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题乐园景观总体设计实践

主题乐园景观总体设计实践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主题乐园道路设计一般来说根据等级可以分为主园路、次园路和小园路。主园路是乐园中承担最大人流量的道路,与主入口连接,能直接到达大部分的主题分区,是乐园道路系统的基础。次园路一般的宽度不宜小于3 m,兼顾通达性和在主题乐园的高峰日,分流主园路的游客,降低乐园的拥挤感。所以在主题乐园中小园路无论从重要性和数量上都是较少的。

主题乐园景观总体设计实践

主题乐园的景观相比传统公园的景观,在满足基本游览休憩功能的前提下,更多需要考虑体验的完整性,考虑相关场景元素的协调和联系,对营造主题乐园的主题体验起到重点作用。需要关注的难点在于建筑设备的基础固定的前提下,景观怎样去强化和弱化室外空间场景重要性,怎样去引导串联梳理交通关系,怎样去隔离遮挡营造景观屏障。

1.道路交通总体设计

主题公园景观道路交通设计需要做到合理疏导园区游客,优化重点建筑设备的交通合理性,提升主题区域的游览体验感。主题公园的园路应形成合理的道路交通体系,一方面需要应对主题乐园密集人流及高人流的特点,一方面需要将所有的功能建筑、游乐设施、演艺场地及主题景观等合理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同时,道路交通设计与主题乐园的主题故事线也息息相关,通过道路串联各个不同的主题区和主题展示空间,给游客完整的游乐体验,并赋予其特定的文化意义,所以,道路交通设计对主题乐园景观设计成功的至关重要。

1)主题乐园道路系统常见形式

目前已建成的主题乐园使用的道路交通系统包括:

(1)环型道路系统。环型道路系统设计通常会有一个核心的景观如湖面、城堡或大型包装假山等,不同的主题分区环绕布置与核心景观的周围,而环形主园路就围绕着核心景观连接各个分区,这样的道路系统简洁且容易辨识,也有利于固定游客游线,如上海迪士尼就采用了环形道路系统。

(2)树枝型道路系统。在主题乐园设计中一般用在面积较小或受场地条件限制无法形成环路的乐园中,这样的道路系统适合应用于游玩性设施较多且游玩时间较长乐园,分叉形的道路不利于主题线的体现但游客的游览自由度更高,如长沙大王山水上乐园就采用了树枝形的道路系统。

(3)复合型道路系统。复合型道路系统能适应更复杂的设计要求,如乐园用地两块分隔的场地(深圳华侨城);或者由于后期的扩展建设而形成的新区域与老区域的结合;或者本身的游乐设计就有特殊要求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综合各种道路系统形式如环型、线型、树枝型、环绕型、核心发散型等使主题乐园的道路系统满足高效性强、通达性强、游客容量高、体验性丰富的基本要求。局部的道路系统都有在主题乐园中都有各自的功能特征,环形局部可以强化了区域内的交通联络,能优化地形、水体和大型包装的基本轮廓;局部核心发散一般结合园区核心或主题区核心的标志物,强化与周边区域的交通关系,能合理聚散人流,提高交通的瞬时聚散的可能性;特殊的景观体验多以线性串联的方式强化了水体与山体等奇异地形的交通联系,单一的线路结合地貌呼应游览的体验特征,通过线性串联将促进大小区域客流联络,提升景观体验的变化与亲近感。

2)主题乐园道路设计

一般来说根据等级可以分为主园路、次园路和小园路。

主园路是乐园中承担最大人流量的道路,与主入口连接,能直接到达大部分的主题分区,是乐园道路系统的基础。在路线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不同主题区的功能和项目特点,且主园路不宜过于曲折,与比较受欢迎的项目出入口直接相连时,需要设置集散区域。

主园路一般与乐园的主要游线重合,且主题乐园的巡游花车表演一般都局部使用了主园路,同时主园路大多情况下也是乐园的消防道路,所以在荷载上都有特殊的要求,主园路的面层和基层都需要满足相应的荷载,避免使用中造成破坏影响效果;另一方面在尺度设计上需要结合乐园容量设计和道路功能一起考虑,一般来说,需要进行花车游行的园路留出的车行及表演区域宜为8 m,两侧根据容量设计留出的游客观演区域宜为2~4 m,转弯半径不小于12 m,且车行区域和人行区域宜有所区分。无表演区域的主园路其可使用的通行宽度不宜小于5 m,其中需要综合考虑道路两侧如设置座椅、演艺舞台、出入口等可能造成游客滞留而对主园路可通行宽度产生影响的因素。

次园路在主题乐园中一般用于连接主园路与各个游乐设施、功能建筑或广场等;也可用于加强各个主题分区中的道路组织,形成小区域内的快速交通转换,方便游客进行选择游玩和集散休憩,是对主园路的补充和扩展。

次园路一般的宽度不宜小于3 m,兼顾通达性和在主题乐园的高峰日,分流主园路的游客,降低乐园的拥挤感。

小园路是主题乐园中最末端的道路,配合上两级的道路形成完成的道路系统,保证联通所有的游客可达区域,强化与周边区域的交通关系;也可以供游客并连接需要隐蔽的面向乐园的工作人员后勤出入口。但与一般的公园相比,主题乐园中的不宜设置过多的小园路,一是因为主题乐园具有高密度活动,高密度人流的特点,在场地的使用上是十分集约的,对道路的交通性和客流承载量都较高,而小园路在大多数区域不能满足主题乐园中的使用要求;另一方面,在一般公园中主园路承担交通功能而小园路主要承担游览的功能,但在主题乐园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道路都具有游览性,所以小园路在游览性上不具有特殊性;第三点是由于主题乐园中游客所有的活动都是通过设计被强烈引导的,而主要的指向目标是游乐设施、演艺剧场餐饮零售等,这些引导由主园路和次园路来完成更为合理。所以在主题乐园中小园路无论从重要性和数量上都是较少的。

2.功能空间总体设计

主题乐园的功能空间主要都是针对游客使用区域来设计,非游乐使用区的功能空间需要有运营部门来提出相应的要求进行场地设置。

主题乐园游览区是主题乐园功能空间整体设计的主要部分,游览区中的部分功能空间往往具有很强的功能复合性,在某一个功能主导的情况下,往往要兼顾所有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

1)主入口空间

主题乐园主入口空间作为主题乐园内外空间的分界,承载着两种不同空间的转换与过渡,向外扩张以试图融合于外部空间,同时展现非常强的视觉识别性,对内则控制人的流线以展示主题空间。主题乐园主入口空间是真实与梦幻的过渡区域,是游客从真实生活走向梦幻的必要通道,直接影响着游客梦幻之旅的感受,对整个主题公园起着统领作用。

2)室外排队区空间

主题乐园排队区的位置通常都是直接与游乐设施或演艺场馆的出入口相连,但在确定面积的时候,需要根据运营来确定,排队区面积过小会造成场地混乱,降低游客体验,过大则浪费空间,也不利于使用。所以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设施的运营能力、排队区设置面积和位置、排队区的形状以及在不同人流下的使用模式和场地应对方案、游客排队时的舒适度、排队区与场地和设施的主题呼应以及排队区设施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3)室外观演空间

室外观演区域主要包括花车巡游道路和室外表演舞台,这两项活动都是主题乐园中的重点项目,会吸引众多游客,所以其场地设置大多与主园路相关。花车巡游道路一般与主园路重合,在主园路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空间要求;室外表演舞台则需要根据具体演艺剧目和方式来设计场地,演出时长、舞台要求和游客观演模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设置在主园路两侧或与主园路相连的广场上。

4)室外餐饮空间

室外餐饮区域依附于餐厅和餐车来布置,餐厅室外餐饮区域要为室内就餐区域的拓展,一般需要进行专门的场地设计,与周边主题环境协调;而餐车周边的餐饮空间一般是通过摆放相应的设施,如座椅、遮阳伞等来实现,对场地设计没有很高的要求。(www.xing528.com)

5)互动游乐空间

互动游乐空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游乐设施的互动,如在过山车项目中,可以在过山车经过的部分设置互动空间,让未在游玩的游客也可以感受到过山车呼啸而过的速度和车上游客的尖叫;在激流勇进等水上项目的周边,设置互动游客空间,让岸上的游客也会受到水的泼洒,还可以结合设计互动水枪等活动,烘托主题乐园的欢乐氛围,使游客更好地参与到主题乐园的整体场景中。

互动游客空间还可以根据一些主题景观小品或场景来设置,如主题角色雕塑周边应设计相应的场地供游客拍照留影等,满足游客使用需求,避免造成拥堵或破坏。

6)休憩空间

休憩空间作为游览功能的补充,强调的是静态休憩的空间,作为休憩空间的景观应符合对应主题区场景氛围。在主题乐园中,由于游客在主题乐园中的游览时间一般都较长,休憩区的布置也是主题乐园功能空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休憩空间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周边场地的功能,一般不建议设置单独的大型休憩空间,而应该合理分散地分布在整个主题乐园中,才符合游客的使用模式。休憩空间单独设置时,需要注意与其他功能的连接,如上海迪士尼就使用了连接奇想乐园和探险岛的一条非主要通道,设计了攀爬着植物铁艺廊架,搭配设计同样风格的铁艺座椅,形成了线型的休憩空间。休憩空间也可以和其他功能空间复合设计,如上海迪士尼的明日世界中,演艺主舞台位于核心广场的一侧,是游客的聚集区,在留出足够空间作为观演场所有,在广场的另一端结合水景设置的座椅休憩区,使整个广场的功能更加合理,动静结合。

3.景观设施总体设计

景观设施是主题乐园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的具体载体,根据主题乐园提供的不同服务,景观设施也各有不同,但一般都包括以下几种:

1)栏杆、围栏、围墙

栏杆、围栏、围墙在主题乐园中虽然不是园林景观的主要构成,但它的数量大、维度长,对于园林景观氛围塑造及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主题乐园中,栏杆围墙不但作为一种安全的防护设施,更能体现其景观化和艺术化,起到分隔空间,辅助管理,疏导人流,增加氛围,美观装饰,凸显主题等功能。利用多样化的材质、颜色、工艺和造型,可以成为具有强烈主题性的表现载体,与建筑、绿植、小品等共同塑造主题乐园的基本功能和主题性表现,丰富景观环境,强化景区内的联系。

2)大门

大门作为控制性的景观设施,起到了分隔和控制的作用。在主题乐园中,游客游览区中一般不进行硬性分隔,大门主要用于隔离后勤区和游览区。

3)垃圾桶

垃圾桶是主题乐园中的主要卫生设施,是保证主题乐园环境优美的重要一环,间隔距离与普通公园相比更小,且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如主要游乐设施出入口、室外演艺空间附近和餐车周边等,同时,应易于识别,方便游客寻找使用;具有主题性,和整体场地融为一体。

4)座椅

座椅是满足主题乐园休憩功能在主要景观设施,且其形式多种多样,与主题结合紧密,可以单独设置,或结合花坛,或结合雕塑小品设计;主要设置在休憩区、室外餐饮区和主要道路两侧,方便游客使用。同时座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是设计要素之一。

5)遮阳篷与降温措施

遮阳篷和降温措施的数量受主题乐园所在区域的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在日照强的地区遮阳设施需要侧重遮蔽功能,数量也较多,同时需结合降温设施进行总体设计;在日照较弱的区域,也需要设置遮阳篷,但在设置时可以更侧重考虑遮阳篷的视觉效果,在数量上和位置上比较机动。如以造型为主导的半透明式遮阳篷,是侧重场地效果的遮阳篷;而侧重遮阳功能的遮阳篷,虽然视觉上占比较重,但能提供更为舒适的荫凉场地。

6)吸烟点

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现在许多公共场所都有相关的禁烟规定,针对家庭和儿童的主题乐园实行园区禁烟也是大势所趋。为了少部分有吸烟需求的游客考虑,局部设施吸烟点也是保持全园其他区域能有效禁烟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常吸烟区是临近设置于主园路或次园路的场地,场地面积为10~15 m2,场地入口直接连接到园路,周围一般用绿化隔离烟雾;入口处应有标识说明;吸烟点中也布置有相应的景观设施,如座椅、遮阳伞、垃圾桶等,根据需要通常每个主题分区设置一个或相邻两个主题区共用一个吸烟点即可。

7)童车停放处

由于运营管理的需要,主题乐园中的室内演艺场所、部分餐厅和游乐设施一般不允许童车进入,所以在这些设施前设置童车停放处是十分必要的,避免童车混乱停放造成出入口拥堵。

童车停放处的一般呈线型布置,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童车的停放模式,一般可以使用单侧单通道停放和双侧单通道停放模式。通道过多容易引起停放的混乱,单通道的模式对场地的要求较低,也有利于限定游客的停放行为。单侧单通道停放模式的宽度为1.6~2.2 m,双侧单通道停放模式的宽度为2.4~3.0 m。在设置时应注意临近设施出入口但不能遮挡入口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