼耶”,意即可汗之地,而中国史书所谓的“黑汗”,其实也是“可汗”的音译,也就是说,国家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可汗国”或者“可汗王朝”。

这个国家是由信奉伊斯兰教的回鹘人和突厥人共同建立的。自从庞大的突厥帝国被回鹘和唐朝联兵攻灭以后,突厥人大量向西迁徙,进入西域甚至更为遥远的地区,逐渐征服或者融合当地居民,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政权。后来回鹘人也西迁,又征服或者归并了部分突厥国家。这时的西域西部已经基本上伊斯兰化了,所以这些大大小小的新国家也大多以伊斯兰教作为国教。

在这些伊斯兰国家中,疆域最为广大、势力最为强盛的就是喀喇汗国,大约于公元9世纪的时候建国,到了10世纪前期,博格拉汗(公驼汗,全称应为博格拉喀喇汗)萨图克正式接受了伊斯兰教。喀喇汗国疆域最广的时候,东到天山山脉,南到昆仑山脉,北到达林库儿(今巴尔喀什湖),西抵西洪河(今锡尔河)流域,真是巍巍大国。究竟有多大?这么说吧,仅就疆域来说,相当于半个北宋,或者三分之二个南宋!

耶律大石想去征服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他究竟有没有胜算呢?这些国破家亡的契丹遗民,他们胸中燃烧着最后一点复国的希望,他们集合在大石的旗帜下穿越数千里的沙漠、戈壁,前往一个遥远的陌生国家,究竟会获得怎样的回报呢?他们还有回归故土的一天吗?当时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就连大石本人,若说他早就预见到了即将要发生的一切,恐怕也是痴人说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