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学研究成果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学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思政的理念旨在解决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陈艳认为高职院校要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交互融合有四个关键:一是领导重视,二是理念转变,三是课程改革,四是建设好教师队伍。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学研究成果

对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问题,学者们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是为什么要将思政与课程融合的问题,这关涉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思政元素与课程怎样融合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学者们以具体的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融合。

第一,关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本质都是育人,在根本使命上具有一致性——最终目标都是实现立德树人。大多数学者认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同向同行的关系。邱仁富认为,要正确处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与“同行”的辩证关系:“同向”就是政治方向、育人方向要一致,文化认同要有统一性;“同行”就是要步调一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享发展。同向同行的问题实质上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性问题,“同向”是“同行”的前提,“同行”是“同向”的目的。[43]董勇认为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有独特的价值内涵。首先,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因势而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升华,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人的主体性,突出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其次,是“因事而化”的由单一化转向多学科融入的路径、由灌输说教转向隐性渗透的方法的思政内涵转型;最后,是“因时而进”的话语体系、内容体系、传播体系和队伍体系的思政体系重构[44]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许硕和葛舒阳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育教学目标、承担责任使命和教师品德要求方面具有价值指向的一致性,但也要充分认识其在思想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性。[45]同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互补的关系。一方面,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指导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课程思政也为思政课程提供丰富的实践专业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抽象的理论观点。实际上,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正是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有力论证。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对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关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必然性。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有其必然的现实意义。课程思政的理念旨在解决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就是要构建融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专业课等多门类课程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体系。陈艳从政治任务、职业工作维度和本质任务角度探讨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然性,认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交互融合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必然要求。[46]郑佳然认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目标顺利实现,其次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后有助于完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47]实质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就是两者融合在学理层面的表述。(www.xing528.com)

第三,关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路径的分析。学者们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路径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不仅从宏观层面进行了把握,也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两者融合的具体措施。陈艳认为高职院校要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交互融合有四个关键:一是领导重视,二是理念转变,三是课程改革,四是建设好教师队伍。[48]崔戈以外语课程思政改革为例,认为目前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尚未形成一个完备的、覆盖外语学科各门课程的体系。针对于此,他提出外语课程思政要加强资源库、示范课、教学指南以及师资队伍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此外,还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顾问队伍,以保证资料库的权威性和政治正确,确保思政元素选择的客观性[49]每一门课程的领域不同,话语体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思政元素的选取上应做到具体课程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