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政协同育人:协同共建保障实践思考

高校思政协同育人:协同共建保障实践思考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既需要建立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管理体制机制,也需要形成共同参与、协同联动的有效工作机制;既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也需要加强课程思政与日常思政衔接配合,并在日常思政中主动对接课程思政的要求,良性互动、有机协同;既需要加大资源的投入和优化,也需要加强学工与教学队伍的建设。

高校思政协同育人:协同共建保障实践思考

经过长期努力,在初步获得了专业教师队伍的认同之后,学工与教学如何进一步深化协同育人,使之贯穿于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进而提升育人效果,便成为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认同需要时间,协同讲究方法,共建依靠平台。

首先,学工与教学要对育人目标和理念形成共识,对育人对象有清晰的把握,注意区分各类群体,抓住影响各类学生成长的重点问题,精研成因,细磨办法,促成“精致教育”。同时,学工与教学要共研学生成长规律,细分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把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两种途径的不同育人特点,找出关键环节,构建长效机制,厘清各自职责,努力协同配合。

其次,加强平台共建,促进协同走深走实。平台是连接供需、集聚资源、优势互补、沟通聚力、协同育人的载体和支撑,协同是基于系统原理的资源整合和功能互补的实现,追求的是“1+1>2”的效果。外院学工与教学一起共建学术科研、文体活动、支部工作、学生助理等多个平台,深化课程思政与日常思政的衔接配合,将育人资源予以汇聚,围绕育人中心工作加以整合和优化,注重整体功能的发挥,带来整体效益的提高,以期实现常态化可持续的协同育人效果。(www.xing528.com)

再次,基层院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育人体系,涉及多层面、多环节、多主体、多要素,必须保证各方面同向同行,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有机协同,进而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这既需要建立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管理体制机制,也需要形成共同参与、协同联动的有效工作机制;既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也需要加强课程思政与日常思政衔接配合,并在日常思政中主动对接课程思政的要求,良性互动、有机协同;既需要加大资源的投入和优化,也需要加强学工与教学队伍的建设。

在协同共建方面,外院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