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地质调查成果

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地质调查成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2长江中游城市群1∶5万环境地质调查图幅工作区(二)梳理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重大环境地质问题,提交了对策及建议报告武汉城市圈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和地下水应急供水两个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编制完成了武汉城市圈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及建议报告。长株潭城市群岩溶塌陷64处,占地面塌陷总数的52.5%。长江中游城市群岩溶发育广泛。

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地质调查成果

(一)1∶25万环境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规划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勘察工作,基本掌握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基岩第四系地层结构、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等。编制完成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系地质、基岩地质和水系图(1∶25万)等基础地质图件7类63幅。这些基础图件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规划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图7-2 长江中游城市群1∶5万环境地质调查图幅工作区

(二)梳理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重大环境地质问题,提交了对策及建议报告

(1)武汉城市圈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和地下水应急供水两个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编制完成了武汉城市圈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及建议报告。(www.xing528.com)

圈定了区内地面塌陷共194处,其中岩溶塌陷118处,占地面塌陷总数的60.8%,主要分布于武汉市大冶市、阳新县、崇阳县、咸宁市、武穴市等地。采空塌陷76处,占地面塌陷总数的39.2%,主要分布于黄石市、大冶市、武穴市、阳新县、鄂州市、应城市、云梦县等地。

(2)长株潭城市群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地面塌陷4个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编制了区内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分布图。查明了区内地面塌陷的类型,圈定地面塌陷共122处,其中岩溶塌陷64处、采空塌陷58处。长株潭城市群岩溶塌陷64处,占地面塌陷总数的52.5%。

(3)编制完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及建议报告。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6个设区城市及周边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彭泽、瑞昌、九江、景德镇、新余、宜春、乐平等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岩溶比较发育,易发生岩溶塌陷,尤其以瑞昌—彭泽一带最为严重。

(4)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地壳稳定性总体较好,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性较弱。断裂活动较显著的主要集中在襄樊-广济断裂与郯庐断裂交会的九江-瑞昌-阳新地区。

(5)长江中游城市群岩溶发育广泛。岩溶塌陷易发区面积4900km2,主要分布于湖北武汉、黄石—大冶、咸宁—赤壁地区,湖南娄底宁乡煤炭坝地区,江西九江沿江地区和萍乡丰城一带。建议加强区域岩溶塌陷调查评价,强化岩溶塌陷易发区新增建设用地管制,新城规划建设区应尽量避让高易发区、受岩溶塌陷威胁的建成区,应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方式和施工强度监管力度,严格监控地下水抽排和城市地下管线渗漏;应加强岩溶塌陷高易发区地下水动态监测,防范岩溶塌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