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研究成果

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S1老师会在我们所有的物理课、所有的阶段进行一些延伸。A:其实S1老师本专业不是学物理的,她是后来转到物理的。A:对的,S1老师在课堂中也会给我们渗透一些辩证法、对立统一关系之类的知识。主:好的,同学,那我们想了解一下你在S1老师的这门课程中获得了怎样的知识。主:那在S1老师的这个课程中有没有设置一些互动的环节呢?B:S1老师的课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会有很多例题,但是我感觉她跟别的老师会有一些不一样。

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研究成果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B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7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四号教学楼4342

被访谈者:A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访谈内容:

主:你是在疫情期间上的S1老师的课,你觉得上S1老师的课让你有哪些收获呢?

A:S1老师会在我们所有的物理课、所有的阶段进行一些延伸。开始会有一小段时间做一些人物的介绍,介绍物理人物,让我们产生一定的探索兴趣。然后她会给我们讲一些算法、模型,好些同学也会跟着老师学一些建模的东西。老师上课之余也会给我们发一些补充作业,她会出一些类似于建模的题,让我们去仿真,如果做出来就可以加分,没有做出来也无妨。

主:就是会拓展你们的一些知识,对吧?那S1老师的讲解就是先以物理人物引入,然后系统地讲授第一章的专业知识吗?

A:我们是学光学,其实我们在学光学的时候是有些吃力的。

主:那S1老师是怎么讲解的呢?

A:S1老师首先是声情并茂,虽然我们看不到她的人,但我们听声音就能感受到她的热情,然后我们互动就会比较积极。开始肯定是基础的建设,出一些题,抽一些同学来讲,或者同学主动来讲。

主:在讲光学,你们学得比较吃力的时候,她主要是通过讲例题的方式来讲解吗?

A:她会在课后留下来,看看同学们有哪些问题。我有时候就会最后一个走,会问老师的一些问题。

主:那我想问一下在讲课的过程中,S1老师还讲了其他的一些知识吗?

A:可能天眼这些都会聊一下,但是不会太深入,毕竟我们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主要是培养我们科研报国的意识,因为我们国家有些方面还是受到一些钳制。我记得她还说过牛顿,他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很多的事情。S1老师说我们现在站在更多的巨人肩膀上,看到更多的事情。

主:想问下你有在S1老师的课堂上参加过一些实践活动吗,或者互动环节?

A:互动的话算是每节课都有吧。

主:那在听了S1老师的课之后,你有没有收获到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

A:其实S1老师本专业不是学物理的,她是后来转到物理的。她跟我们说我们以后做的事情可能跟物理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她要教会我们的是她的物理思想,就是物理思维,有没有让你拥有更严谨、更发散的思维。然后在课堂中,老师采用的是一种鼓励性的引导方式,我们也很喜欢她,因为她比其他老师更喜欢鼓励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学着去鼓励和照顾其他人。

主:那你在上S1老师的课之前以及在上S1老师的课之后思想上有没有一个转变?

A:在上S1老师的课之前,物理就是一门学科,我学了就学过了,我可能就是高中解题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快感。然后到了大学,上了S1老师的课之后才发觉自己对物理可能不是那么了解,所以我就不仅要学习物理,还要认真对待其他的课程。

主:那你以前是怎么看待物理的呢?

A:以前可能就是解题有公式就够了,但是现在我们学到的电子电流、电压这些都会用到物理。

主:可能在S1老师的课堂中你获得的知识性的知识比较多。

A:对的,S1老师在课堂中也会给我们渗透一些辩证法、对立统一关系之类的知识。

主:你可以说明下她是在讲什么的时候说到对立统一关系的吗?

A:比如说电荷两极。电压也是正负的,对吧?它为什么能够形成闭环?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也是流通的完整的世界。

主:你们可以以很形象的方式感受到辩证法。那S1老师上课还有其他的一些授课方式吗?

A:我们会上去讲题。她会给每个组一个题目,每个组都会上去讲题。

主:那S1老师的这种上课方式你喜欢吗?

A:挺喜欢的。但有时候会闹一些笑话。有些时候是大家都不会,然后就着急;要不就是都会,不屑于去写,就只有一两个人会去写。

主:好的,辛苦啦,谢谢同学。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B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9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图书馆301A

被访谈者:B 铁道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同学,非常感谢你今天能过来,可以先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B:我叫B,今年21岁,来自土木工程学院铁道工程专业,现在读大二。我的老师是S1老师,我上的课程是“大学物理B2”。

主:好的,同学,那我们想了解一下你在S1老师的这门课程中获得了怎样的知识。

B:就知识性这一块的话,因为我“大学物理”分成上下两个班,上册的话其实我是在优选班里面,那学期是因为疫情,我是在家里上网课,那个时候没有在S1老师的班上,就这学期选课的时候我调到了S1老师的班上,所以上的都是一些下学期的内容。课程体系的话就简单介绍一下:她从粒子振动学讲到波动学,然后开始讲光学。光学里包括光的干涉、光的偏振还有光的衍射,接下来就是一些量子学的简单基础,基本的一些量子力学,还有光的量子以及其他量子力学的简单应用,比如说势阱、势垒,还有量子的遂穿效应等,最后就是一些热力学的东西。相当于整个把近代物理学史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就是这样的。

主:那在S1老师讲授近代物理学史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讲到一些国家、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呢?

B:其实S1老师经常在课堂提及这方面,比如说近代物理学史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群天才们的历史,比如说讲某些物理定理肯定会联想出很多东西。因为近代物理学是在西方发端的,在这方面可能西方要占得多一点,但是有一点我印象比较深刻,就是讲康普顿效应的时候,我们知道当时大概在二三十年代,那个时候中国其实处于一个积贫积弱的年代,但是康普顿效应有个比较好的点,就是里面有我们中国人的贡献,他叫吴有训,也是我们中国物理学史的一位泰斗,他跟美国人康普顿一起做出了对X光散射现象的研究贡献。

主:那老师是怎样去讲述这一段历史的呢?

B:她只是简单提了一下,提到了这段历史,跟我们科普了一下。学习当初先辈们在那种环境下做出那样的物理学贡献,其实蛮鼓舞人心的,然后接下来是一些比较专业性的东西了。相当于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以思政为辅,以专业课为主,是这样的。

主:那在S1老师的这个课程中有没有设置一些互动的环节呢?

B:S1老师的课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会有很多例题,但是我感觉她跟别的老师会有一些不一样。她经常会给学生留出两到三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先把例题做一遍,然后她再去讲解,就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学生先在课堂上把自己的知识进行一次运用,她会在一些比较经典的例题出现的时候,把这个例题放在黑板上,然后让有想法的同学上去做一做,大家再下去进行讨论。因为我们那个教学班比较大,有的时候人比较多,如果那个例题解决起来比较麻烦的话,她会把我们分成A、B、C三个小组,然后每个组负责一个部分。这个相当于大家相互交流,相互联系、补充的环节,也是蛮有意思的。

主:那这种也算是一种实践或者一种互动。那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具体收获呢,能不能谈一谈?

B:我的收获主要就是:第一,你要及时地去运用这个知识,学知识不仅要输入,还要去输出。我感觉S1老师在这一块还是践行得比较好的。第二就是你要去试错。我感觉比较好的例子“让子弹飞一会儿”。你一开始去做这个题,肯定是由陌生到熟悉,可以让自己的思想先飞出去,把一些“幼稚”的想法展现在草稿本上,后来发现错误以后再慢慢完善,就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不断学习的过程。我感觉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扬弃”吧。

主:那在S1老师的课上有没有感觉到思想观念的变化呢?

B:思想观念这一块儿我感觉可以结合我个人来讲。我之前其实一直比较喜欢数学,很多人说数学和物理学其实联系很深,确实也是这样。我一开始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我感觉我比较喜欢数学里面抽象性的东西,而我感觉物理学里面很多时候会有一种比较直观的、以实验为基础的东西。但是后来上S1老师的课还是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的。我在上她的课的过程中,就她梳理的那些逻辑体系,她总结的那些实验现象,还有由此牵扯出的一系列知识体系,更深刻地思考了直觉和逻辑之间的关系。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直觉就是逻辑的一个先导,如果没有直觉,逻辑很多时候是盲目的;但是如果没有逻辑,很多时候直觉也是无望的。其实数学很多时候和物理学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说不上你喜欢这一块儿、排斥那一块儿,或者喜欢那一块儿、排斥这一块儿。

主:S1老师是怎样让你从之前更喜欢数学到思考直觉和逻辑的关系的呢?她是怎样进行引导的呢?可以举例来谈吗?

B:感觉方方面面吧,因为很多时候一些物理学现象要牵涉出一些公式,然后这些公式要有物理学现象做支撑。这些公式不是凭空提出来的,公式的论证也需要物理学现象去论证。比如说简谐运动那个运动关系,不是在那空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实验验证出来的。但是通过运动关系可以反推出它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的性质,就像相互来回进行一个促进,大体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主:S1老师在讲那些人物的时候,对你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B:这方面我感觉可以举一下光的本源之争。我们知道光具有粒子性,具有波动性,我们现在知道甚至物质都有波粒二象性。之前我们的先辈们是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一开始像牛顿这种科学泰斗,他所用的一个理论观点就是光就是一个粒子。但是后来像惠更斯、菲涅尔还有托马斯·杨,他们提出光可能具有波动性,这其实都是每个历史阶段,科学里面都是有一些“当权”的会影响一些观念。我感觉分三个阶段吧,这是前两个阶段。到了第三个阶段,像爱因斯坦这些人把物理学从那个桎梏中解放了出来。就是不要把思想局限在某一块,不要认为光子它本身必须是一个粒子,必须具有波动性这样一个性质,为什么它不可以两个都具有呢?相当于把它统一起来。然后德布罗意走得更远,他就说为什么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我认为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就是这样。简单概括一下,我感觉事情很多时候分成了你的立场、观点还有事实,很多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然后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实,倒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一些观点。我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跳出这些板块来,向更多的东西进行融合。

主:你刚讲的是一些知识性的东西,那老师通过这样的讲解让你的思想方面有什么收获呢?

B:简单来讲就是对知识变得更开放、更包容。知识很多时候是确定的,但更多时候你需要去接收与你不一样的观点,看起来很荒诞的一些东西其实可能是正确的,就是这样的。

主:好的,谢谢同学。

课程名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7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J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了解了同学的一些基本信息之后,想问一下同学,在G老师的课堂中您掌握到了哪些知识性的内容?

J:首先G老师的课是很精彩的。我们课的名字叫“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具体的整个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元素的融合。比如说G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会讲到一些经济、生态方面的内容,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有哪些具体的展现,内容十分丰富,让我思想上和具体表现上都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

主:相对来说这些知识还是比较多的,那他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讲解的呢?

J:手段还是比较多样的。首先最基本的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还有开讨论会、给我们推荐书籍,通过多种途径给我们进行讲解。

主:那他给你们放了什么图片、视频,让您印象比较深刻?或者说讲了什么故事,您可以具体展开说一说。

J:其实G老师还是比较结合实事,因为去年疫情,G老师就结合疫情给我们讲了我国政府对抗疫做的贡献和举措与西方国家的一些对比,尤其是出台的一些政策,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人为本的这样一些思想原理。在这方面我觉得受益匪浅,印象深刻。

主:通过G老师的讲授,您对中国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J:是的。

主:还想问一下除了通过这些方式来讲课之外,G老师跟你们有没有一些互动性的问题,或者说对话?

J:互动性的问题我印象比较深刻。因为我们小组汇报之后,G老师会在我们讨论之后,从我们的分析方法入手,重新捋一遍当时我们讲解的内容,然后跟着我们的思路提出问题,指出不足,告诉我们从这个思路走可以引出什么问题,具体可以以什么样的手段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挖掘,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主:那当时你们选的什么样的题目?

J:我们小组选的社会主义当代的相关题目,主要做的工作就是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有什么具体的体现,包括政治体系、政策,我们对待人民的关怀上面,尤其是我们刚刚提到的抗疫方面是有非常多联系的。

主:那你们讲了之后,G老师有没有给你们一些建议或者评价?

J:因为我们小组的汇报还是比较中规中矩吧,G老师就建议我们小组可以再提升一下。进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的时候,和别国的对比上不是很充足,在思维模式上比较注重一些大的政策,可能细节上不是很到位。

主:那我还想了解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看待思政课的?在上了G老师这门课之后,你的思想是否有什么变化?

J:我一直觉得思政课是一门维系我们思想、觉悟的重要课程。因为我本身也是党员嘛,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G老师当时也跟我们说了一句话:“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时候,要始终记得我是一个中国人,在这个课程中,我了解了党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然后我还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G老师教给我的——多因素分析,就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多因素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思想研究中,用辩证的方法来研究。

主:好的,那今天辛苦同学,谢谢。

课程名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9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L 桥梁隧道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你现在回想起G老师的这门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L:因为我们从高中政治开始就学习马克思主义,一直到大学、研究生博士,我觉得学了这么久,在博士期间G老师的课真正让我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精髓。因为以前主要是一些“填鸭式”的教育,而G老师能根据时政热点,比如说华为事件,还有疫情、我们的自由民主等比较实际的一些问题,以这些实际的案例来展开,能够让我们比较切实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我觉得这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特别是当时G老师讲华为事件的时候,讲到我们国家的一些行业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有些行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国家就比我们领先,比如说芯片这个行业,我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就是这真的是一个很卡脖子的行业。当时老师上这门课的时候我觉得所有同学都在认真听,因为芯片和手机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所以说我们上上几辈年轻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啊,还要面临一些困难,比如说芯片高精尖行业,我们后面的竞争焦点肯定是高精尖行业。就是说一定有需求,经过我们国家发展形成的需求,要能够争取为国家做一些事情,这也是我们博士要争气去做的一些事情,要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好。博士就是在做科研嘛,每个人肯定有每个人的科研方向。这是G老师课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主:看得出来同学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能够讲出很多。那这些东西拓展了你哪些认识呢?

L:学习和生活啊,因为博士阶段嘛,你要想好怎么毕业,怎么发论文。博士可能就是你做一个方向,你怎么样从这个方向走出自己的路,因为做科研不是说去走别人的路,这个路别人没有走过,如果你走别人走的路你可能就不叫博士做的科研,那可能是硕士做的事情。博士阶段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不知道这个路走不走得通。G老师给我们上这门课,因为我们大部分是工科男,给我们工科的博士上课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就是你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做不出来,可能当时就是说科研就是这个样子。当时回国的一些人,一开始造原子弹的时候也造不出来;修成昆铁路,号称中国历史上修得最惨的一条。因为当时就是没有技术,就是要有一些突破,就是要有一些创新,就应该去创新,我觉得这是G老师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改变,就是不要去害怕困难。正因为你做的这个科研,你选择这个行业,博士就是应该去面对这些困难,就是应该去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他说的这番话对我影响挺大的。如果不难,那你这个博士,从我自己来说,读这个博士也没什么意义,做的这个课题也没有意义。

主:G老师在上这门课时主要是采取什么样的授课形式呢?

L:刚入学的时候,他是先让我们分组,分了12个小组,开始先是给我们说了课堂内容,之后让我们选了时政热点。有的人选择了环保,有的人选择了科技方面的,我们那组就选了疫情时代中西方国家的抗疫措施的对比,第一个上课形式是我们自己学。后来他结合分组,通过我们分组分享。然后就是他自己去上课,结合一些时政热点,以一个老师的角度,从更全面和宏观的角度,来剖析我们之前阐释的一些问题。两种观点可能是相容的,也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应该启发我们去思考。G老师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看待问题一定要有两面性,分成两半更全面地去看问题。我们可能只看到一些表象,但一定要透过现象看问题。就是说不光是学到一些时政热点,还有一些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方法吧。通过这两种方式让我们学到,这是我觉得G老师授课方式很厉害的一个地方。

主:你很喜欢这种授课方式?

L:是的,很喜欢。

主:你在课堂上有跟老师互动吗?

L:我记得主要是我们讲PPT那次,就是我们做中西方政策对比嘛,然后G老师也对我们进行了点评。

主:那在点评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一些思想的碰撞、观念的辩驳呢?

L:这一点我觉得没有,我觉得这完全是一种降维打击。因为我的思想高度可能就是地平线以下,而G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确实是觉得很客观。我们提出来的东西是比较表面的东西,就说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确实是一个结合的过程,我们激起不了他的碰撞,因为他主要是一个老师诱导我们的过程。

主:那你在G老师课堂上有没有参加一些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呢?比如通过看电影或者其他的一些讲授。

L:因为上课时间很宝贵,G老师会放一些短视频,因为课堂内容实在是太紧张了。我们博士平时也很忙嘛,就会通过放一个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来讲授。

主:好的,谢谢同学。

课程名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9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K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同学您好,非常高兴你能来参加我们今天的采访,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K:你好,我叫K,来自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班,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上的是G老师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课程。

主:我想问一下你是哪学期上的G老师的这门课呢?

K:上学期。

主:在G老师的课上给你印象最深的知识是什么呢?

K:印象最深的是他能让我们自己通过实践去探索当下的一些事情,当代中国的时事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让我们自己去探索。

主:这个实践是课堂内的还是课堂外的呢?

K:内外都有。

主:具体是怎样的一种形式呢?

K:他是先给我们几个专题,就比如说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让我们选自己感兴趣的,然后让我们围绕这个专题自己去准备一些材料,之后在班级上进行汇报。

主:这种形式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这种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K:我平时都不太自主地去看思政方面的东西,平常比较忙于自己的专业。上了这门课以后,我更主动地去融入、去了解当下中国发生的一些事情,那其实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没有这门课的话平时就会忽略的一些事情。

主:那上了这门课你平常还会去关注吗?

K:会去关注,会比以前好一点了。

主:G老师在课堂上有什么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讲解吗?

K:其实我们之前的其他课有这种类型的,就是我们自己去准备材料,但我觉得他最好的一点就是,我们每节课都有两组要汇报,两组汇报完了之后,G老师会结合一些理论进行点评。并不是我们汇报完了就结束了,他会再把一些基本理论给我们强调一下,再结合我们的汇报内容进行很有效的点评。

主:那你的思想观念有没有产生什么改变呢?

K:我们不仅是要自己汇报,还要听别的组汇报。我们对他们的一些话题也是很感兴趣的,比如中美关系,还有一个专题叫老龄化、中国结婚率的问题,这些其实我们工科男生都比较关心。听这些同学汇报的时候,我们先有一个主观的认识,然后听他们讲了之后就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自己去思考后发现他们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最后老师再点评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冲击,思想的冲击,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探索这个问题的新的视角。

主:G老师除了让你们分组讨论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讲课方式呢?

K:课堂上还有互动,汇报人向每个人提问。

主:那你和G老师在课堂上有没有互动过呢?

K:没有。

主:那你小组汇报的时候有没有和他……

K:汇报的时候他对我们的点评还是挺长的。

主:现在还记得住吗?

K:主要我们讲的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我记得我们当时的稿子准备了一万多字,但不是我汇报的,我只是准备其中一个内容。

主:那你在准备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呢?有没有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一定的认识?

K:我负责的是中国文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体现,当时自己刚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无从下手,因为不知道新冠肺炎疫情怎么跟中国文化结合。但后面通过自己查资料,上网查文献,或者查一些新闻稿,就发现我们国家抗击疫情的过程体现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一些精神。

主:能给我们举两个例子吗?

K:就说大家都感到很自豪的一件事吧。比如说武汉发现疫情之后,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就建了一个方舱医院。虽然我们中国确实是有这个技术、有这个工程能力把它建出来,但其他有的国家我觉得也是有的,但为什么别的国家没有建?可能这就是中国的文化精神——团结就是力量。

主:还想问问同学,G老师的课拓展了你哪些方面的认识呢?

K:最重要的就是拓展了我非专业方面、思想上的一些认识,让我之后能够更积极、更愿意去关注、了解这些事情,了解时事政治,去看的时候也会思考。

主:G老师在给你们上课的过程中,有没有结合国家、社会、历史来讲授那些专业知识呢?

K:也有吧,就是上课的时候他会结合古今中外的一些事情,然后再结合当下的一些时事,这种还是蛮多的。

主:能举个例子吗?

K:现在记不太清了,因为老师结合这种东西还是蛮多的。

主:好的,谢谢同学。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D

访谈时间:2021年3月25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T 测绘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第一个问题,在L老师这个课堂中,你现在能够回忆起来你收获了哪些知识点?你可以谈课堂上的内容,也可以谈对你思想产生的感悟。

T:因为我们才开课三周,主要是学的前面的一些知识。主要学习的就是受力分析,包括各种平衡力、力偶这些东西,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概念。然后我们平时在课下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些作业,我现在感觉就是对我高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重新回顾,然后拓展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新的内容,比如说像力偶这样的概念以前都是没有了解的。

主:好的,那我想问一下老师在给你讲这些概念的时候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讲授的呢?

T:现在是一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就是我们之前的三周课程有两周是在线下进行的,还有一周是在线上进行的。在线上上课的时候我们主要是通过中国大学慕课这样的平台去上课,完成上面的作业,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进行线上的学习。在线下的学习我们主要是通过老师PPT授课,在授课的同时,可能会参加一些用雨课堂方式进行提问这样一些互动的方式。

主:那你还记得老师与你们互动的具体问题有哪些吗?

T:我们的问题都是一些受力分析的问题。

主:就是一些比较专业性的问题吗?

T:对,比如问这个受力分析,这个杆是不是二力构件,这个杆受力是什么情况的。我们课堂上学完一些知识点,然后就找几道习题来帮我们巩固复习一下。

主:我想了解一下老师在上课途中有没有讲授一些关于你们这个专业与国家相关或者说与历史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呢?

T:在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也就是绪论课的时候,老师讲了很多力学领域的名人,讲了他们的故事。其中也有一些我们国家的名人,就是会让我们感觉对这个国家的认识更深入了,感觉我们国家是很强大的。

主:能具体举一个例子吗?比如说你记得的比较深刻的名人。

T:这个我记不起来了。

主:我还想问一下你在老师的课堂中有没有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呢?

T:我们目前主要的一个实践形式就是雨课堂回答问题,后面我们可能会安排那种小组讨论来回答问题,然后在十几周以后会有一个实验课程,现在还没有开展。

主:哦,日后会开展。那我想问一下你喜不喜欢老师的这种讲课方式呢?或者说你觉得有哪些可以提升?

T:我觉得老师还是比较好的,首先力学的很多概念听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自己使用的话可能不知道这里要怎么做,那里又要怎么做。老师会在每一节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让我们做几道题,带着我们,告诉我们怎么做。这样就方便我们巩固一些知识,也能让我们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主:那你觉得老师有讲得比较出彩的地方吗?

T:比较出彩的地方就是老师在讲一些习题的时候我们听得比较清楚明白。

主:上了这门课之后,你的思想方面有没有什么转变?你从这堂课或者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

T:因为我是学习测绘工程的,我们平时主要是学习工程上的理论,对于这种基础科学学习得比较少。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种基础科学的美还是博大精深的,让我对科学的向往有所加深。

主:好的,那今天辛苦啦。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C

访谈时间:2021年3月25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U 环境专业

访谈内容:

主:同学你好,可以先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U:我是来自2019级环境专业的U,我是L老师“工程力学C”这个班上的学生。

主:你上L老师的课多久了呢?

U:上了一学期。我之前就上过她的工程力学课。

主:那L老师上课主要是采取什么样的讲授方式呢?

U:L老师上课主要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主:你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吗?

U:比较能接受。

主:这种授课方式让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呢?

U:首先线上的话,L老师每一次都会提前在雨课堂上发布预习习题,让我们先预习这一节课到底学什么;线下就会着重讲我们习题上有的知识点,其他的话就是看雨课堂、中国慕课进行学习。

主:你可以谈谈在L老师的课上获得了哪些知识吗?

U: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工程力学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生活中机械常用的连接键如铆钉、销钉这一类变形属于剪切变形;汽车的传动轴、转向轴,水轮机的主轴等发生的变形属于扭转变形;火车轴起重机大梁的变形则为弯曲变形。就连生活常见的包装袋上剪的小口也是应力集中导致的。

主:这些知识拓展了你哪些认识呢?

U:L老师的课上,从学术性上说,“工程力学C”主要分为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个板块。静力学主要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而材料力学则是分析材料的拉伸、压缩、扭转,弯曲这一系列的性能。非学术性上,我明白了对于不同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要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解决。

主:在L老师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有没有穿插一些社会历史现象来进行讲解呢?

U: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L老师的第一节课,她会大概花一节半课的时间来给我们讲工程力学在社会中的应用。

主:有没有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

U: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之前老师讲到桥梁时,说某一大桥材料和设计不合理导致桥体崩塌,这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此外,卫星的设计,它的机械构造,老师也有提过,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主: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思想观念有没有产生一定的变化呢?

U:我觉得就“工程力学”是非常适用于社会的一门学科。在这门课的作业中,L老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让我们结合辩证法的两面性探讨摩擦力臂两面性,让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摩擦力会阻挡运动的进行,但有时也会使物体保持原有的状态。

主:你在L老师的课堂上和她互动过吗?

U:在L老师的课上,我们主要是通过雨课堂答题的方式进行互动,大家写了题后会上传到雨课堂上,然后L老师会抽几个人的来看,指出他们的错误并纠正,这就是我们主要的互动方式。

主:有没有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呢?

U: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就像我刚才说的雨课堂答题,然后课外的活动首先是我们进行了一个工程力学实验,比如材料的拉应力和弯曲梁的刚度和强度的测量。我们的课上实践还有分小组讨论,以及小组之间讨论桥梁的拉压杆,大家再一起交流分析。

主:那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U:通过实践,我学会了团队之间该如何合作、有效地交流沟通,使整个团队更加出色,并且清楚地解到了拉压杆模型均按照刚性拉杆和刚性压杆考虑,实际上拉杆和压杆刚度相差较大,为此,按照柔性拉杆进行分析,并与有限元成果进行比对。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访谈时间:2021年3月22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被访谈者:P 结构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在Q老师的这门课程中,您获得了哪些专业知识呢?

P:除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之外,通过自然辩证法学到的更多应该是辩证性的思维以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思维学科多方交叉的一种思想。

主:在这门课当中,Q老师有和你们互动吗?

P:每节课都有互动,课程互动应该占到课程总时长的20%~30%。

主:那Q老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互动呢?是抽人起来回答问题,还是进行一些小组的展示互动?

P:课堂基本的形式应该有三种吧。一种是课堂小问题,采用自愿加老师点名结合的方式。一种是课前老师会在群里发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我们思考之后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主动积极地去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相关思考和观点。第三种就是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展示交流。基本上就是这三种形式。

主:那有没有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阅读资料呢?可以举个例子吗?

P:阅读资料,我想想。有一本忘了作者是谁了,叫作《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还有就是让我们去阅读《科学的历程》这本书。

主:那你看了这些阅读材料,对你的思想或者是个人的生活方面有没有什么改变呢?

P:比较明显直观的改变还是在思维方式这方面。不管是那本《中国辩证法》还是《科学的历程》,其实都是跟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相关的,从一些基本的科学理论、人文理论方面去培养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思维方式,从而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一些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问题,对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等各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帮助吧。

主:再想请问您,在这种互动的过程当中,Q老师有没有从国家、社会、历史等方面来讲授她所要传授给你们的知识呢?

P:有的,比如说Q老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或者观点之前,她都是先追溯这个知识点的由来,从几百年前最初是谁提出的,一直追溯发展过程,到成熟,到现在形成理论,根据这样一个时间轴的方式让我们一点一点了解掌握。

主:那除了这种互动的方式,Q老师有没有让你们去参加课外的实践活动呢?

P:课外的实践活动倒是没有。

主:在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当中,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P:最大的收获还是交叉学科对思维方式的改变吧,毕竟工科生的思维方式、思维逻辑都是更倾向于自然科学方面,丁是丁,卯是卯,什么定理都是准确的,而实际的世界、社会,更多的是在自然学科当中融入了人文理念,而人文理念又包含了一些自然的基本的逻辑、规律,就可能会在我们思维培养方面让我们更充满人文的思考。

主:那你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说明Q老师课程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或者是说案例,具体来说是怎么样对你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的呢?之前你也一直提到思维方式的变化,那具体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改变你的呢?

P:让我想想这个应该怎么说。就比如说上节课她给我们讲到了一个点,就很多人提出“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提出了这个观点之后,她就让同学们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抛出自己的观点。可能工科生在课堂上发表的观点都倾向于说这个世界就是受单一物理规律约束的一个世界,而文科背景的同学可能就会说自然规律可能也是人发现的,而且自然规律的正确性可能也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决定的,所以并不是完全由科学决定的,可能更多的在背后有一些哲学的影响。从这个例子看的话,就可能更多的是让我们去辩证地看待科学的正确与否与人类社会发展程度之间的某些联系,应该说让我们对所谓“科学”始终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科学并不永远是正确的,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待科学、去分析科学,去了解它,从而研究它,说不定会研究出一个更正确的答案。

主:最后再问您一个问题,就是你喜欢Q老师的这种讲授方式吗?

P: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

主:那谢谢您,我们就采访到这里。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7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O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同学你好,想请问一下,你上Q老师的课收获了哪些知识呢?

O:印象比较深刻的肯定是这学期上的自然辩证法概论,她给我们讲了自然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前就觉得这些是属于玄学的东西,但她跟我们讲,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这些是可以联系起来的,就感觉不是玄学。

主:以前你觉得这些东西是玄学的东西?

O:对,有点玄。

主:那想问一下Q老师给你们讲科学、自然这些知识,她是通过哪些方式给你们讲解的呢?

O:就先说自然辩证法概论吧,这门课上Q老师给了我们一些电子书,然后还给了我们一些视频。

主:嗯,哪种视频?

O:嗯……我记不得标题和内容。好像叫《自然辩证法走进校园》,这个是课间她给我们放的。

主:哦,那你觉得有意思吗?

O:有意思。

主:那你还记得它在讲什么吗?

O:应该算是一门研究生必修的课吧,它就讲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就是不仅说文科生要学,我们理工科的学生学这个也是有用处的。她好像还举了几个例子,就是说有些人学了自然辩证法概论会更有创新思维。

主:那Q老师的课堂有没有互动呢?

O:中特客我们有分小组,我们每小组都做了PPT,就一个主题做PPT,然后汇报。主题是Q老师给的,我们自己选。我们也可以自己选题。

主:当时你们那个组的选题是什么呀?

O:内外大循环。内循环,外循环,经济双循环。

主:那当时是你上去讲的吗?

O:不是,那倒不是。

主:那当时你们小组展示完之后有学生问问题吗?Q老师有给你们评价什么吗?

O:没有人提问,但Q老师给我们点评了。她说我们还是没有把那个主题研究得很深入,没有达到她预期的标准。但当时我们那个组都是理科生,这个选题可能确实有点难。然后自然辩证法课上Q老师也有提问,有互动。中特课也有互动。

主:她问了你什么问题吗?

O:有,她问我们,就是说西方对世界的本源是起点,而中国是终点,中西方对世界本源的思考出发点是不一样的,问我们怎么看。然后还问我们第一个为真理献身的科学家是谁。

主:那你知道吗?

O:我们当时说的布鲁诺。但她说不是布鲁诺,她还没有公布正确答案。

主:好的。之前你说你最开始认为自然辩证法是玄学,你认为你通过这个课有转变自己的想法,对吧?那Q老师是怎么让你产生这样的转变的呢?你觉得她说了哪些东西让你产生这样的转变?

O:她的课堂,她讲的知识让我们理工科的同学都能很认真地听这门课。她上课就像一幅画卷一样,慢慢展开。

主:我们想知道你回忆中特课,哪些知识点或者哪堂课、哪个时刻拓展了你的认识?

O:让我想想。就最后期末那个问题吧,对中国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主:就是你们最后的一个问答题。

O:对。就是课本上的东西吸收比较少,但我们每一周三个小组汇报,从每个小组的汇报中都能吸收不一样的东西。我补一句,Q老师上课特别好。我们土木的都选了她。她的课真的像一幅画卷一样,她的课,两节课,我们都能一直听下去,有的时候比专业课听得还认真。

主:她的这种讲授会让你很喜欢。

O:对,很喜欢。不单单是我们理工科,文科的肯定喜欢,但是让我们理工科的也很喜欢。

主:那她有没有从一些其他例子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呢?

O:嗯……很有逻辑,一般都是以……有的时候是一个问题,有的时候是一个视频导入。就会先告诉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

主:对,那今天辛苦你了。谢谢你接受我们的访谈。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2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9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V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访谈内容:

主:想问一下,你在F老师的课堂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V:首先肯定是专业性的知识,我自认为她是我目前遇到的大学上高等数学上得最好的老师。然后她还给我们拓展了很多数学历史上的东西,比如数学历史上的构造,比如框架,然后很多很多有名的学术上的泰斗,中国有建树的一些老师。不是说很详细地介绍,就是会提一下。包括有什么有名的公式啊,遇到就会给我们讲一下。

主:她就是通过国家、社会、历史这种方面来给你们讲述的。

V:对。

主:那你能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吗?就是让你印象深刻的。

V:印象深刻的,我记得是讲高斯,讲高斯小的时候,以及他在探索数学过程中的一些故事。首先讲一个故事,课程肯定不枯燥,趣味性挺强的。这样就让我们对极限这一块的知识了解更深入了一些。还有提到一些数学家,如华罗庚老师。

主:有互动吗?

V:互动还是有的。主要的还是讲故事,因为本身我们班比较大,同学比较多,不可能对每个同学的疑惑都照顾到。在课程引入的时候,就偶尔提出一个故事。

主:你可以讲一下老师讲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吗?

V:我可能记不住了。就是为了抛砖引玉吧,不太记得了。

主:那你印象比较深刻的知识点是什么呢?

V:我学得最累的可能就是极限,因为最开始极限的定义很复杂,就是说存在什么,又怎么样,因为我们高中学的不会有一个很复杂的定义。突然有一个很抽象的,又到了极限这一节,就有点听不懂。

主:那她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你听得懂呢?

V:首先就是课上讲授,因为我们老师本身很亲切,她讲的东西很清晰,她不会把一个很复杂的理论讲得很复杂。她会一点一点剖析,比如说条件到结果是怎么样的,她会证明给我们看。第二点就是如果实在没听懂,下课会求助老师吧。她会耐心地解答。

主:那你在课堂内或课堂外有没有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呢?

V:数学方面的,目前我们还没有参加。

主:那通过上这门课,有没有让你的思想观念产生什么变化?

V:说真的,我觉得上了大学改变还是蛮大的。高中的话就是老师一股脑地把知识教给你,但是上大学就不一样了,它需要你去挖掘,自己去学习。在高数方面就是这样,我们老师会推一个东西,叫雨课堂APP,有像函数式这样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她会以一种图形的方式推给我们去看,会用类似的方式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

主:那除了这些专业知识之外,她有没有让你的思想产生一些变化呢?

V:我想想,是这样的。就是我现在更推崇寓教于学的方式,就是说老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输者,她会塑造你未来的人格、品格。因为在高中我可能就是吸收者,但到了大学我更愿意当一个探索者。确实是高数课吧,让我认识到这一点。

主:那老师通过哪些方法让你有这种思想转变?

V:比如说,去年我们老师让我们去读一本跟数学有关的书,写一份读书报告。这个书不用很难,有的同学就去读了《爱情数学》,爱情与数学有什么关系?你从书中学到了什么?写一份1000字的读书报告来表达自己的心得。其实这就是一个锻炼自己表达能力的过程,因为高中时让我们去读一本跟数学有关的书,写一篇报告,我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时间和想法。但是到了大学,老师在引导我们往这个方面拓展。

主:那老师的这种授课方式你喜欢吗?

V:挺好的呀,因为真的,没有对比就没有……老师的上课方式是我在大学遇到很好的一种上课方式。

主:那她的这种授课方式让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呢?

V:探索吧。

主:好的,辛苦你了。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2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9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W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访谈内容:

主:首先我们想了解一下你在F老师的课程中获得了哪些知识呢?拓展了你的哪些认识?

W:首先我觉得在大学的高数课程中我感觉到了跟高中完全不同的方法,不止方法上,思想上我也觉得自己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因为大学数学跟高中数学不一样,高中数学在那种高压的环境下就是一味地为了分数,很功利。到了大学里面,身心没有那么多压迫,自己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话可以走更深的挖掘道路。其次在这门课堂中,F老师不是一味地讲解知识,她还培养我们对高数的那种激情。

主:除了高数知识外,你的思想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W:高中的时候还是会比较厌倦的,因为翻来覆去都是学的那些东西,但是大学数学每一个礼拜都在接触新的东西,我自己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探索这个知识发生的历史背景等,不像是高中看到就厌烦的那种感觉。(www.xing528.com)

主:那老师通过什么样的讲课方式让你对数学有了这样的兴趣呢?

W:老师只要讲到稍微重要一点的知识,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她总会给我们拓展一些发生的背景知识,这个理论创始人的一些历史事迹。知道这个理论背后的一些事件之后,自己也会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主:刚刚你说的人物,你可以展开谈谈吗?

W:比如说,学积分的时候,上学期期末学伯努利方程,老师就给我们科普伯努利这个家族在数学上是有很高的地位的,讲了好多这个家族发现的一些其他的理论。

主:那对于她讲的这些,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呢?

W:自己看到这些伟大的理论就会比较憧憬,对这门课也会发自内心的感兴趣,愿意去把这些弄清楚。

主:那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有没有设置一些互动的环节?

W:互动的环节比较少,因为我们这个班人比较多,但是她会找一些机会。比如说她自己开创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像我们信息学院其他的老师每个月就会搞一些月考,我们这个老师不搞月考,就会让我们写一份读书汇报,这是一种我们比较喜欢的教育方式。

主:那你们写了报告之后,老师会不会给你们一些反馈?

W:会。老师会把宝贵的上课时间空出来让我们分享,分享要自己报名,觉得自己写得比较好的、有收获的就可以去分享。当然相应的会有一些平时分。

主:那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W:因为这些书都还是比较深奥的,我们这种刚刚开始学高数的人确实看不太懂。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面前,我们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渺小的,就鼓励自己好好学习吧。并不是说到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

主:好的,那在老师的这门课程中,有没有一些关于国家、社会、历史等元素的融入?

W:刚开学的时候,我们学的一个知识点跟信息代数有相通的地方,其实就是两个学科的交叉点。老师认为这个内容我们学过了,就让我们自己去领悟,然后让我们每一个班派一个代表来讲课,让我们在学高数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信息代数的魅力。老师也是非常有责任感的,在讲的过程中她也会让我们感受到学高数的奥妙。

主:那老师的这种责任感会不会对你们也产生一些影响呢?

W:首先老师上课是比较有激情的,平常对我们提出的一些要求,肯定会灌输到对班级的管理当中。我是班长,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够跟老师一样富有责任感。老师的这种品质潜移默化地会改变班干部的做法。

主:嗯嗯,好的,那今天辛苦了,谢谢。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2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9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X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访谈内容:

主:高等数学1和2你选的都是F老师的课吗?

X:我上学期也在她的班。

主:这学期也她的班,上学期也是,那是系统分配的呢,还是自己选的呢?

X:优选班也是,但是我也没有想改,因为挺喜欢这个老师的。

主:看来你对她的课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那F老师上课一般是采用什么形式呢?

X:就挺正常,每节课都是去教室。她课前会先布置好下一周的内容,云班课上面会有教学任务和一些预习的视频,可以自己去看,照着书自己去理解知识点。她真的是我这么多年上过的数学课里面板书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字特别漂亮。

主:那你喜欢她的这种授课方式吗?

X:喜欢。

主:那她上的这门课让你有怎样的收获呢?

X:我感觉,上大学前他们都说高数挺可怕的,但我觉得好像上她的课,她讲完一遍,我们基本上就能理解整个知识点,因为她讲得很详细。她课前会讲一些关于某个定理或某个数学家的知识,课上突然延伸到某个内容,也会帮我们把背景讲清楚。

主:在F老师的这门课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呢?比如讲专业知识中引入的这部分内容。

X:有一点就是科学家的钻研精神,比如说有一个成果是很久之前就发现了,但是不被认可,可能要很久之后才突然发现这是对的。在中间那一段低谷期,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上个学期,F老师让我们自己读一本和数学有关的书,写读书报告。这个学期是三个人一组,写小论文,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课题,也可以选择某个数学家的著作,等等,只要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

主:那F老师的高数课让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呢?

X:该学的知识点都学习了,就觉得知识点都掌握得挺好的,复习也不用花时间。

主:看来你学得挺好的。那这些系统的专业的知识,你觉得拓展了你在哪些方面的认识呢?

X:逻辑思维、思维方式会改变,学习方式也会改变。

主:那我想问下,在你们的高数课上,在讲书本上已有的专业知识之外,F老师有没有给你们融入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呢?

X:感觉没太注意。

主:还是注重F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吗?

X:嗯。

主:那这门课对你的思想观念有产生一定的改变吗?

X:就原来觉得数学挺可怕的,现在弄清楚体系之后,就没有什么是让人害怕的。

主:那你在这门课上和老师的互动多吗?

X:还挺多的。简单的内容老师会让学生准备好后自己去讲,就像上学期有一章是四个定理,四个班是一个大的教学班,就让每个人来讲一个知识点。还有上学期写完小论文之后会有一个分享的活动,就花了两节课,同学做完PPT,就让愿意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之类的。

主:那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你觉得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呢?

X:就是同一个事情你可以听到别人不同的想法,或者说你自己学习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就能听别人讲了。老师的思维跟学生是不一样的,如果通过学生讲出来,共鸣会多一点,老师也可能会发现一些共有的错误。

主:那这个会不会对你的思想产生一定的改变呢?

X: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主:嗯,好。那你在老师的课上有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吗?比如课堂内的或课堂外的?或者说老师会布置一些任务让你们去课外进行吗?

X:会。老师会阶段性地让我们写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发到云班课上,大家都可以互相参考。还有每一章的知识点总结,如果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上面提问,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发现自己的问题。

主:你说的这个心得体会主要是指什么呢?

X:就比如说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学完一章后你掌握了哪些,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想到什么都能写。

主:那你觉得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

X:学高数挺快乐的。因为老师上课的时候很喜欢笑,感觉不像是普通的数学老师。而且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教数学的女老师,感觉不一样。上课前她也会提前到教室里提问,了解大家上节课以及这节课有什么问题,或者预习有什么不懂的,有时候也会和我们聊聊平常大学生活,学习之类的。

主:那老师会在课堂上给你们讲一些社会热点相关的知识吗?以及历史之类的知识?

X:讲数学发展史时会讲,会发一些资料让我们自己看。比如一些著名的定理或一些有趣的知识,包括曲线、等数之类的整个历史发出来,让我们自己去看、去研究。

主:你去看了吗?你在看的过程中,觉得自己收获了哪些呢?

X:开阔了知识面,对数学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让我知道了很多著名的数学家其实也是哲学家。

主:我有一个问题比较好奇,就刚刚你说了老师会讲一些关于生活和学习的问题,那有没有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呢,或者你能想到的?

X:老师有两个教学班,我们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就叫“太阳女神”,因为每次不管上高数课前天气怎样,上到一半总会出太阳,然后她就会说说笑笑给我们讲天气怎样怎样,就提醒我们注意成都的天气,让我们注意身体。

主:老师的个人魅力让你喜欢上这门课。

X:对。

主:好的,谢谢。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B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9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N 土木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你好,很感谢你能来参加我们的访谈,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N:我叫N,来自土木工程学院,2018级土木工程专业,我上的是H老师的“高等数学B1”和“高等数学B2”。

主:在H老师的课堂中,同学获得了哪些知识呢?

N:因为我上的是高等数学,这种课应该是大学里比较硬核的、数学类的一个基础课程,知识的话主要还是高等数学大纲里包含的知识,大概都是掌握的。

主: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一般采用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呢?

N:老师是用的慕课形式,她是先自己录好视频,然后我们自己抽时间观看。比如一个知识点,她可能先把那个知识点的定义展示一下,但可能大家还不是很理解,她就会找一个例题,然后给我们手把手过一遍,大概是这么一个模式。

主:那你们大部分时间是上慕课还是有教室上课的形式呢?

N:可能是一个教学的改革吧,她是一个先行者,是我们学校上高等数学的老师里第一个使用慕课的。

主:那就是不用去线下的课堂吗?

N:她就是上课,课程都是线上自己看,然后有习题课要去线下,比如期末考试,以及期中考试的讲解,这种也是去线下。

主:在整个课程过程中,有没有互动的环节呢?

N:因为是线上课堂,和线下相比有一个缺点就是互动比较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包括眼神交流,比较少,但是也有。她会把一个课程的视频分成好多节,每一节可能讲一部分内容、一部分知识。在这部分的知识展示完了以后,比如例题给我们讲了一遍,然后她会在最后设置一个题目,就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以后才能进入下一节。

主:闯关?必须做对吗?

N:对,必须做对,这就是线上一个软件的答题环节,就是做对才能进入下一题。

主:那在线下的习题课中有没有一些相关的互动呢?

N:那是有的,那就跟上课差不多。比如老师讲题,有人不专心听讲,可能就被老师叫上去做题了。

主: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没有通过一些类似国家、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来讲解知识点呢?

N:我回忆了一下,也是有的,比如在讲例题的时候,书上的题比较干瘪,就只有一个问题,然后她就会对它进行一个背景的扩充。比如在讲曲面面积的时候,她可能引入北斗导航系统,就问一颗卫星能够覆盖多少面积,比如一个地球要多少颗才能覆盖完整,就是这种形式。还有一个我记得是定积分的问题,在求半坡坝体填筑的工程量的时候,她联系三峡大坝这样一个我国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展示我国目前的一些发展成果,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主:当老师在讲这些事例的时候,你自己的感觉是什么呢?

N:我当时还比较懵懂,没有太多的意识,我就专心去听题了。但是我觉得看完这些还是比较自豪的,作为一名中国人还是比较自豪的。

主:那你喜欢类似这样的讲授吗?

N:我挺喜欢的,因为如果说没有背景,单纯的只有一个题目的话,对我们的吸引力也会减少,比较干瘪。有个背景介绍的话,肯定能更吸引我们。

主:那在这个过程中,同学的思想观念方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N:我当时学的时候还是主要去学数学的专业课的知识了,但是我觉得首先一个方面,她让我对数学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升,比如微积分思想、极限思想肯定是有明显的提升。其他的好像没有特别多观念上的改变。但是这个教学方式有一个过程,因为一开始我不是很能接受这种线上的方式,但是上了完整的一个学期之后,我就觉得这种模式蛮好的,所以下个学期我又选了老师的课。

主:好的好的,谢谢你。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2

访谈时间:2021年3月21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M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想请问一下,在H老师的这门高等数学课程中,你获得了那些知识呢?

M:感觉大学数学的逻辑思维和高中是完全不一样的,H老师教会我学习数学要从定义和原理出发。

主:那从定义和原理出发这方面,H老师是怎么样把知识具体讲授给大家的呢?

M:线上会给我们讲。我记得有一个例题,就是说一个图形绕x轴旋转,形成的体积是一个什么公式。但是H老师后面会问我们,就是说这个图形绕x等于1,那得到的体积是多少。这样的话如果只靠蒙和猜,那就无法得到那个体积。然后我就去问H老师这道题应该怎么解,她说你不能着急来问我,这是我们讲过的,这个题的定义是什么、原理是什么,该从最开始的那个点去分析。于是我就把那个定义翻出来看了看,然后才列出了式子,才推出来这个图形绕x轴旋转的体积。

主:你觉得H老师的这种讲授方式怎么样呢?

M:我蛮喜欢的,她不是直接告诉我这个公式的答案,她是让我自己去分析,让我锻炼了自己。

主:那让你自己去分析数学的思维的提升过程中,你的思想观念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呢?

M:就是感觉数学其实是灵活的,没有那么枯燥,我觉得学数学是挺快乐的一件事情。

主:那老师的课程中有没有让你觉得很有趣、很灵活的一些互动方式呢?是采取什么样的互动形式呢?

M:没有采取什么互动形式,因为我们是线上看视频多一点,线下少一点,互动的话就是会抽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主:那有问过你吗?

M:就很搞笑的是,她就用点名器把我抽起来,然后她就说我知道你,你可以的,你不用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当时我很慌,那道题我不会。然后我以为抽到我就叫我起来回答嘛,结果就直接叫我坐下了。

主:那如果你们做不出来,她会怎么办呢?

M:会继续抽人。

主:那抽到最后都没有人回答呢?

M:那她就会讲了。

主:那老师是不是也会告诉你们有些问题可以经常来问?

M:就是说有问题都可以问她,但是她不会告诉你答案。

主:那这主要是习题课,就线上加线下的形式。那习题课的频率大概是怎样的呢?

M:就一周一节。

主:我还想问,H老师在讲数学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关于国家、社会、历史的或者说人物、背景方面的介绍呢?

M:有,就是在线上视频里面,她就会在开课的时候以这些例子来引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如引入三峡大坝,以那个模型来介绍横截面之类的。还有讲微积分的时候,她也介绍了微积分的一些历史,是谁怎么样得出这个公式的。

主:那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吗?

M:没有。

主:那老师在讲解三峡大坝或者说微积分相关知识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这一部分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或者其他方面有帮助呢?

M:感觉就是学数学比较快乐。

主:好的。那H老师的课程中,她主要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讲授方式呢?

M:上课的形式,她一般在线上会讲解,线下的话就主要是对难题进行点拨。

主:那你喜欢她的这种讲课方式吗?

M:我觉得这种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让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学习也更个性化了。我们可以想在哪儿学就在哪儿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学,那种感觉就挺好的。

主:你觉得线上去学这种数学的知识和老师线下给你讲这些知识有什么区别呢?

M:我更喜欢线上的,因为线上视频听不清楚的时候可以暂停再往回拉,笔记也会记得更满一些。

主:好,谢谢,辛苦啦。

课程名称:地铁文化漫谈

访谈时间:2021年3月22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Q 土木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同学你好,了解了你的基本信息之后,想问一下你在上S2老师的课之后有哪些收获?知识性的或者说你对思想的阐发都可以讲讲。

Q:我觉得,可能之前我们乘坐地铁就是走就走过了,对于老师介绍的那些文化墙,上面的图案之类的是没有注意的。那些东西能反映一些地域文化,反映历史,非常有特色。这是我感受最深的。

主:那你记不记得老师上课具体讲了哪一个文化墙呢?

Q:他讲了成都,那个熊猫大道非常有特色。还有西安,讲了它的历史,多朝古都的呈现,专门挑出来一些比较有特点的王朝。南京的话就有六朝,六个朝代的东西陈列在那里。然后国外的还有俄罗斯的地铁,非常好看。

主:有放照片给你们吗?

Q:有。

主:那老师除了给你们讲这些地铁的例子,给你们展示照片,还会讲一些历史,有具体一点的故事讲述吗?

Q:历史可能讲得不多,可能讲到某些地方的时候会提一下,这里有一段历史。

主:那S2老师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讲呢?

Q:他讲的内容都是他上课之前自己去了这些地方,放的照片都是自己去拍的。因为各地的文化不同,后面他就会让我们分小组上去分享。

主:那你的小组分享的是什么呀?

Q:我现在分到的是岭南文化,因为我是广东的。现在他们讲到了齐鲁的地铁文化。

主:齐鲁文化他们讲解了之后,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呢?

Q:孔子、泰山和潍坊的风筝。

主:那除了小组汇报,S2老师还有其他的讲解方式吗?一堂课是怎么呈现的?

Q:主要还是他讲PPT的。

主:那我想问一下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跟你们互动吗?

Q:有,他有时候会问有没有人知道这是哪里,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然后下面有人回应他。

主:你在互动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收获?

Q:就觉得他们好厉害,他们怎么知道这么多。

主:老师上课过程中有没有讲解一些国家、历史方面的内容?

Q:国家……有,他有讲一些国外的那些地铁的特色,讲得也不是很多。

主:那他有没有将国外与国内进行对比?

Q:嗯……还没有,目前还没有讲到。

主:那我想问一下S2老师上课过程中有没有穿插一些思想引导性的内容,比如关于你们怎么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

Q:我觉得他可能更多是引导我们要关注地铁文化,多多关注其他的一些东西。可能是这个样子。

主:好的,谢谢。

课程名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访谈时间:2021年3月24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研讨室

被访谈者:S 建筑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同学您好,非常感谢能来参加我们这次访谈。Y2老师的这门课你是什么时候上的呢?

S:这学期开学。

主:那上过几次了?

S:四周。

主:那Y2老师上课主要是采用的哪种方式呢?

S:他会以实际的例子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来告诉我们专业方面的知识。

主:他一般在课堂上举的是哪些方面的例子呢?

S:有很多,因为我们这门课是高层设计,他会讲很多设计的例子。比如说广州的白云宾馆,或者是很多知名高层建筑,比如台北101大厦,还有别的国外的比如说阿联酋那些非常高档的一些建筑。

主:有没有你印象比较深刻的?

S:因为我们有专业方面的知识,比如说剪力墙,他就会举我们国家的例子,比如广州的那个白云宾馆,他会说那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使用剪力墙结构的建筑。

主:你听到这些的时候内心会有什么感触吗?

S:原来是一点都不知道这些,听他介绍以后觉得我们国家非常厉害,能够建造这些高层建筑。

主:你喜欢Y2老师这种授课方式吗?

S:挺喜欢的。

主:Y2老师这种授课方式给你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S:他能够将实际的例子和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讲,会使我对专业性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结合得比较好的话就不会像原来单一的方式那么枯燥,早课也不会犯困,也不太会开小差。

主:你觉得你在他这门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S:因为才上了四周,知识方面还是会有一定欠缺,但是我每一堂课都有认真听。

主:那Y2老师的课上有没有给你融入一些思想方面的元素呢?

S:有啊,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举了台北101大厦那个例子,讲到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主:对你有什么触动没有?

S:其实我也是一直坚持这个原则的,所以我就很赞同他的观点。

主:Y2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讲授专业知识,也融入了其他的方面的内容,有没有使你的思想产生一定的改变呢?

S:也是有的。比如说我之前一直没有关注国内外的建筑设计或者其他方面,就感觉一直在学专业课,但也没有去看那些很经典的例子。所以我觉得Y2老师的课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想去多看看课外的事情,不再局限于课内。

主:Y2老师的课上有互动吗?

S:有。

主:你和他互动过吗?

S:不多。他会提一些课外的问题,也有课上的问题,我们经常一起回答。

主:那你觉得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收获?

S:巩固了课本知识。

主:在想法上或者思想上有没有呢?

S:嗯。老师也会问一些扩展性的问题,就比如说那些建筑墙体是剪力墙还是填充墙,如果是填充墙,它对于结构的强度应该是有增加重力,但是填充墙本身是没有承载力的特性的。总之就是一些很细节的原来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点,他会跟我们讲。

主:那Y2老师的课上有没有课堂内或者课堂外的实践活动?

S:他会布置一些作业让我们去查阅。因为课堂上讲的一些概念或者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会让我们课下去查阅一些资料。

主:这个课外的作业主要是查阅资料之类的还是阅读文献?

S:他会介绍一些好的论文给我们看。

主:论文都是哪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方面的还是?

S:专业知识方面。

主:那你觉得你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收获?

S:还是有收获的,能够提高专业知识方面的水平。

主:好的,那今天就到这儿结束。

课程名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访谈时间:2021年3月24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R 土木工程专业

访谈内容:

主:了解完基本信息后,我们想了解下在Y2老师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中,老师一般会采用怎样的讲课方式呢?

R:老师一般会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相关知识,并且也会通过国内外的对比来给我们讲授一些专业知识的要点。

主:那老师一般会穿插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知识呢?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可以举例来谈一谈。

R:就比如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十年,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建造了十大献礼建筑,以此来彰显我国的国家实力,获取其他国家的支持,这个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主:你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收获或者说感受呢?

R:比如说在我国的建筑水平不是很先进的时候,部分建筑采取的是纯框架结构,但是现在已经基本淘汰纯框架结构了。当时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还不够发达,各方面的思想、水平还达不到能够非常完美地建筑一个建造的水平,所以不得不采取纯框架结构。

主:就是由于当时受到限制。那这类知识的介绍除了让你有知识方面的收获,思想方面有没有什么改变呢?

R:嗯,我认为一个真正好的工程师,不应该只考虑结构工程的本身,也要考虑这个结构存在的意义,从而使这个结构能够在思想文化方面和它本身的实用方面达到一个统一,这才是一个结构工程师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主:好的,那同学刚才提到Y2老师也会通过中外对比的思路来进行讲授,那有没有具体一点的案例或者说具体的感受可以谈一谈呢?

R:比如说,Y2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国内外就业方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包括国内外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的一个对比,这两个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主:那在Y2老师的课堂上,会不会有一些互动的环节呢?

R:还是有一部分,但不是很多。因为我们的课时比较紧张,所以互动部分可能稍微少一些,印象也不是特别深。

主:那你有没有参与过与老师的一些互动呢?或者其他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有没有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

R:我印象最深的互动就是我当上班长。

主:我还想具体了解下在Y2老师的这门课堂上,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呢?包括学术上的和非学术上的。

R:我觉得学术上和非学术上我刚才已经讲了一部分了,可能在学术上了解了更多的,普通的建筑也好,高层建筑也好,这些建筑本身的一些经典的结构,包括各国历代的工程师对这些结构的独特的改进。在非学术方面可能了解了更多建筑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时代背景,从而让我们了解到那个时期我们国家,包括其他国家工程师对于这个建筑的意义的深刻探讨。

主:你有没有思想或者说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呢?

R:我觉得思想方面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在上这门课之前,我觉得高层建筑就跟普通的建筑差不了太多,它可能最多考虑的是水平负载的问题。但是上了这门课之后,我发现,其实高层建筑比想象中要复杂,因为它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结构能否承担这些负载,还要考虑这个结构对于周边城市,包括在国际上的影响,所以可能会对结构进行不断地修改。

主:其实这还是在对高层建筑本身的理解上。在上了Y2老师的课后,自己的思想上,比如说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或者说自己思考的方式上有没有什么感受或者说改变呢?

R:在Y2老师的课程中,可能给我们讲授得更多的是,不管是现在作为一个学生,还是以后作为一个真正的工程师,对于建筑结构应该有一颗不断进取、学习的心。在学生时代应该如何把笔记记好,如何科学地去学习结构方面的知识,以后实际参加工作时,在工作中可以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获得真正的工作经验,这些都是Y2老师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在课堂之外学不到的东西。

主:你喜欢这样的讲授方式吗?

R:我觉得这样的讲授方式是不错的,因为不仅可以了解到国内的具体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国外更多的一些新鲜事物,让我们眼界更开阔。

主:好的,谢谢!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访谈时间:2021年3月21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F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

访谈内容:

主:在上Z老师的这门课后,您确定了哪些知识性的目标呢?或者说知识性的一些内容?

F:Z老师的课首先回顾了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从近代鸦片战争,到现代和当代,再次加深了我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当代部分,老师从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国际秩序等方面,讲解中国目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后面又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几个维度系统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和实践,在文化建设部分又着重讲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这门课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主:那通过这些知识性的内容,您的思想观念有没有产生什么变化,包括对国家、社会的认识这些方面?

F:实际上我们这个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的一个学科,我们这个专业可能更关注城市、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Z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对我们比较有帮助的是首先帮我们建立了一个大的研究背景和格局,比如我们现在研究的中国城市化,中国怎么样去实现城市更新,其实都跟政策息息相关的。还有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现到我们的专业中,包括城市的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从单纯的量变到人居环境的质的提升,这些实际中的问题在老师的讲解中,从大的国家政策的理念来看,都是有所帮助的。还有一点比较有帮助的就是让我学会了通过一种思辨的思维看待社会当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形成比较客观的观点。比如说Z老师在课堂上讨论过地摊经济,因为从城市的角度来说,地摊经济容易形成脏乱差的形象,会影响市容市貌,但是从居民创收、经济改善的角度来说是有益的,所以问题在于怎么科学地管理和引导。这是用思辨的思维形成一些相对客观的观点,我觉得这个是有帮助的。

主:Z老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讲授的呢?

F:方式的话,我觉得一方面是老师的讲解,讲解形式主要是老师解读。我记得Z老师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讲话的原稿拿给我们看了,还做了一些点评。

主:是视频的方式?

F:不是,是文字版,还有在课堂上她会讲一些对时政的看法,这种看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这种时政的看法会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来讨论,比如说你赞成这种看法还是不赞成这种看法,或者说选择“与我无关”。赞成和不赞成其实是比较开放的一种方式。还有就是根据不同的板块,我们会讨论一些话题,比如说经济板块、文化板块……我们当时做的是酒文化的那个板块,先是同学上台针对这个话题阐发自己的一些观点,然后下面也有同学来进行问答交流,最后老师会有一个总结,是这样的方式。

主:那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您有哪些收获呢?

F:互动首先会让大家比较积极地去思考,然后就是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还有老师总结……我觉得对知识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吧。

主:那您可以具体谈谈当时同学对酒文化提了什么问题,然后Z老师是怎么评价的呢?

F:是这样,因为当时我们这组是酒文化,有男生和女生,我们小组在讨论的时候我就发现其实会存在对立的两方面,像很多女生就很反对这个酒文化,因为她们的出发点是看到很多劝酒的文化,觉得新时代的年轻人对这个是很反感的。如果说从老师对于文化的理解角度来说,传统的文化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精华的东西。对于这个课题我们当时还是认真去做了,和几个朋友去了剑南春的老街,体验了酒文化,实际上可以看到祭拜神灵、传统节日、家族朋友聚会等都离不开酒文化。当时我们小组在做的时候还是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观点,就是文化本身还是有精华的部分,当然肯定还有一部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有不合时宜的地方,所以说我们当时去实地调研了,也听了同学们的意见,进行了交流,对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主:好的,谢谢。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9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

被访谈者:E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专业

访谈内容:

主:想问一下你上了Z老师的“中特”以及“自然辩证法”这两门课后收获了哪些知识呢?印象比较深刻的都可以谈一下。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门课的知识太多了。在那么多的专题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文化专题。因为我国在科技等各个领域已经在往上追赶了,但是在文化领域以及在文化自信制度建设上我觉得还没有那么好地贴合时代。重点讲了文化自信的问题。这个学期上了“自然辩证法”,因为它相对于“中特”来说更像是一门哲学课。Z老师的框架就是回答哲学的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自然辩证法”课堂的回答是“我是人”。她第一节课就讲了“人”的定义,大概讲了人类简史。然后是“我从哪里来”,“自然辩证法”的回答是“我从自然来”。然后是“我到哪里去”,“自然辩证法”的回答应该是讲社会和科技两个方向。她讲到在社会发展之中我们应该更注重社会这一方面,比较注重科技,应该是这两个方面。

主:她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跟你们讲解的呢?

E:其实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老师那种,首先构建一个框架,系统性地回答这门课大概要学什么,这就算框架构建吧。然后就是主题介绍。她还会让我们课堂上回答问题、投票,投票就是全体性的,然后也会有各小组的展示。

主:那她问过你们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E:我想想,那个叫钱学森之问,就是“为什么培养不出人才”。还有就是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当代中国人为什么不信宗教。大概这样,因为上个学期的我实在不记得了,我只能说这个学期的了。

主:那这些问题Z老师有给你们回答吗?或者说这些回答让你收获了什么?

E:嗯,这些问题大部分应该是老师问我们,算是一种师生交流吧,包括老师和学生的回答都给我一些启发,新鲜的想法。就宗教这个问题吧,我记得有一个同学说,以前的人不信宗教但更信宗族。他把“教”这个概念转化成“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知识点。

主:那老师还有投票环节,投票环节是问的什么呢?

E:投票问的我好像记得是中国的外交是要战狼式的还是要儒雅的。

主:那你投的哪种?

E:战狼吧。

主:那你觉得她的这种讲课方式相对来说能给你带来哪些不一样的知识?

E:嗯,怎么说呢。因为我大部分的思政知识并非从思政课程中获取,所以我觉得Z老师的思政课程是符合教育部的要求的那种感觉。我是保研的嘛,但是我也去看了考研政治,徐涛老师的政治讲解我觉得很好。还有一本小说叫《临高启明》,这是我的一部分知识来源。还有短视频APP,我也能从这个上面看到复旦、上交的一些老师讲课。我的思政知识更多是来源于这里,而并非在课堂。

主:那我想问一下你是否还记得,“自然辩证法”课上Z老师在给你们讲解的时候除了问问题这些方法,她会不会讲解一些类似于人物、故事之类的东西呢?

E:会的会的。

主:有你们专业的介绍吗?

E:没有,因为我们现在才讲到《易经》。她讲它来源于古代,先从五行八卦开始聊起来,中国人古时候怎样认识自然,为什么西方形成了科学,而我们可能就是道教之类的。这个分歧大概还在这个阶段。

主:那我想问一下,通过Z老师的课堂,你的思想有没有发生什么转变呢?

E:没有。因为思政课真的占我思政知识来源比较少的部分,所以它对我不能说有很大的影响。

主:那你有参加什么课堂内或者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吗?

E:实践的话,我应该是大三上“马原”的时候去过重庆的哪个地方,我忘了。

主:那Z老师上课会不会设置一些互动的环节呢?

E:有的,投票和回答问题都是有的。

主:那总体来说,你对这个专业有什么样的感受?

E:其实我非常喜欢马克思,我非常非常喜欢马克思。可能他们觉得这个课有些流于形式,应该是了解得不是很多。说实话思政课程是一门很难讲的课,如果你要把它讲好,你需要很多的时间准备。Z老师的备课量很大,因为一个政府的文件发布下来,那些字你都认识,但你不一定读得懂它,你需要一个人来解读,有些老师可能就读一遍,有的老师就会一层一层递进,我觉得Z老师是有她自己的解读的。

主:好的,谢谢,辛苦啦。

课程名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访谈时间:2021年3月22日

访谈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研讨室

被访谈者:H 译界学专业

访谈内容:

主:同学在X老师的这一门课程中获得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呢?不管是学术上的还是非学术上的都可以谈。

H:学术方面的话,因为这是门通识课,它让我在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框架上的理解比以前更深刻了。但是也因为这是门大课,也不可能给一本专著让我们琢磨、分析。对我来说其实收获比较大的是上课的方式吧,因为我也给学生上课嘛,所以我感觉X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方式对我启发蛮大的,包括主题的选择方式、课堂讨论的组织,我觉得这个对我影响蛮大的。当然因为可能我跟其他同学不太一样,基于我的个人经历,我对这方面印象比较深刻。

主:好的,我听说X老师上课时有一些主题选择以及课堂讨论。那你能举一些稍微具体的例子或者具体地谈一谈自己对这种讲课方式的一些感受吗?

H:对,其实我学术上的收获和这个也有挺大的关系,就是说我们这个大课是把各个专业的学生放在一起,有人文社科的,也有理科工科的,大家在这些主题汇报方面往往会产生很多跨界的或者跨学科的思维的碰撞,这对我来说非常别开生面。这是一个。第二个是X老师上课比较注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我觉得X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安排座位的方式,因为以前上这个大课会涉及出勤率的问题,X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安排了一个指定的位置,每个地方都分了小组,有小组长,我觉得这对于学生不管是出勤率还是课堂任务、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都是一个比较好的管理吧,因为它毕竟有一个组织的形式。所以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

主:好的好的,谢谢同学。关于之前提到的这个主题和主题汇报的这个情况,你能想起当时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主题或者你们当时的小组选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主题吗?

H:我说一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吧。就是关于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记得当时以土木学院为主的有一个团队,他们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学科的一些创新,他们自己学术上的一些思考或者生活上的一些观察,还有可能是把自己的研究拿出来做一些展示。因为现在我是在做文科方面的一些研究,但是我以前也接触过一些工科、理科的知识,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一是很新鲜,二是与我们生活是相关的。我记得有一个是讲机制砂的,因为现在工业里面沙子的使用已经对一些领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吧。然后现在开始新一轮的建筑上的革新。我就想,原来现在工业上这么小的地方也有这样一些技术,一些设备的运用,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种启发。

主:好的好的,感觉到有一些学科之间的碰撞。刚刚提到X老师比较喜欢用这种互动的方式,你觉得这种互动的过程跟传统的其他的方式比起来会不会有一些不同,让你有一些收获呢?

H:当然会有不同。因为我认为我们以前那种纯粹老师上课为主的授课方式其实不太有利于把握学生的动态,除非用测试的方式,以标准的试题标准的测验这种方式。当然我们在大学特别是研究生这个阶段,我觉得这种方式就不太合适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思政类这种课程其实需要学生进行输出。这样的话老师可能一方面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同学们之间的课堂讨论会让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我觉得学生这个群体之间内部的交流对于大家加深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是有帮助的,肯定比传统要好,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

主:好的好的。那在上课的过程中X老师有没有对国家、社会、历史方面的内容进行讲授呢?

H:国家?有的。有讲到历史啊,还挺多的。哲学啊,讲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还有……挺多的吧。因为这个课程设置的学生组成比较杂,所以也没有讲得特别细,但是涵盖的面我觉得是非常广的。

主:好的同学,麻烦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