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教学法研究成果

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教学法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场地的选择,应不拘于校内校外,不能单纯地认为实践教学基地一定要在校外。首先,完善落实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制度的可实施性和严肃性。当前的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多为考察,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教学法研究成果

1.完善设备配套保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思政专业课的实践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内容比较多,对实践设备、实践基地的需求比较高。设备和基地作为开展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中介和载体,要想解决其面临的不足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首先,学校领导应加大对于实践设备与基地的重视与投入。实践教学设备的优劣情况以及实践场地是否丰富和多样,影响着思政元素在实践教学中的融入。在实践设备与实践场地均不能满足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情况下,要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是不大可能的。这种情况要得到改变,首要解决的就是学校领导对实践设备和基地的重视和资金投入问题。由于思政专业课的学科属性问题,部分学校领导简单地认为其是一门政治理论课,不需开展过多的实践教学。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自然对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不够充分,资金投入也不足。针对这个问题,学院分管领导应加强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就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资金缺乏问题进行协商,改变学校领导对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存在的误解,加大对实践设备、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视与投入。

其次,增加教学实践基地数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场地的选择,应不拘于校内校外,不能单纯地认为实践教学基地一定要在校外。应根据思政专业课的学科特色、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来选择教学实践基地。在基地的选择上应遵循典型性和针对性原则。应该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基地,使实践基地和教学内容相契合、相匹配,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这些基地的选择也应该具有稳定性,在选择实践教学基地的时候,应对该基地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考虑其是否能够长期为实践教学提供场地,是否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当然,对于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不仅要注意数量,还得注意质量。在保障基地数量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基地管理,强化教学基地制度建设,提升基地的质量和实效。

2.完善管理制度,制订清晰的评价体系

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相比于其他专业课程,在管理方面应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发挥思政元素在思政专业课中的作用,解决当前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管理方面的问题,应结合思政专业课的学科特点及培养计划,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和清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完善落实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制度的可实施性和严肃性。制度制订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应首先制订完善相关制度。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应包括对院系职责、教师职责、学生职责等的组织管理,对实践的各环节,如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前准备、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结束反馈等教学过程管理,以及相关的奖惩管理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在管理制度落实以后,第一,要在学院、指导教师、学生之间大力宣传,让制度深入人心。第二,对于制度的执行应成立相关的监督部门,要建立相关制度执行奖惩、制度监督和制度评价机制,确保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及严肃性。

其次,制订清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可以鉴别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工作质量的优劣以及思政元素融入的好坏,还能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和资料。第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有明确的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是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第二,明确评价的主体、客体和方法,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不仅要包括学校学院教务处,还应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自评和学生的意见。第三,要制定清晰的评价步骤,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判。

3.制订严格的考核要求,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

构建完善的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对于促进学科发展和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思政专业课考核存在的问题,要想构建一个以学生为本、综合多元科学的考核体系,需从考核目标、考核方式、考核要求等方面出发。

首先,从考核目标来看,需进一步明确考核目标,确立考核重点。通过运用实践教学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思政专业课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思政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考核目的是了解思政元素的融入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因此考核的重点除了放在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上,还应重点考核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和思想、行为的提高。

其次,从考核方式来看,需建立多元综合的考核方式。当前的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多为考察,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这种考核方式虽然比较简单,但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不能体现出通过实践教学是否将思政元素高质量地融入思政专业课中,不能得到精准的教学反馈。建立综合多元的考核方式不仅要了解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是否对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还要反映出通过运用实践教学法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情况。因此,教师在制订考核方式的时候,要结合教育实际,创新考核方式,使考核方式适应教学实际,体现思政元素在实践教学中的体现,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最后,从考核要求来看,需建立严格的考核要求。当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考核要求高于实践教学的现象,没有制订两者之间合理的考核比重,导致对思政元素融入的质量不高。这种考核要求不利于思政元素的融入,也不利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误以为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不重要,只需要跟着教师“玩玩”就行。要想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完善,促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思政课专业课教学,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要求。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要严格执行,对学生和自己提出更严格的要求,确保思政元素融入的严肃性。

4.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

思政专业课是我国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而落实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于实践。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思政专业课不仅要从理论教学着手,更应该从实践教学出发。

首先,强化师资配备,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当前的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一般由理论课教师担任,但由于理论课教师经过长期的理论教学已形成自己的教学范式,这种教学范式对理论教学有用,但不意味着对实践教学也会产生同样的作用,因此要强化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师资配备。如可以聘请相关专业人才担任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或者可以加大对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打造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师。

其次,完善课程设置,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作为思政专业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忽视或过于重视它都是不可取的。忽视会导致实践教学的缺失,过于重视会影响理论教学的开展。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进去,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安排。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学校要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在加大实践教学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对思政元素融入的效果上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从严教学。教学是“师”与“生”的配合,只有教与学都从严出发,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最后,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优势,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思政专业课不仅是要培育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公民,培养具备马克主义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人才,还要培育能够适应社会生存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人才。当前,思政专业课单纯的“理论灌输”已经不适应时代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思政专业课教学将与理论教学一道,成为培育在新时代下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重任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思政专业课教学“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

5.制订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监督

有计划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安排是通过实践教学将思政元素融入思政专业课的前提与基础,针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教学随意性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制订教学计划和加强教学监督两个方面去改善。

首先,制订教学计划。制订严密的实践教学计划是完成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及安排实践教学授课内容、实践授课时间的主体计划。思政专业课实践教学课计划主要包括:一是对本学期实践教学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二是根据总目标选定实践教学学段计划;三是具体实践教学课堂方案。无论是哪个计划,在安排上都应减少随意性,增强其科学性、严谨性,各个计划之间要有相互的逻辑联系和各自的有效性。要考虑到整体教学的安排,与理论教学相适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监督。要想解决实践教学安排面临的随意性问题,在制订严格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还需加强教学监督,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一是可以制订实践教务监督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的监督范围;二是可以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备课情况,考察其教学安排是否科学严谨;三是可以对实践教学进行实地“暗访”,考察其是否认真开展实践教学。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还是方法论,从来都“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73]。实践也因其直接现实的特性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之一。在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教学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是推动“课程思政”和“大德育”的中坚力量,也是思想政治课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完善和创新实践教学法,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在无形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亲身体悟其所身负社会责任,强化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杨桓)

【注释】

[1]本节部分内容已在相关刊物上发表。

[2]《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编写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及主要特点和教学重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68.

[3]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M].王寅丽,张立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5]冯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0):14.

[6]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1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4.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5-437.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

[12]李全喜,张明国.2012年以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现状实证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3).

[13]田辰山.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M].萧延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4]张维为.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33.

[1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Z].2020-05-28.

[17]赵晓霞,王卫东,蒋琦玮,李耀庄.新工科视角下土木工程核心能力实践教育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31-36.

[18]李丽娟,杨文斌,肖明,章云.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25-30.

[19]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0]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21]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22]杨丽珍.《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马克思历史观新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3]赵莉香,高波,苏谦,杨成.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综合设计课程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7(4):87-93.

[24]竺柏康,石一民.地方高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的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136-138.

[25]杨丽珍.《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马克思历史观新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www.xing528.com)

[26]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27]林健.如何理解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基于《华盛顿协议》的界定和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7-26,38.

[28]杨丽珍.《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马克思历史观新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9]杨成,富海鹰,蒲黔辉.“一带一路”背景下交通土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110-114.

[30]邓孟仁.岭南超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31]曹柳星,贺曦鸣,窦吉芳.“新工科”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践——面向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主题式通识写作课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24-30.

[32]郭永春.新工科课程体系中的工程设计思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39-43,55.

[33]徐小洲,臧玲玲.创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的融合——美国欧林工学院教育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03-107.

[34]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S].北京: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9-04-26.

[35]曹柳星,贺曦鸣,窦吉芳.“新工科”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践——面向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主题式通识写作课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24-30.

[36]Posner, G.J., Strike, K.A., et al.Accommodation of a Scientific Conception:toward a Theory of Conceptual Change[J].Science Education, 1982(2): 212-226.

[37]Trike, K.A.& Posner, G.J.A Revisionist Theory of Conceptual Change.In R.Duschl, & R.Hamilton.Philosophy of Science,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M].Albany, NY: SUNY, 1992: 147-276.

[38]赵莉香,高波,苏谦,杨成.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综合设计课程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7(4):87-93.

[39]徐小洲,臧玲玲.创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的融合——美国欧林工学院教育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03-107.

[40]Spiro, R.J., Jehng, J.C.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Hypertext: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the Nonlinear and Multidimensional Traversal of Complex Subject Matter, in Cognition, Education, and Multimedia, Nix, D.and Spiro, R.Lawrence Erlbaum, Hillsdale, New Jersey, 1990: 163-205.

[41]项永芳.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42]Lave, Wenger, E.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64-68.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001).

[44]范幸.把握智能家居发展机遇,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J].张江科技评论,2021(1):60-63.

[45]郭美荣,李瑾.数字乡村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北京的调研[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8):159-164.

[46]Lave, Wenger, E.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64-68

[47]Lave, Wenger, E.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64-68

[48]蔡瑶.价值观教育视域下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9]Spiro, R.J., Jehng, J.C.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Hypertext: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the Nonlinear and Multidimensional Traversal of Complex Subject Matter, in Cognition, Education, and Multimedia, Nix, D.and Spiro, R.Lawrence Erlbaum, Hillsdale, New Jersey, 1990: 163-205.

[50]项永芳.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51]Spiro, R.J., Jehng, J.C.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Hypertext: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the Nonlinear and Multidimensional Traversal of Complex Subject Matter, in Cognition, Education, and Multimedia, Nix, D.and Spiro, R.Lawrence Erlbaum, Hillsdale, New Jersey, 1990: 163-205.

[52]林同炎.斯多台斯伯利结构的概念与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3]Spiro, R.J., Jehng, J.C.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Hypertext: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the Nonlinear and Multidimensional Traversal of Complex Subject Matter, in Cognition, Education, and Multimedia, Nix, D.and Spiro, R.Lawrence Erlbaum, Hillsdale, New Jersey, 1990: 163-205.

[54]林剑.论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实践范畴与唯物史观的逻辑结构[J].哲学研究,2004(12):3-7,91.

[55]李勇,司顺文.乡村公路建设对缓解乡村贫困的影响分析——以贵州省榕江县Y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4):46-49.

[56]杨成,高夕良,李力,等.大型火车站台结构的地震作用下扭转不规则分析[C]//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重庆大学期刊社,2010:2.

[57]夏嵩,王艺霖,肖平,富海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因素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72-176.

[58]Posner, G.J., Strike, K.A., et.al.Accommodation of a Scientific Conception:toward a Theory of Conceptual Change[J].Science Education, 1982 (2): 212-226.

[59]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0]自然辩证法概论编写组.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1]Spiro, R.J., Jehng, J.C.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Hypertext: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the Nonlinear and Multidimensional Traversal of Complex Subject Matter, in Cognition, Education, and Multimedia, Nix, D.and Spiro, R.Lawrence Erlbaum, Hillsdale, New Jersey, 1990: 163-205.

[62]Lave, Wenger, E.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64-68.

[63]本节部分内容期刊待发。

[64]卢德馨.大学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65]曹宝龙.学习与迁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49-50.

[66]竺长安.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关联教学法——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1(4):29-32.

[6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4.

[68]马淑娴,张人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法浅析[J].法制与社会,2020(6):185-186.

[6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0]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7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72]蒋国勇,应小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76-77.

[7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