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横栏镇志-新丰村发展历程及人口构成

中山市横栏镇志-新丰村发展历程及人口构成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辖穗丰、永丰两个自然村。村委会驻永丰自然村。1986年12月称戙角村。2001年11月合称新丰村。2005年下设9个村民小组,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村民小组。有旅居新加坡华侨及港澳同胞17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改善。

中山市横栏镇志-新丰村发展历程及人口构成

一、概况

新丰村位于横栏镇政府北面2.6公里处。东面以拱北河为界与东升镇太平村相望,南面和西冲社区相连,西面与新茂村为邻,北面、西北面与分别裕祥村、新茂村接壤。辖穗丰、永丰两个自然村。村委会驻永丰自然村。

南宋时为宁安乡(今古镇、小榄一带)和德庆乡(今沙溪镇、大涌镇一带)之间海域,宋末淤成沙洲,其状似渔民系船的木桩而名戙(栋谐音)角沙。元初有人到此垦耕。清道光初年筑永丰围、穗丰围。清光绪中叶有人自邻村贴边、裕祥迁居于此。民国25年(1936)合裕祥称戙角乡。民国38年(1949),合裕祥称戙角保。1950年合贴边、低沙、裕祥称四沙乡。1953年6月复合低沙、贴边、裕祥称四沙乡。1955年8月至1957年2月称四沙村(1957年为高级社)。1958年8月属横栏公社。1958年9月属小榄大公社,10月属沙溪大公社,合低沙、贴边、裕祥称四沙生产营。1959年4月复属横栏公社,合裕祥称戙角生产大队。1959年冬分出裕祥,永丰、穗丰称公社农场。1961年8月属三四沙小公社,分戙角(裕祥)、穗丰、永丰三个生产大队。1963年初属横栏公社,合称戙角生产大队。1976年12月析出裕祥,分永丰、穗丰两个生产大队。1984年2月称戙角乡。1986年12月称戙角村。1990年12月分穗丰、永丰两个管理区。2001年11月合称新丰村。2005年下设9个村民小组,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村民小组。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

1979年户籍人口2654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放缓,“六五”计划时期,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22‰。“七五”“八五”计划时期, 户籍人口增长率下降至16‰、15‰。1995年,户籍人口3691人。“九五”“十五”计划时期,年均人口增长7.3‰,2005年,户籍人口966户4055人。

1995年以前,村外来务工非户籍人口较少。此后,随着村内工业的迅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迅速增加,2001年2246人,2002至2005年,外来人口相对较稳定,每年保持在2190人左右。

2005年,户籍人口姓氏有61个,其中梁、黄、卢、李、林等姓氏人口居多,占人口总数75%,其次为冯、麦、罗、何、杜等姓。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38人,主要是婚姻和工作关系迁入定居。有旅居新加坡华侨及港澳同胞17人。

三、基础设施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建成幼儿园、小学、卫生站、健身广场、老人活动中心和村委会办公楼。70-90年代,相继建起供电、供水、通信网络和石油气供应站点。1991年以来,村内逐步建成新丰东路、新丰西路等13条道路。四沙公路、岐江公路经村中通过,有市第8路公共汽车往来并设上落站点。戙角涌通拱北河,可航行20吨位船只。

四、经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水利失修,耕作落后,农业发展十分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等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适度养殖塘鱼、种植甘蔗,发展传统农业。六、七十年代种植的大冬瓜、大粉葛、大头菜及香大蕉因产量高品质优而颇有名气。1979年有农地4997亩,农业总收入68万元。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继续推进农业生产发展,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1991年起村民响应镇政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号召,整治鱼塘和围内水利,农业效益得到提高。1998年有农地2921亩,农业总收入1961万元,比1979年增长27.8倍。2000年起朝农业现代化目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005年,有农用地1668亩,农业总收入1525万元,平均每亩收入0.914万元,比1998年的每亩0.671万元增长36.2%。主要产品有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鲩鳙鲢鲮四大家鱼,次为优质稻谷籼小粘、矮小粘和优质蔬菜。(www.xing528.com)

1979年,村内办有集体砖瓦厂、粮食加工厂等9家。1986年起,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到2005年,办有私营、外资和个体灯饰、针织、玻璃制品、铁闸、蜡烛工艺、包装材料、电子等厂企40多家;开设农村信用社和旧货市场,办有经营五金、家电、建材饮食、娱乐、商品批发零售等服务行业70多户。工业、第三产业开发和农业生产发展拓宽了农民经营就业门路。

五、人民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因生产条件差、种养效益低,农民生活贫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改善。1979年,农民收入以集体口粮和年终现金分配为主,年人均纯收入121元。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以家庭经营和劳务所得为主,集体分配为辅,收入逐年增加。1990年,年人均纯收入1490元,比1979年增长11.3倍。1991年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地值不断提高,集体收入及分配增多,村民收入明显提高。2005年农户人均纯收入8223元,比1990年增长4.5倍。

50年代以前,村民住房多为茅房。60年代中至70年代逐步改为混合结构平房。1979年,全村有砖屋353户,茅房136户。此后随着收入增加,农民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完成茅房改建,农民全部住上砖屋。90年代初起,农民逐步将平房改成楼房,至2005年住上楼房的农户占86%,人均居住35平方米,比80年代的13.2平方米增加21.8平方米。

80年代起,农户的消费水平随收入增加不断提高,至90年代中期,村民吃穿开始多样化,副食品消费高于原主食品;穿着多样化,年轻女子开始穿着连衣裙等时尚衣服。

1979年,村民有自行车370辆,缝纫机69部,收音机134部。 1985年,这三大件成了各家庭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品,并有村民购置摩托车。80年代后期农户逐渐购置电饭煲等家用电器。90年代中期,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普及率达85%,电话开始普及,小汽车等高级消费品开始进入农民家庭。90年代后期起,用于精神文化方面消费,如影视、音乐、书报、旅游等日益增多,空调和电脑等高档家电进入农户。至2005年,摩托车、小汽车成为村民主要交通工具

所辖自然村概况

穗丰村 位于横栏镇政府以北偏西2公里处。清道光初年筑穗丰围,寓意五谷丰登,属戙角沙组成部分。清光绪中叶有人自邻村贴边、裕祥迁居于此,沿用围名至今。村民聚居在戙角涌西岸呈线、块状分布。2001年合并成新丰村前,有户籍人口2200人,农用地1470亩。

永丰村 位于横栏镇政府北面2.5公里处,新丰村委会驻地。清道光初年筑永丰围,寓意永远丰收,属戙角沙组成部分。清光绪中叶有人自邻村贴边、裕祥迁此,沿用围名至今。村民聚居在戙角涌东岸呈线、块状分布。2001年合并成新丰村前,有户籍人口1730人,农用地1450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主要负责人(含永丰、穗丰):肖六胜、梁大开、吴益华、吴七胜、冯润枝、黄福添、黄六胜、黄金友、郭北带、梁金福、卢金友、郭天胜、梁清业、钟金添、梁润泉、黄桂全、卢锦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