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在《民法原理与实务》中的重要性

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在《民法原理与实务》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身关系又称非财产关系,是指基于人格和身份发生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人身关系主要由民法调整,但其他部门法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人身关系进行调整。与其他部门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相比,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主体地位平等。根据法律的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能转让、不能放弃,也不能被剥夺。

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在《民法原理与实务》中的重要性

人身关系又称非财产关系,是指基于人格和身份发生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所谓人格,是指生物学上的人被承认为法律上的人的状态,这种承认的结果表现为国家赋予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以权利能力。[6]因此,人格主要是就自然人而言的,但考虑到对法人及其他组织利益的保护,也同样赋予法人以人格。人格关系又可分为自然人的人格关系和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格关系。自然人的人格关系,是自然人基于其生命、身体、健康、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格关系,是指法人及其他组织基于其名称、名誉等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所谓身份,是指基于先天的血缘或后天的社会活动而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身份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基于彼此的社会身份而形成的、以特定的身份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法上的身份关系主要指自然人的身份关系,即以自然人的血缘与婚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人身关系主要由民法调整,但其他部门法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人身关系进行调整。与其他部门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相比,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具有以下特点:(www.xing528.com)

1.主体地位平等。民法所调整人身关系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相互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在现代社会,任何民事主体都有其独立的人格利益,对于这种人格利益均应予以平等的保护和尊重。在自然人的身份关系中,虽然有长幼之别、夫妻之别,但其民事地位都是平等的,同样享有独立的人格。

2.与人身不可分离。由于人身关系是基于人身利益而发生的,故离开了人身也就无人身关系可言。根据法律的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能转让、不能放弃,也不能被剥夺。

3.不直接体现财产内容。人格与身份本身并非财产,故因其产生的人身关系就不直接体现财产内容。但人身关系不直接体现财产内容并不意味着人身关系就与财产没有任何联系,事实上,对人身权的合理行使即可使人身权转化为财产利益。如企业有偿转让其名称时,就可取得财产利益;自然人有偿转让其肖像使用权时,也可获得财产利益;自然人基于一定的身份行使继承权时,也同样可以取得财产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