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姜波作品:中国当代陶艺的标杆

姜波作品:中国当代陶艺的标杆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姜波作品的意义在于,使中国当代陶艺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方式并与当代文化进行对话,具有了当代艺术的文献价值。姜波的一系列作品为中国当代陶艺提供了一个标准,是中国当代陶艺发展高度的代表。姜波当下的作品显然是世界性的,代表了全人类精神文化的高度。姜波是一位非凡的并携载了强烈鲜明个性的艺术家。这就是姜波作品的创作实质和力量。

姜波作品:中国当代陶艺的标杆

(1)孙振华(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姜波是对中国当代陶艺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在他的陶艺和雕塑作品中较早地提出了一个重要话题,即陶艺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对中国当代陶艺概念的确立和文化的重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姜波作品的意义在于,使中国当代陶艺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方式并与当代文化进行对话,具有了当代艺术的文献价值。姜波的一系列作品为中国当代陶艺提供了一个标准,是中国当代陶艺发展高度的代表。

(2)G.H·查尔金(著名国际雕塑家,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雕塑家姜波是最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但超越了东方传统意识的根基和影响,而且将欧洲古典主义血脉与当下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完整并强势地建构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姜波当下的作品显然是世界性的,代表了全人类精神文化的高度。姜波是一位非凡的并携载了强烈鲜明个性的艺术家。

(3)殷双喜(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主编)

姜波是一位在中国非常具有现代文化形态和语言的陶艺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持续创作中已经形成了他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他坚守自身的艺术方位和探索,创作出了全新的文化理念和符号,启示了我们对中国陶艺语言的全新思考。

(4)陶咏白(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艺术家姜波的当代陶艺代表作品《中国产业大系》,以似是而非的视觉感官形象,对时空中的一个断面或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痕迹进行剖析,强劲而雄浑地揭示出一个无限广阔的社会空间,又始终蕴含着一种生命本体的骚动,以其原始的力量唤醒对当下文化及人类生存状态的自身意识。姜波是一位极具建树的当代陶艺家,他的实践赋予中国当代文化一种期待和创造,这就是姜波给予我们的启示。

(5)吕品昌(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www.xing528.com)

陶艺家姜波每个阶段的作品都会引发我们对传统文化和人性的思考,从而引起人们对当下生活的警觉与反思。虽然他的作品没有明确的指向,但在整体和思想观念上都携带着强烈的批评性,以陶质媒材表达和梳理个体意识的现代视觉。这就是姜波作品的创作实质和力量。

(6)周国桢(著名陶艺家,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

姜波是一位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当代陶艺家,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他以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和坦诚较早地提出“话语转型”的观点,为时下陶艺尴尬无奈的状况提供了另一种存在方式,成为中国当代陶艺思想革命的一面有力的镜子。他把陶艺提升到关注当代社会及文化批判应承担的位置,是将中国陶艺引入时代前沿的最具代表性的当代陶艺家之一。

(7)白明(中国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主任)

姜波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国陶艺家。姜波的作品风格较统一,似乎都是用泥片借助一些支撑物通过卷捏架构出来的,其形态一目了然,工业化的、金属物的、被废弃的,以这种“工业垃圾”为创作对象来反映对人性的社会问题的思考,由于其作品形制较大(高1米左右),黏土的收缩、着色、搬运、烧成等每一道工序都有可能成为作品的致命环节。对工业化的反思却要通过个性化手工的再造来完成,这个过程本身就极有象征意义。

(8)徐恩存(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主编)

姜波的当代陶艺和雕塑作品探讨了从平凡到极端的人类行为,并将这种语言提升到一个另类的高度,把可以猜到而无法证实的概念变为一种现实。全然走的是自己的路线,是超越性的。他对当代文化的关注和探索是由当下现实开始继而完结的,堪称是中国陶艺界最具有品格的艺术家。

当下文化现状系列No.27(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