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山区小谷城遗址:活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兰山区小谷城遗址:活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4小谷城遗址标志碑小谷城遗址位于兰山区义堂镇前城子村西南、义堂镇政府北约1500米处。小谷城遗址历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至商周秦汉,延续时间长,且至今仍有村民居住,被称为活的遗址。1983年,小谷城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临沂市兰山区小谷城故城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山区小谷城遗址:活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图1-4 小谷城遗址标志碑

小谷城遗址位于兰山区义堂镇前城子村西南、义堂镇政府北约1500米处。遗址北面约1500米处为小涑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清初,此地名为城址村,当地人称“土城子”。民国初年,城址村以村中一条沟为界分为两村,沟前为前城子,沟后为后城子。小谷城遗址历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至商周秦汉,延续时间长,且至今仍有村民居住,被称为活的遗址。该遗址系195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60年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刘敦愿先生来此进行过考察。1983年,小谷城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临沂市兰山区小谷城故城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谷城故城遗址分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大城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700米,总面积77万平方米。城墙多被夷为平地,仅西南角上有一段残存,长350米、宽13米、高2.5米,当地称之为“罗圈子”。小城位于大城东半部的中部,即今前城子村西南之高台遗址。高台遗址南北现长约270米,东西宽约170米,高约5米,台南北各留有通道一处,当地称高台为“土城子”。

考古学家根据小谷城城壁中的残片及土层,判定其文化层为三层:大汶口、龙山文化层,岳石文化层,商周秦汉文化层。最上部为商周秦汉文化层,出土遗物主要有汉代泥质灰陶筒瓦、板瓦残片等。中部为岳石文化层,遗物主要有夹砂灰陶甗残片、泥质灰陶豆。下部为大汶口、龙山文化层,主要为大汶口、龙山文化堆积,采集的遗物有属于大汶口文化的鼎、瓶、碗等,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属于龙山文化的陶片以泥质黑陶和灰陶为主,夹砂灰陶为次,纹饰有附加堆纹、弦纹、划纹等,可辨器形有鼎、罐、盆、钵、杯、豆、、器盖等。此外还采集有斧、锛、凿、刀、镰、镞等石器。(www.xing528.com)

图1-5 小谷城故城遗址采集的东周石器、陶片

关于小谷城的史料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中记载庄公三十二年春“城小谷,为管仲也”。乾隆《沂州府志》中也有齐鲁大将军管仲在此积谷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都指明,鲁庄公在位期间为了防备相邻的齐国,特地建设“小谷”这座城池来囤积粮草,后来齐、鲁相争,小谷城最终成为管仲堆积粮草之处。

小谷城遗址记录了从大汶口文化时期到秦汉时代的变迁,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历经6000年仍然鲜活的遗迹,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秦汉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