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侗胞称庞桶酸菜,侗乡特色美味,酸荤腌熟,美味佳肴

侗胞称庞桶酸菜,侗乡特色美味,酸荤腌熟,美味佳肴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侗家,几乎所有的菜肴都可以做酸处理。庞桶酸菜是侗乡特有的美味佳肴,腌的是猪肉、鱼、鸭、鹅等酸荤。腌酸荤的庞桶,用老油杉木制成,以桐油多次涂抹。侗胞称这样的酸荤都已经在庞桶中腌熟了,不必过火烹制即可食。

侗胞称庞桶酸菜,侗乡特色美味,酸荤腌熟,美味佳肴

侗家喜酸食。侗谚云:“吃鱼吃肉皮包骨,酸汤泡饭肥鲁鲁。”“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窜。”侗家这种饮食习惯的养成,一是由于这里的气候潮湿,酸食可以祛风去湿;二是由于早年侗族地区缺盐,人们以酸代盐,使菜肴变得可口;三是由于早年这里交通不便,来了客人买不到菜,酸菜是一种保存食物的良法,可备不时之需。

在侗家,几乎所有的菜肴都可以做酸处理。最常见的是腌坛酸菜和竹筒酸菜。腌坛酸菜,用陶制腌坛腌制。腌坛可分为翻坛(腌时坛口朝上)和覆坛(腌时坛口朝下)两种。入坛、入筒的,既有菜园里的蔬菜,也有山上采摘的蕨菜、竹笋、香椿,还有河里捕捞来的小鱼、小虾。猪肉片拌以米粉,也可以放在腌坛中腌成酸食。其中有一种酸虾酱,堪称美食。制法是将生虾和辣面捣碎,加盐、糯米粥、豆粉姜末拌和入坛,发酵后即可食用。这种酸虾酱用油煎炒,鲜酸酥辣,其味无穷,可单独食用,也可炒菜时作为佐料。

为了得到足够的腌坛,忌食狗肉的侗胞,家家却都是养狗成群。每年秋后,邻近以狗肉为佳肴的广西苗胞,成群结队,挑着一担担陶器腌坛,来到湖南通道、靖州贵州黎平等地侗乡,换取肥狗,俗称“坛子换狗”。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www.xing528.com)

庞桶酸菜是侗乡特有的美味佳肴,腌的是猪肉、鱼、鸭、鹅等酸荤。侗族人有稻田养鱼的习惯。秋收前,稻田要放水干鱼,侗胞以鱼杂碎宴请亲朋好友,鱼肉则入桶成酸。秋收后宰杀的鸭、鹅,春节前宰杀的肥猪,亦照例以头、脚、杂碎宴客,鸭肉鹅肉、猪肉也是全部要腌入庞桶的。其中腌制酸鱼时,必先用糯饭、盐、酒曲、辣面、姜末、蒜泥调以米酒,制成腌糟,涂抹在鱼的肚子里。腌酸荤的庞桶,用老油杉木制成,以桐油多次涂抹。因为酸庞桶是埋在地下的,要防腐。有条件的人家,专门有一间埋庞桶的屋子。用盐腌制过的酸荤,滤水晾干后,便放进庞桶里。将一个糯米饭拌盐做的饼,压陷在庞桶上面,加上严丝密缝的木盖,木盖上再放水,使之密不透风。经过两三个月的腌制,酸荤便可食用。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荤菜都可腌制成酸的,如鸡肉,包括山里捕来的野鸡,都是无须制成酸荤的。

不论酸肉、酸鱼、酸鸭和酸鹅,闻来都有一股扑鼻的醇香,吃来略带酸味,酸中含香。即或是肥肉,也肥而不腻。侗胞称这样的酸荤都已经在庞桶中腌熟了,不必过火烹制即可食。若遇远方的客人不习惯,主人便将这些酸荤用火炙烤过后再请客人吃。经火炙烤过的酸荤,集酸、香、酥、脆于一体,其味无穷。在侗家盛大的宴席上,通常要在每个客人面前摆上每种酸荤各三块,每块重二三两。这三块酸荤有“一块下酒,一块咽饭,一块摆来看”之说,全部吃完,是不礼貌的。在所有的酸荤中,最为名贵的要数陈年酸鱼。它只出现在葬礼的宴席上,由德高望重的长者食用。这种酸鱼,通常是死者出生的那年,由他的父母为他腌制在酸庞桶里的,且必定是红鲤鱼。在腌制了几十年之后,红鲤鱼已经全然变成了黑色,却仍然渗透出扑鼻的醇香。这样的陈年酸鱼,既是葬礼上宴请长者的美味佳肴,又是一种难得的寄托哀思之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