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丘历史文化:黄河故道与文化建设

商丘历史文化:黄河故道与文化建设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巡抚丁宝桢代表山东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堵住决口,恢复黄河入淮故道。黄河故道两岸的申甘林带和国家森林公园,被称为“故道绿色长城”。商丘境内的黄河故道区域不仅有大自然赋予的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有丰厚的人文历史遗存。在黄河故道沿岸修建一条贯通东西的快速通道,通过支道将其区域内的文物古迹、湖泊湿地、花海果园、荷塘芦池、森林猎场联系起来,为建设商丘旅游强市提供线路和资源。

商丘历史文化:黄河故道与文化建设

黄河为商丘留下来的是黄河故道和故道风景(大面积的自然地理景观),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人文历史景观,黄河与商丘之间的联系因黄河故道的存在而历久弥新

黄河故道流经商丘境内四个县区(民权县、宁陵县、梁园区、虞城县),全长136公里,涉及26个乡镇、5个国有林场及5座水库(林七、吴屯、任庄、张阁、郑阁),沿线湿地、水库、田地资源丰富,果香林茂,鱼丰蟹肥,珍禽异鸟在此栖息。

历史上,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郑州花园口以下,从新乡市封丘县、开封市兰考县开始,经商丘全境,直至山东菏泽、安徽宿州,为“豆腐腰”段,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于世。据粗略统计,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口泛滥达数百次之多,平均三年两次决口,重要的改道26次。洪水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苏、皖,包括今天的黄淮海平原,纵横25万平方公里。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背依黄河,南临淮河,是黄淮平原的中心腹地,在历史上黄河曾长期流经此地,给商丘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黄河下游河道在商丘的迁徙,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北宋末年之前,黄河下游河道虽有多次变迁,但绝大部分时期都是流经今河北平原由渤海湾入海。在这一时期,黄河有两次决口波及商丘。

(二)从南宋初年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近400年时间,黄河下游河道流经商丘,分成数股汇淮入海。

(三)从明嘉靖二十五年到清咸丰四年(1854年)300多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经商丘单股夺淮入海。在这一时期,黄河大部分时间保持在今黄河故道一线上。

(四)从清咸丰五年(1855年)到现在,黄河除两次决口流经商丘外(1933年8月黄河发大水,1938年6月国民党炸毁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绝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今天黄河下游河道一线,没有流经商丘。

黄河与商丘的关系,有几个问题需要明晰。一是黄河流经商丘是在南宋初年。建炎二年(1128年)冬,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在今安阳滑县上流的李固渡(滑县西南沙店集南三里许)决开黄河堤防,河水东流,经今滑县南、濮阳、东明之间,再东经今山东鄄城、巨野、嘉祥、金乡一带汇入泗水,经泗水南流,夺淮河注入黄海。此后数十年间,“或决或塞,迁徙无定”。迁徙的范围,主要在今豫北、鲁西南和豫东地区。此次决河改道,使黄河由渤海入海变为合泗入淮,由淮河入海。二是黄河决堤后,经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夺淮河流入黄海,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之前是多股汇淮入海,之后是单股夺淮入海;三是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铜瓦厢决口,折而向北,经山东、河北流入渤海,又回到了北宋末年以前的状态。从此,黄河稳定在这一河道,再没有改变。

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在兰阳县铜瓦厢(今封丘境内)决口,分成三股洪水,在山东寿张县张秋镇穿越运河,挟大清河入海。于是,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入海的局面。这次决口,清政府内部为黄河流经问题发生了争执。李鸿章代表安徽、江苏地主阶级的利益,反对堵住决口,主张听任河水流向山东、河北。山东巡抚丁宝桢代表山东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堵住决口,恢复黄河入淮故道。双方争执不下。由于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烽火席卷长江流域,清政府岌岌可危,无暇顾及治河,于是洪水在豫东、鲁西南任意泛滥,当地人民群众遭受了极大的灾难。决口以后20年,直至光绪初年(1875年),才最后形成了今天黄河下游河道。

黄河在今兰考东坝头折而向北的场面,蔚为壮观,转弯处所形成的黄河湿地既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而横穿商丘全景的黄河故道,自西向东,水面宽广,蜿蜒曲折,碧水、湿地连片,盛产鱼、蟹等水产品和葡萄、梨、草莓苹果、桃等水果。黄河故道两岸的申甘林带和国家森林公园,被称为“故道绿色长城”。每年春天,梨花似雪,杏绯桃红,成为商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www.xing528.com)

商丘境内的黄河故道区域不仅有大自然赋予的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有丰厚的人文历史遗存。在圣贤遗迹方面,主要有庄子故里、庄子陵园、仓颉墓等;古台观方面则有癸丘会盟台、三陵台、老君台;古寺有白云寺、清凉寺、观音寺;有古泽孟渚泽,三百里古梁园遗址;在红色文化方面则有李馆地道、毛主席视察双八纪念地、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遗址。

商丘黄河故道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商丘应该做好黄河故道文化这篇大文章,努力使生态好起来,文物保护起来,产业发展起来,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弘扬黄河文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维护好百里堤道。明清黄河故道大堤也称沈堤,是明朝万历年间商丘人、东阁大学士沈鲤所建,这是一道历史文化遗存,是人类与黄河抗争的历史,也是古代人类的一个伟大工程。对其进行保护性修复,栽花植柳,修路建亭,形成花岸绿坡,使其恢复原貌,展现当年抵御洪水保卫黄河的形象。二是建设快速通道。在黄河故道沿岸修建一条贯通东西的快速通道,通过支道将其区域内的文物古迹、湖泊湿地、花海果园、荷塘芦池、森林猎场联系起来,为建设商丘旅游强市提供线路和资源。三是建设人行廊道,即在果园森林中间修建一系列阡陌廊道,以方便游客游玩、市民休闲。四是建设、完善水游航道。疏浚打通黄河故道水系,使其可以通航,至少可以通游船,把黄河故道五大连湖真正联系起来。

黄河故道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使故道区域成为商丘人民的后花园、水源地、吸氧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位于商丘市民权县境内的黄河故道申甘林带

|位于商丘市宁陵县境内的黄河故道万顷梨园(李可亭 摄)

|位于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蒙墙寺村附近的黄河故道大堤(李可亭 摄)

|位于商丘市梁园区孙福集乡田八庄村的黄河故道(李可亭 摄)

|位于商丘市虞城县境内的黄河故道果园(李可亭 摄)

【注释】

[1]余亚飞《黄河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