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秘的悬棺葬:五溪漫话中的重要文物遗址

神秘的悬棺葬:五溪漫话中的重要文物遗址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五溪蛮的悬棺葬,是死者尸体腐烂后的二次葬。类似箱子岩的悬棺葬,在五溪地域的酉水、武水、辰水、溆水、水流域各地普遍存在。这些悬棺葬,或在地方志中有记载,或今仍存有遗址。在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发现的仙人岭悬棺葬遗址,已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测定,悬棺安葬的时间,约在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西晋时期。1988年8月,贵州省博物馆对白岩山上的十八穴悬棺进行了发掘,获悬棺葬具两具。

神秘的悬棺葬:五溪漫话中的重要文物遗址

自湖南泸溪县浦阳镇泛舟顺沅水而下,行十五里,便可见一座陡峭山崖临江而立,崖有洞穴,支木架,上面搁放着隐约可见的木箱。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箱子岩”。明清间,沅水成为出入滇黔的交通要道,往来的文人学士,对此多有记述。有人说它是“居民作避兵计,筑室于此”(徐炯《使滇日记》)。当时,崖隙还横陈着船状物,有人便说它是“沉香船”(许缵曾《东还纪程》)。王昶在《滇行日录》中则描述得更详细:“最异者,山半穴内如箱,如船,如楣槛,谛视皆以木为之。”到了现代,沈从文散文《箱子岩》,更使得这一奇异景观声名远播。神秘的“箱子岩”,静静地屹立在沅水河畔,给人们留下了多少遐想与疑惑!

查阅古籍,这神奇的“箱子岩”,原来是古代“五溪蛮”的悬棺葬。唐人在《朝野佥载》中曾有记述:“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宴饮舞戏,一月余日。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即终身不复祭祀。”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对于这种葬丧习俗,做了更为详尽而具体的描述:“死者诸子照水内,一人背尸,以箭射地,箭落处定穴,穴中借以木。贫者已,富者不问岁月,酿酒屠牛,呼团洞。发骨而出,易以小函,或架岩屋,或挂大木,风霜剥落,皆置不问,名‘葬堂’。”原来,五溪蛮的悬棺葬,是死者尸体腐烂后的二次葬。“箱子岩”上的“箱”和“船”,就是收敛骨殖的棺木,“楣槛”则是放置悬棺的木架。

类似箱子岩的悬棺葬,在五溪地域的酉水、武水、辰水、溆水、水流域各地普遍存在。这些悬棺葬,或在地方志中有记载,或今仍存有遗址。仅在酉水流域,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悬棺葬,便有二十二处之多。在归葬的悬崖峭壁上,既有天然之洞,也有人工开凿之洞。在地处永顺县泽家镇的箱子洞,曾清理出骨殖、棺板、棺钉等物,并发现宋代铜币“天圣元宝”“崇宁重宝”各一枚。在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发现的仙人岭悬棺葬遗址,已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当地文物部门在对遗址进行清理时,发现较完整的棺木两具:一为船形,内存男女头骨各一个;一为倒棱台体,内存中年女性头骨一个。据测定,悬棺安葬的时间,约在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西晋时期。溆水流域的溆浦大江口的鬼葬山,也为悬棺葬遗址。水支流龙江河畔的岑巩县桐木村,有一座白岩山。1988年8月,贵州省博物馆对白岩山上的十八穴悬棺进行了发掘,获悬棺葬具两具。葬具用椿树整木剖成,棺盖呈屋脊状,以子母口相扣,并用竹钉钉连棺木匣。悬棺均为二次葬。葬时,先将肢骨、肋骨等骨殖平置于棺中,再将头骨放在上面,然后放一具乌龟壳,用麻布包裹一端,呈束状。人头骨上,去掉了两颗虎牙。整个棺木五分之四放入洞穴内,棺木一端则露于洞外。置放的方式是人头朝里,双脚朝河边。据测定,悬棺下柩时间,距今为千年以上。(www.xing528.com)

悬棺葬是我国南方古代的葬丧习俗。学术界认为,在东起福建,经由湖南、贵州,西抵四川一路的带状地域,今留有大量的遗存。地处沅水中上游的五溪地域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为此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古代的“五溪蛮”将他们艰辛的人生历程,留在了这里的悬崖峭壁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