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韬略:变抄掠为吊伐之仁

清代韬略:变抄掠为吊伐之仁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朝灭亡后,一批残余力量在南京组办了弘光小朝廷,向天下表示一定要报仇,“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准备进军关内的后金统治者很快就捕捉到了这一信息,立即打出“为崇祯复仇”的旗帜,“变抄掠之暴为吊伐之仁”,把一场不正义的侵略战争变成了正义的讨伐战争。同时表示愿与清军联合镇压义军,不与清朝为敌。

清代韬略:变抄掠为吊伐之仁

明朝灭亡后,一批残余力量在南京组办了弘光小朝廷,向天下表示一定要报仇,“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准备进军关内的后金统治者很快就捕捉到了这一信息,立即打出“为崇祯复仇”的旗帜,“变抄掠之暴为吊伐之仁”,把一场不正义的侵略战争变成了正义的讨伐战争。凭借这种策略的转变,一开始就拉拢了吴三桂,取得了入关通道。

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吴三桂军在山海关大破李自成义军,乘胜长驱而入,所到之处,皆在迎降。清军不费一兵一卒就进入了北京,北京的大批明朝官僚,包括曾经向起义军投降的高官显胄,纷纷调转头来,拜倒在多尔衮的膝下。他们被清王朝的谎话和利禄迷住了双眼,称清军为“仁义之师”,赞颂清军“仰承天命,吊民伐罪”“圣人出而解民悬”,好像清军是来救苦救难的。

清朝更是在北京为崇祯发丧,造陵墓,令官民服丧三日。

清朝的策略不仅迷惑了明朝的官民士绅,也迷惑了南京的弘光政权。南明弘光政权对清朝入关追杀义军以及“为尔复君又仇”的主张持欢迎态度,丝毫也没有意识到威胁的存在,甚至寄希望于清军。

吴三桂勾结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的消息传到南京,南明统治者急忙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感谢他借师助剿,并准备运米粮北上犒师。史可法甚至还致书清朝说:现在李自成尚未伏诛,据说已跑到陕西一带了,还想卷土重来,他不仅是本朝的仇人,也是贵国除恶未尽的隐忧,恳请让我们同仇敌忾,有始有终,共同向陕西进剿,杀了他的头,以泄天恨。同时表示愿与清军联合镇压义军,不与清朝为敌。

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

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开始准备下两手棋,一方面是发兵山西、河南,让起义军腹背受敌,一方面是控制住四川,然后次第统一东南,定下了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清朝对南明政权手中的土地已势在必得。

顺治元年(1644)十月,清廷一面派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军进攻陕甘等西北地区的李自成起义军,一面决定派和硕豫亲王多铎率师南下,前往征伐弘光政权。(www.xing528.com)

十月三日,清军攻陷太原,李自成被迫向河南出击,集中优势兵力,攻占了济源、孟县两城,给清军以很大创伤。

清军感觉到了李自成的强大实力,决定暂时放下弘光政权,集中兵力,对李自成全力而战。南明弘光政权的妥协态度,为清朝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十月二十二日,清廷命豫亲王多铎在征伐南明的行军过程中,顺路征剿起义军,计划是:如果征剿顺利,就仍按原定方案,直接进军南京;如果起义军听到消息逃跑了,就改变行军路线,跟踪追击,进军西安,和英亲王大军配合,“合力攻剿”,最终消灭起义军。

顺治二年正月,清军基本上打败了西北地区的李自成军,二月,多铎回兵河南,开始征伐南明。

南明弘光统治者仍然做着割地、纳金议和,从而维持半壁江山的美梦,再加以内部纷争,根本未采取防卫措施,除史可法等死战外,其余纷纷倒戈,南明弘光小朝廷迅速灭亡。顺治二年六月八日,清军占领了南京。南明一大批官僚,冒着滂沱大雨,成落汤鸡状跪道边迎降,斯文扫地。

清朝改南京为江宁府,以此为中心,继续向南推进,扫荡各地的抗清武装和明朝残余势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