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寿山石雕刻教程:现当代文献著作及商业运作因素

寿山石雕刻教程:现当代文献著作及商业运作因素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寿山石雕行业声名鹊起的雕刻家不断涌现,东、西两大流派也几乎是在这一时期诞生。三是商业模式运作因素。当时,文人会邀请名艺人到自己府上长期居住,专门雕刻寿山石作品,这称为“秀工”。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如林清卿、林文宝这样的雕刻巨擘,所留下的那些或文气十足、或古雅端庄、或雄奇威严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汲取了古代优秀书画、雕刻品的精髓。

寿山石雕刻教程:现当代文献著作及商业运作因素

当代,也陆续出现了数本寿山石雕专著,如潘主兰《寿山石刻史话》、方宗珪《寿山石志》《寿山石全书》,陈石《寿山石雕艺术》,施宝霖《印钮艺术》,陈石和王植伦合著《寿山石文化》。

2001年陈吉主编的《中国寿山石文化大观》,吴美英的《中国寿山石全品种图谱》,以及福建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各类寿山石书籍包括《寿山石名家绝活》等,还有目前寿山石唯一的一本杂质《寿山石》,这些专著多为总结前人经验的书籍,丰富了寿山石理论知识。

知识链接:

“东、西”门两大流派为何同时发轫于晚清时期

寿山石雕的历史虽然确证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但能留下姓名的雕刻家却要到明末清初。当时,活跃在艺坛的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杨玉璇,周亮工在《印人传》中记载“海内工此技者,惟漳海杨玉璇”;另一个是擅长雕钮的周尚均(彬),他的印钮人称“尚均钮”,在当时很受文人欢迎。这两个人算是当时的“网红”雕刻家,他们高超的技艺屡屡被典籍记载赞颂。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出名的雕刻家屈指可数,只有康熙年间的董沧门、魏开通、王矞生等少数人留下姓名。

然而,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寿山石雕行业声名鹊起的雕刻家不断涌现,东、西两大流派也几乎是在这一时期诞生。沉默了百余年的雕刻家,为何会在这一时期突然迎来了“高光时刻”?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是历史政治因素。在清代早期和中期,优秀的寿山石雕作品常常被进贡朝堂,好的工匠被编入宫廷造办处,为帝王服务。因此,艺人就很难留下姓名。但到了清代晚期,中央集权的衰弱导致寿山石流入民间。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手工艺商品的销路越来越广。作为私人雕刻,优秀的艺人们更有机会留下自己的姓名。

二是市场变化因素。清末,有闲钱的雅士富商们开始购藏寿山石雕,这提升了寿山石雕价格,艺人们获得的报酬越来越高,无形中鼓励越来越多的人以雕刻寿山石为业。这个时期,艺人们在雕刻之余,还会培养宗族中的晚辈学习寿山石雕刻,形成小型的家庭雕刻作坊,这些晚辈“出师”之后,自己也收徒创作,以此代代相传。同光时期的东西两大流派就是通过这样族群式的师徒传承逐渐发展起来。(www.xing528.com)

三是商业模式运作因素。为了促进销售,给自家店打“品牌”广告,有些图章店或古董店会聘请出名的艺人作为“镇店艺人”长期在店里“坐堂”。这样,顾客有机会能和艺人们面对面交流,传达在题材、形式和细节等方面的需求,形成“私人订制”。一方面提升了雕刻效率、满足了顾客需求,另一方面还有利于艺人们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林清卿就曾在“陈秋记”坐堂。

四是文人直接参与的因素。当时,文人会邀请名艺人到自己府上长期居住,专门雕刻寿山石作品,这称为“秀工”。文人与商人不同,他们并不追求雕刻效率和销售金额,而是喜欢品鉴收藏。这些文人会让“秀工们”欣赏他们收藏的古董书画,希望“秀工们”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为寿山石雕刻创作提供更丰富的灵感和新角度的审美趣味。这无疑也为寿山石雕刻师们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进一步提升了寿山石雕的审美趣味。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如林清卿、林文宝这样的雕刻巨擘,所留下的那些或文气十足、或古雅端庄、或雄奇威严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汲取了古代优秀书画、雕刻品的精髓。

综上可见,晚清时期的寿山石雕市场的发展不仅仅意味着交易的火热、价格的攀升、受众的扩大,更为寿山石雕在艺术层面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因此,清晚期涌现出许多寿山石雕艺人并形成了至今仍旧影响寿山石雕圈的东西两大流派,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业要求

1.熟记寿山石雕的发展历程。

2.谈谈传统流派与学院派的雕刻题材、艺术风格、技艺技法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