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朝十字路口:魏忠贤的荣华、忧虑和衣冠冢

明朝十字路口:魏忠贤的荣华、忧虑和衣冠冢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魏忠贤当世的荣华富贵,已无以复加。但生理上的缺陷,使他对于身后事充满忧虑。魏忠贤也正是看中了香山碧云寺的环境清幽、木铎阵阵,故而将碧云寺选为他的陵墓所在。尽管魏忠贤为身后事做了详尽而奢华的安排,但讽刺的是,在熹宗去世后,魏忠贤很快失势,自缢后被戮尸于河间府。清军入关后,魏忠贤的党羽葛九思等人随清兵入关,将他的衣冠葬于碧云寺后,立了一个衣冠冢。

明朝十字路口:魏忠贤的荣华、忧虑和衣冠冢

至此,魏忠贤当世的荣华富贵,已无以复加。但生理上的缺陷,使他对于身后事充满忧虑。由于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太监无法在死后得到后代的香火祭祀,对于这一点,他们往往是充满了遗憾的。因此,他们对宗教,尤其是佛教具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佛教对于传宗接代的不同观念,使太监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式的理论支持。所以,明朝太监往往在生前十分积极地参与佛教事业,比如修筑寺庙等。而对于死后葬地的安排,太监也往往倾向于选择寺庙附近。因为这样的地方不仅风景清幽,符合风水的观念,而且在他们看来,葬于寺院附近能够沾到香火旺盛的光,也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来世得到好的报应。引荐魏忠贤进宫的本管太监孙暹,和曾为魏忠贤上司的御马监太监刘吉祥,死后都选择在香山碧云寺附近埋葬。

香山地处北京西郊,山峦起伏,风景清幽,由于山顶有石,状似香炉,故有此名,是一处名胜。自唐代起,就不断有佛教寺庙在香山修建,故香山逐渐成为一座佛教名山。而碧云寺的前身碧云庵,便是由元人耶律阿勒弥所建。到了正德九年(1514),明朝御马监太监于经在碧云庵的基础上,修缮而成碧云寺。碧云寺的地位逐渐超过了自金元以来皇室名流参拜的永安寺,成为明朝皇帝、太监们拜谒佛祖、求香还愿的重要寺院。明神宗为碧云寺题写匾额:“苍松古柏,水天一色。”碧云寺附近也成为太监们首选的墓地之一。

魏忠贤也正是看中了香山碧云寺的环境清幽、木铎阵阵,故而将碧云寺选为他的陵墓所在。陵墓从天启三年(1623)开始建造,耗费了国库大量存银,[15]规格远远超越魏忠贤的身份,是仿照皇陵的标准建造的,不仅有石马、石羊、石虎,还有石人。按照《明会典》的规定,三品以下官员的陵墓是不能有石翁仲(石人)的,而魏忠贤的官职仅为四品,其陵墓却有石翁仲,并且高达3米,与十三陵皇陵3.2米的石翁仲相差无几,远远超过田义墓前的高2米的石翁仲;而且魏忠贤陵墓的石翁仲雕刻装饰非常精细,这明显违反规制。而在石翁仲鞭的手柄与鞭的连接处,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二龙戏花”图案,而非“二龙戏珠”。因为龙的图案一般只有皇室才能使用,魏忠贤陵墓用龙与花的结合,代替龙与珠的结合,一方面是要比附皇帝,另一方面,又不敢明白地表达出来,所以做了折中处理,这些都反映出魏忠贤对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的自诩。

尽管魏忠贤为身后事做了详尽而奢华的安排,但讽刺的是,在熹宗去世后,魏忠贤很快失势,自缢后被戮尸于河间府。他的尸体自然也未被埋葬到那豪华的陵寝中。清军入关后,魏忠贤的党羽葛九思等人随清兵入关,将他的衣冠葬于碧云寺后,立了一个衣冠冢。但由于魏忠贤臭名昭著,为了防止人们发现,未写祠额,也未在墓碑上刻字。

尽管如此,在康熙四十年(1701),魏忠贤的衣冠冢还是被人发现,康熙帝下旨:“魏忠贤碑墓,着交与该城官员扑毁划平。”[16]这一豪华坟墓从此变成残碑断垣、蒿草丛生的荒凉之地。

一代权阉,生前何其显赫,死后却惨遭戮尸,甚至衣冠冢也未敢书写姓名,即使这样,陵寝还被后世铲毁。所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造化弄人,世事沧桑。这些恐怕不是魏忠贤踏入宫门那一刻所能想象的。在明末那个动荡之世,魏忠贤成为时势的创造者,但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一颗棋子,受到历史无情的摆布和嘲笑?

【注释】

[1] 《明史》卷二三一《顾宪成传》,第6032页。

[2] [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八《东林学案一·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第615页。

[3] [ 清]谈迁:《国榷》卷八一《神宗万历三十九年》,第5033页。

[4] [清]盛枫:《嘉禾征献录》卷一一《刘廷元》,第465页。

[5] 郑贵妃向光宗进献的宫女数量记载不一。《明史》卷二四四《杨涟传》称“郑贵妃进美姬八人”,《明通鉴》《明纪》从;而《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八《三案》称“郑贵妃进美女四人”。——编者注。(www.xing528.com)

[6] 《 明史》卷二四四《杨涟传》,第6320页。

[7] 《明史》卷二四〇《韩传》,第6244页。

[8] [ 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上,第32页。

[9] 《明史》卷二五六,第6616页。

[10] [ 明]刘若愚:《酌中志》卷一四《客魏始末纪略》,第68页。

[11] 《明史》卷三〇五《宦官二·魏忠贤传》:“帝性机巧,好亲斧锯髹漆之事,积岁不倦。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第7824页。

[12] 《明史》卷三〇六《阉党·阎鸣泰传》,第7869页。

[13] 《明史》卷三〇五《宦官二·魏忠贤传》,第7823页。

[14] 《明史》卷二二《熹宗纪》,第306页。

[15] 《明史》卷二四五《万燝传》:“忠贤自营坟墓,其规制弘敞,拟于陵寝。前列生祠,又前建佛宇,璇题耀日,珠网悬星,费金钱几百万。”第6367页。

[16] [清]蒋良骐:《东华录》卷一八,康熙四十年五月,第29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