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机遇开创新思政课

战略机遇开创新思政课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表明党的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开放。中国抓住机遇,凭借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区位优势、市场优势,承接全球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实现贸易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回顾上述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正是抓住战略机遇,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战略机遇开创新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西方国家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第二阶段,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则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也是相互对立的世界市场。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阶段。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也随之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演化的三个阶段相对应,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

第二阶段,“一边倒”和封闭半封闭阶段。

第三阶段,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由于历史与现实等种种原因,中国基本上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者、被排挤者和游离者。第三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中国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www.xing528.com)

中国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一转变?这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转变,而是与中国共产党对时代大势、时代潮流的判断和把握密不可分的。

1984年,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这表明党的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开放。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又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这一判断指明了时代主题已经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正是基于对时代大势的上述判断,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一心一意谋发展,开启伟大转折。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开启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高潮,纷纷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抓住机遇,凭借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区位优势、市场优势,承接全球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实现贸易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的是,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智慧和勇气带领中国人民坚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加快融入世界。

回顾上述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正是抓住战略机遇,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国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那中国又为世界做了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