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发展能力项目绩效评估结果

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发展能力项目绩效评估结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2013年,吉林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例逐步增长、第三产业比例基本维持稳定的局面,见表3.7-2。累计带动各类投入约0.67亿元,是吉林省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的91.70%。吉林省立项专业学校自筹投入经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3.7-2 吉林省立项专业平均各类投入情况3.校企合作成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

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发展能力项目绩效评估结果

1.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契合度

(1)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基本契合。2010~2013年,吉林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例逐步增长、第三产业比例基本维持稳定的局面,见表3.7-2。吉林省立项专业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数量分别为1、17和16,占比分别为2.94%、50.00%和47.06%,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基本匹配;第三产业专业数占比显著高于第三产业GDP占比。2013年第一、二、三产业在校学生数量分别为97人、3994人和6095人,占比分别为0.95%、39.21%、59.84%,第三产业在校学生比例显著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GDP的比重,与吉林省“到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的战略布局一致。

3.7-2 2010~2013年吉林省GDP的三大产业分布 (%)

978-7-111-51551-7-Chapter03-83.jpg

(2)专业布局对接重点发展产业。吉林省十二五期间着力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工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转变,构建若干世界领先、国内龙头的产业高地,全面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立项专业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资源产业以及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支撑。具体表现如下。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立项专业规划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骨干,促进了优势产业壮大。汽车产业、石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等是吉林省的优势支柱产业。2013年全省这类项目立项建设专业10余个,毕业人数1130人,为优势产业壮大发展做出了贡献。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立项专业顺应“调整、改造、升级、换代”发展要求,为冶金产业、建材产业、装备制造业、轻工纺织产业等传统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吉林省辽源职业技术学院从2001年开始即与东北内蒙古地区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先后与辽源矿业集团、通化矿业集团、沈阳煤业集团等十几家煤炭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截至2012年底,共为煤炭企业订单培养2420人。

大力发展特色资源产业。吉林省全面实施特色资源产业提升计划,围绕优势矿产资源和长白山独特生态资源,加大勘探和开发力度。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2013年9月被吉林省旅游局授予“延边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项专业瞄准国际技术发展前沿,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助力吉林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努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吉林省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年改良肉羊50万只,年出栏100万只,每只多增加收入200元,为农民增加收入超两亿元,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产、加、销一体化,独具特色的松原市优质肉羊产业。

(3)专业区域布局与区域发展规划一致。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建设长春、吉林和延边3个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长吉图”文化产业带,打造4个文化产业省级集聚区。依托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延龙图一体化及通化(白山)-丹东经济带建设,重点发展医药、冶金建材、特色资源、核电等产业,合理开发东部生态经济区。

长吉图先导区的立项专业数为19个,占比57.58%,很好地呼应了“全面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战略规划。本地区集中了电子信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法律大类、旅游大类等的所有立项专业,以及制造大类、财政大类等超过50%的立项专业,这些专业有利于本地区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重点产业的发展。

白城、松原、四平、辽源、通化白山区等五个区域专业分布数量比较均衡,拥有的立项专业数合计为14个,占比42.42%。医药卫生大类专业主要分布在白城,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全部分布在辽源,四平市则开设了制造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财经大类和轻纺食品大类多个专业。

2013年吉林省立项专业毕业生3465人,其中长吉图先导区毕业生2011人,约占60%,他们为“全面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2.中央专项资金带动效应

(1)政策和机制带动作用一般。吉林省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督促高职院校建立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备采购程序等规章制度。2013年6月,通过专家组对全部项目的中期检查,建立了项目专业建设监控、评价、反馈和整改的机制,但并未尝试建立专业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

(2)地方各类经费投入的带动效果较好。累计带动各类投入约0.67亿元,是吉林省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的91.70%。

对于33个立项专业,吉林省统筹中央专项资金总计0.73亿元;地方财政投入总计0.14亿元;行业企业投入总计0.07亿元;学校自筹总计0.45亿元。各类经费的专业平均投入如图3.7-2所示。吉林省立项专业学校自筹投入经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978-7-111-51551-7-Chapter03-84.jpg

图3.7-2 吉林省立项专业平均各类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3.校企合作成效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立项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了股份制合作办学、校企联盟办学、冠名订单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联合行业企业成立了专业建设专门组织机构,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较好。

案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辽源职业技术学院从2001年开始,与东北内蒙古地区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在涉矿专业施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先后与辽源矿业集团、通化矿业集团等十几家煤炭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截至2012年底,共为煤炭企业订单培养2420人。所有涉矿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就有了工作保障。

现在,煤炭企业合作育人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形成了由“企业选择学校”变为“学校选择企业”的校企合作新局面。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具备贴近企业生产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发展潜力,被订单企业充分认可,起薪平均4000元以上,并快速发展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有效解决了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

吉煤集团总经理贾立明说:“几十年来,辽源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与吉煤集团精诚合作,共同成长,为吉煤集团培养了大量人才,有很多毕业生在集团内走上了重要领导和技术岗位,为集团公司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院也被誉为吉煤集团的‘黄埔军校’”。

(2)订单培养学生比例提高。吉林省立项专业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2011年为20.31%,2013年为22.88%,提高了2.57个百分点。2013年的订单培养比例和提高百分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吉林省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011年、2013年超过一半的学生是订单培养,而制造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超过四分之一。

2013年,吉林省立项专业5个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专业大类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7-3。

3.7-3 吉林省立项专业大类2011年和2013年订单培养学生比例 (%)

978-7-111-51551-7-Chapter03-85.jpg

(3)合作企业投入有所增长。吉林省立项专业的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2011年为42.82万元,2013年为54.34万元,增长率为26.90%。2011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2013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到制造大类下降的影响,和2011年相比,吉林省合作企业投入总体提升不大。制造大类2011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为86.86万元,2013年为67.14万元,增长率为-22.70%。电子信息大类和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增长幅度较大,增长率分别为54.19%、320.12%,而其他2个有合作企业投入的专业大类的增长率均低于50%,另外,有6个专业无合作企业投入。

4.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建设专业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专业教学团队不断优化,为立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1)双师型教师数显著增加。吉林省立项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数量,2011年为12.35人,2013年为19.68人,增长率为59.35%。

2013年专业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排行由多到少依次为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大类等。交通运输大类、轻纺食品、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7-4。

3.7-4 吉林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双师型教师数 (单位:人)

978-7-111-51551-7-Chapter03-86.jpg

(2)兼职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吉林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业平均兼职教师数量为5.38人,2013年为10.50人,增长率为95.17%。但所有专业大类2013年兼职教师数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吉林省立项专业大类兼职教师数量排行由多到少依次为医药卫生大类、制造大类、财经大类等。增幅较高的为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增长率超过100%的专业大类有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等。

(3)专任教师培训机会显著增加。吉林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培训时间,2011年为18.90天,2013年为31.99天,增长率为69.26%。

2013年,吉林省制造大类、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等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培训机会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4)专任教师科研经费小幅增加。吉林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任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到账额为0.17万元,2013年为0.22万元,增长率为29.41%。

2013年吉林省立项专业中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排行由多到少依次为旅游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财经大类等。

2013年吉林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旅游大类。(www.xing528.com)

案例:服务社会创佳绩

在立项建设过程中,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工程技术(试验检测)专业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强化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适应服务,以吉林育才检测站为中心,师生齐努力,近两年共为施工企业完成100余标段的试验检测任务,获得社会良好评价,为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加强了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了专业实力,获得行业企业的认可与支持,为自身的发展获得好处的同时也提供给企业有价值的、稀缺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拓展互利共赢的发展空间,增强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5.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吉林省立项专业校内实训室规模扩大,实训工位和设备台套数、设备值、校外实习基地增加,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有所改善,有效缓解了学生规模扩大、教学模式变革对实践教学条件的迫切需要。

(1)生均实训设备值大幅度增加。吉林省2011年立项专业的生均实训设备值为1.24万元,2013年为2.22万元,增长率为79.03%。

2013年吉林省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旅游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等专业大类生均校内实训室设备值超过3万元。交通运输大类、制造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旅游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和财经大类的增幅均超过1万元。交通运输大类、土建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和财经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除了土建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其他专业大类2013年生均实训室设备价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案例:以软带硬,统筹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依据以软带硬的原则,建设校内技能实训场和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已建设模具制造加工实训场,总计模具制造先进设备20余台,及其配套的工夹量辅具若干。新增设备后,完全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具加工制造方面能力的硬件要求。开发配套实训指导书、模拟拆装光碟等教学软件,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面积近1300平方米,设备设施总值80余万元,设备、设施等100余件,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具修配、结构拆装方面能力的硬件要求。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有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0个,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水平。

(2)生均工位数显著增长。吉林省立项专业2011年生均工位数为0.93个,2013年为1.63个,增长率为75.27%。

2013年吉林省立项专业中,生均工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土建大类、旅游大类、财经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6个,其他专业大类的生均工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2011年相比,生均工位数增幅最高的专业大类为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土建大类等;增长率超过50%的有交通运输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土建大类等。

6.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吉林省立项专业在建设期间,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1)实践课时比大幅增加。吉林省立项专业2011年实践课时比为43.38%,2013年为50.72%,提高了7.34个百分点。

2013年,吉林省交通运输大类、轻纺食品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5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实践课时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信息化教学投入有待提高。吉林省立项专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业平均投入为22.14万元,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吉林省轻纺食品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土建大类3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平均信息化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

吉林省立项专业和2011年相比,2013年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指标稳中有升。

(1)招生计划完成率有所下降。吉林省立项专业2011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为96.11%,2013年为89.08%,降低了7.03个百分点。

(2)新生报到率有所下降。吉林省立项专业2011年的新生报到率为86.51%,2013年为84.08%,下降了2.43个百分点。

(3)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有所提高。吉林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77.32%,2013年为81.85%,提高了4.53个百分点。

2013年吉林省立项专业中交通运输大类、轻纺食品大类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100%;医药卫生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增长了超过10个百分点;而电子信息大类、法律大类的双证书获取率有所下降,见表3.7-5。

3.7-5 吉林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 (%)

978-7-111-51551-7-Chapter03-87.jpg

(4)对母校的满意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满意度为80.7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大类、轻纺食品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8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生化与药品大类等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超过10个百分点。

(5)学生获奖数量和层次有所提高。吉林省项目专业学生在全国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专业赛事中获奖数量和层次有所提高。多个立项专业在总结报告中对项目专业学生在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进行了梳理。

案例:吉林省立项专业梳理学生获奖情况

四平职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吉林赛区二等奖;吉林省首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奖;吉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大赛非专业组一等奖等一系列成果。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屡获殊荣。其中,2011~2013年连续三年参加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一、二等奖;2011~2013年参加吉林省高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获得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2011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在此类大赛中实现一等奖零的突破,为学院和吉林省争光。

8.经济发展贡献度

吉林省立项专业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且立项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1)毕业生人数有所下降。吉林省2011年共有毕业生3532人,专业平均103.88人;2013年共有毕业生3465人,专业平均101.91人。2013年毕业生比2011年减少了67人,增长率为-1.90%。

立项专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0人的专业大类有医药卫生大类、制造大类、财经大类3个;各专业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见表3.7-6。

3.7-6 吉林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978-7-111-51551-7-Chapter03-88.jpg

(2)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有所下降。吉林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64%,2013年为87.77%,下降了1.87个百分点。

初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大类有轻纺食品大类、土建大类等。初次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交通运输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土建大类等5个,见表3.7-7。

(3)201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87.3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7个百分点。6个专业大类的平均专业对口率超过90%,排行由多到少依次为交通运输大类、土建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制造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对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7-7 吉林省立项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

978-7-111-51551-7-Chapter03-89.jpg

(4)2012届毕业生专业离职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立项专业2012年毕业生离职率为8.8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6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大类、轻纺食品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电子信息大类5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离职率低于5%。交通运输大类、制造大类等9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离职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法律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2个专业大类的离职率高于全国水平。

(5)专业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大幅提升。吉林省项目专业的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总体上,2011年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为16.23万元,2013年为25.38万元,增长率为56.38%;2011年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到款额为4.00万元,2013年为6.33万元,增长率为58.25%。吉林省的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收入和科研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